王守仁經典語錄

  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全部內容,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如果您喜歡小編的推薦,請繼續關注。,給你不一樣的人生。

  1. 破山中賊易,破心中賊難。

  2. 心即理也。心外無理,心外無物,心外無事。

  3. 未有知而不行者,知而不行是未知。

  4. 此心無私慾之弊,即是天理。

  5. 心外無物,如吾心發一念孝親,即孝親便是物。

  6. 心即道,道即天,知心則知道。

  7. 學為聖人之道,學以致良知。

  8. 知聖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於事物者,誤也。

  9. 人生大病,只是一“傲”字。

  10. 故立志者,為學之心也;為學者,立志之事也。

  11. 所以為聖者,在純乎天理,而不在才力也。故雖凡人,而肯為學,使此心純乎天理,則亦可為聖人。

  12. 聖人與天地民物同體,儒、佛、老、莊皆我之用,是之謂大道。二氏自私其身,是之謂小道。

  13. 有志於聖人之學者,外孔、孟之訓而他求,是舍日月之明,而希光於螢爝之微也,不亦謬乎?

  14. 夫萬事萬物之理不外於吾心。

  15. 夫學貴得之於心。求之於心而非也,雖其言之出於孔子,不敢以為是也,而況其未及孔子者乎?求之於心而是也,雖其言出於庸常,不敢以為非也,而況其出於孔子者乎?

  16. 無善無噁心之體,有善有惡意之動,知善知惡是良知,為善去惡是格物。

  17. 殃莫大於叨天之功,罪莫大於掩人之善,惡莫深於襲下之能,辱莫重於忘己之恥,四者備而禍全。

  18. 人心之得其正者即道心;道心之失其正者即人心。

  19. 你未看此花時,此花與汝心同歸於寂。你來看此花時,則此花顏色一時明白起來。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20. 君子之交,其淡如水,執象而求,咫尺千里。

  21. 所以為聖者,在純乎天理,而不在才力也。故雖凡人,而肯為學,使此心純乎天理,則亦可為聖人。

  22. 夫學貴得之於心。求之於心而非也,雖其言之出於孔子,不敢以為是也,而況其未及孔子者乎?求之於心而是也,雖其言出於庸常,不敢以為非也,而況其出於孔子者乎?

  23. 聖人與天地民物同體,儒、佛、老、莊皆我之用,是之謂大道。二氏自私其身,是之謂小道。

  24. 此心光明,亦復何言,人性之善,天下無不可化之人。

  25. 人須事上磨練做功夫,乃有益。若只好靜,遇事便亂,終無長進。那靜時功夫亦差,似收斂而實放溺也。

  26. 立志用功,如種樹然。方其根芽,猶未有幹。及其有幹,尚未有枝。枝而後葉。葉而後花實。初種根時,只管栽培灌溉。勿作枝想。勿作葉想。勿作花想。勿作實想。懸想何益?但不忘栽培之功,怕。沒有枝葉花寅。

  27. 攻吾之短者是吾師。

  28. 立學、立言之著,立德、立身之典。

  29. 克己須掃除廓清,一毫不存方是有一毫在,則眾惡相引而來。

  30. 聖人必可學而至。

  31. 處朋友,務相下則得,相上則損。

  32. 致知必在於行,而不行之不可以為致知也。

  33. 私慾日生,如地上塵,一日不掃,更又一層。

  34. 心之良知是謂聖人,聖人之學,惟是致良知。

  35. 千聖皆過影,良知乃吾師。

  36. 知善知惡是良知。

  37. 能戒慎恐懼者,是良知也。

  38. 性無不善,故知無不良。

  39. 博學只是事事存此天理,篤行只是學之不已之意。

  40. 知行本體,即是良知。

  41. 知之真切篤實處,即是行,行之明覺精察處,即是知。

  42. 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

  43. 天地雖大,但有一念向善,心存良知,雖凡夫俗子,皆可為聖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