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美散文過年

  過年了,又老了,鈔票沒了,煩惱來了。紅包少了,愛情跑了。過年了,沒啥意思了,心變淡了,人成熟了;下面是有,歡迎參閱。

  :過年

  過年今天是大年初一,早上煮好了餃子一遍遍地喊兩個孩子,怎麼喊就是懶著床不起來,呵呵,我小時候可不是這個樣子的啊,至今兒時對新年的期盼和過年的激動還清晰地留在記憶裡。

  老年俗話說:“吃了臘八飯,就把新年盼”,真的是這個樣子的。那時候,一進臘月我們便天天數著日子過,特別過吃了臘八粥,那種期盼的心情就愈加緊迫了。通常孩子們會在心裡一遍遍不厭其煩地念叨著:二十三祭灶關,二十四掃房子,二十五買豆腐,二十六蒸饅頭,二十七殺只雞,二十八貼畫畫,二十九宰只狗,三十蛻皮,於是新年便在孩子們唸叨聲中來到了。

  年夜飯吃餃子,這個習俗由來已久。那時年三十的下午通常是一家人一塊動手,說說笑笑的不知不覺幾大鍋蓋餃子便齊齊整整的碼好了。餃子數母親包的最好,鼓鼓的還掬著漂亮的花邊,我們幾個孩子也常常和母親學,可就是包不出那精緻小巧的樣子。包好了餃子,孩子們就會拿一個個小竹板手忙腳亂做餃子叉。餃子叉就是在竹板的一端用刀子挖去中間的一部分,留兩個尖,用來扎餃子吃,餃子的味道似乎並不重要,而用餃子叉吃餃子的那特別的趣味卻讓孩子們感覺這年夜飯是那樣的充滿誘惑。

  記得那時也有除夕夜守歲的習慣,往往是爸爸坐在椅子上抽菸,而媽媽通常是在油燈下給我們的新衣服做最後的工序:比如為新鞋子訂器眼,給花棉襖打釦子,等等諸如此類的零碎活,我們則圍著母親盯著看,似乎怕盼了一年的新衣服會飛了,還似乎怕一離開母親會忘記了給我們把新衣服完完整整的準備好。呵呵,那時壓根沒體會過一年到頭忙碌的母親是怎樣的疲憊和辛苦,也想不到母親為讓孩子們在新年穿上新衣服是怎樣的翻箱倒櫃。記得那時母親給我們姐妹三個準備的新衣服大多時候是一件盤扣子的碎花棉襖,一條藍色或灰色的洋布單褲,一雙紅條絨三塊瓦麻線納底棉鞋。衣服準備好了,我們是拿著左看右看的愛不釋手,在身上比劃來比劃去的,有時也穿在身上臭美一會,睡前還不忘平平整整的放在枕頭邊。呵呵,那喜悅的心情至今還殘留在記憶裡。

  大年初一我們是絕不睡懶覺的。外面鞭炮聲一響就一骨碌爬起來,手忙腳亂的穿新衣服,顧不得吃母親已煮好了餃子,就飛奔出門,順著鞭炮噼噼啪啪響著方向尋去,因為那裡會有一群群的小孩子在撿沒燃放的小鞭炮,不管男孩女孩,那真的是跑了這家跑那家,撿了東家竄西家,呵呵,跑的滿頭大汗,撿的不亦樂乎。記得有一次,我們聽見五喜叔家裡炮聲響了,便一窩蜂的跑過去,隔著他家木寨門一看,頓時如洩了氣的皮球,原來他家並沒有放鞭炮,而是五喜叔手執趕牲口的長鞭在地上甩,啪啪作響的,呵呵,太有意思了。五喜叔是生產隊裡使喚牲口的老把式,他那甩鞭子的技術是一流的,有時我們從田裡回來搭他的順路車,這時,他就變著法子把馬鞭子甩的啪啪的,似乎有意在炫耀自己那獨特的身份和嫻熟的技術。現在看到五喜叔甩馬鞭子當放鞭炮,孩子們不禁笑著一鬨而散,不一會,幾乎全村人都知道了五喜叔家以甩響鞭代放鞭炮的事,也給人們茶餘飯後多了道玩笑的談資。

  拜年一貫是新年的重頭戲。而小孩子拜年卻更是別有一番趣味。不管張家王家,不管東家西家,見門就進,也不管喊叔叔嬸嬸的,也不知喊大爺大娘的,認識的不認識的,隨便一個稱呼,抓起草墊子就磕頭,喊錯了也沒人怪,哈哈一笑,忙著給發瓜子發糖果的,也沒人客氣,大人只管發,孩子來者不拒,給了就要,拿了就撤。遇到和自己家大人關係好一點的,或和自己家是一族的,有時也給一毛兩毛的壓歲錢,這是孩子們收到的最奢侈也是最具誘惑力的的戰利品。呵呵,太有趣了,現在想想那個時候拜年的某些細節都還禁不住想笑。

