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摘抄好段及讀後感

  讀書,貴在動筆墨。那麼,來看看小編精心為你整理,希望你喜歡。

  名著讀後感篇一

  初讀《朝花夕拾》不覺得這像一本名著,反而覺得像是一個朋友在與你閒聊家常,原來這才是這本書的獨特之處。

  我正在讀“無常”這一篇章時,也正好是全書的一半,這“無常”與之前“五猖會”上的塘報、高照、高蹺、抬閣、馬頭等,一定是魯迅愛看的,不然怎麼會寫得這樣細呢!從此看來魯迅小時一定也很貪玩,不過這裡主要還是反映了魯迅思想中戀鄉的一面。

  再往前看《二十四孝圖》還真讓人摸不著頭腦,只是覺得這篇文章一定還有深層含意,看來我還得慢慢的滲透一下,才能得出結論。

  說起《狗、貓、鼠》和《阿長與〈山海經〉》可是我在這半本書最感興趣的文章了。

  一開始,看這本書的第一篇文章就像是在聽故事一樣。文中的魯迅可是把他仇貓的原因一五一十的說了一遍,說實在的我也挺討厭貓的,也是因為它吃了不該吃的東西——我最愛的紅燒魚。不過,如果當時的我把這件事記錄了下來的話,就能和魯迅先生媲美一下了,題目就叫做《我·貓·老鼠》。雖然我平時不太喜歡老鼠,但這篇文章,突然覺得其實有隻“隱鼠”也不錯啊!可當我看到阿長踩死“隱鼠”的那一段時,感覺真有點氣憤,同時也為魯迅失去“隱鼠”而感到惋惜。更感覺阿長真壞,不僅踩死了可愛的“隱鼠”,還把罪禍強加在了貓的身上,使魯迅錯怪了貓。

  從《阿長與<山海經>》開始,如今我已不記恨她了。在《阿長與<山海經>》中的她,雖然多嘴,禮節多,但是她爽直、淳樸、又能幫魯迅買《山海經》,人品也是不錯的。

  《朝花夕拾》的內容簡短但不缺乏經典,看來我想讀透這前半本書,還得好好體會、體會!

  名著