  想想現在的孩子,天天都似過年,改善生活也不在年年節節,啥時想吃啥時有;添衣加衫也不分節節年年,四季輪迴隨需隨換;一年到頭零花錢不缺,哪個還稀奇那過年才發的壓歲錢呢。真是一樣的新年,不一樣的感覺,年味淡了又淡,呵呵,越是這樣,那一串串有關幼時過年的記憶也就越顯得是那樣的生動和美好。

  :過年

  爆竹聲裡迎新年,快要過年了,人們都沉浸在迎新春家團圓的喜悅當中。也因為要過年了,人們也沒少吃好的。但是問題就出現在這裡,因為要過年了,一家人團聚過節,開開心心的,吃的嗎!當然不能馬虎。您別看這些食物都香噴噴的,他們可是餐桌上的隱形殺手,您還別不信,事實上真的是這樣的。

  今天我剛好看到一條訊息,某市的王某某一家人因為一家人團聚,所以一家人就購置了奢華食材,做了一桌的大魚大肉。大傢伙開開心心的,邊吃邊嘮嗑。正當大家興致沖沖之時,卻發生了意外,王老爺子因為與家人邊吃邊聊,不小心被魚丸卡住了,大夥著急的呀,有的急忙打120,有的去拍老爺子的背,可是那個魚丸就是不出來。眼看老爺子就要噎死了,這時,王某某急中生智,想到了用吸塵器,他迅速把吸塵器的大頭摘下,換上吸鍵盤中灰塵的吸頭,把卡在老爺子喉嚨中的魚丸的一部分給吸了出來,老爺子這才慢慢的恢復了呼吸,到醫院後檢查已無大礙。真是幸甚至哉啊。

  朋友們,經過這個例項。我們要讓大家明白的不是過年不讓大家吃好的,而是讓大家明白無論在什麼時候,大家都要有一個良好的飲食習慣。

  最後,祝大家新年快樂。

  :回家過年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又是一年一度的春節,思鄉的愁緒無邊無際地漫延開來,想回家念頭如施了肥的野草般瘋長。沒有一種感情比親情更濃烈,沒有一種溫暖比得上過年回家。

  一直以為自己很瀟灑,頭也不回便離開了故土,離開了溫暖的家。十幾年了,故鄉的記憶已變的漸漸遙遠,只有母親的淚眼,還留在記憶的最深處。時光荏苒,十幾年的光陰,終於讓我知道,那時的我,年輕的我,又怎能瞭解離愁,又怎能讀懂離愁?那時年輕呵,年輕的心寫滿的只有明媚,只有燦爛,少年不知愁滋味?心有落寞誰人知?那時落寞是心中的一點痕跡,淡淡的,無語的,不知也罷。

  近日,遇到熟人朋友見面打招呼,總不忘問一聲過年回家嗎?每每此時心中便湧起另番滋味。我明白,所說的回家,是人們傳統觀念裡的那個老家。有了小家不算家,只要父母健在,那個生你養你的家才是你的歸宿,才是回家過年的終點站。

  家,其實一直沒有被忽略,她隱藏在心底最溫柔最脆弱的地方。高興時,或許會暫時的忘記她,可是在遇挫時,總是不由自主的想到她。懷念小時候和父母在一起的溫馨時光,回想兒時光著腳丫奔跑在草地上,腳板親吻大地的感覺讓我健步如飛,踏實無比,現在穿著精緻的皮鞋,走在城市的寬闊平整的柏油路上,卻有些跌跌撞撞,步履艱難。

  回家過年,那是多少遊子一年的期盼,在外漂泊久了,我們多想回到那日夜思念的家,多想看看那天天為我們擔心的父母。記得還小的時候我們是多麼的喜歡過年,有新衣服穿、有壓歲錢拿,好多好吃好玩的。而今我們盼望著過年的團聚,可以陪父母說說心裡的話。同時我們又多麼害怕,害怕父母那期望的眼神,害怕看見父母那漸漸發白的黑髮。曾幾何時,我們為了我們的學業、工作離開他們,透過他們那充滿希望的眼神可曾讀懂那背後的寂寞,那充滿笑容的深處隱藏著多少孤獨的等待。

  回家過年,那是多少父母心中的等待。快過年了,我知道父母雖然嘴上不說,但在心裡天天掰著手指頭在算。隨著年關逼近,閉上眼睛我可以感覺的到他們那漸漸舒展的皺紋……快過年了,回家吧,要知道那是送給父母最好的禮物。

  夜,寂寥的清輝,鋪滿了心的世界,隨著夜色,瀰漫著一種想念,瀰漫著一種感覺,漸漸的、漸漸的濃了。鄉愁在心底,凝成了一個個字花,在心裡悄悄的開了;鄉愁在心底,凝成了一片片葉子,在心底悄然的綠了。睏倦的眼呵,無語的心,在每一個悽清的夜。在思念中,鄉愁,是一首母親唱的催眠曲,在思念中,月,漸漸的沉了。

看過的人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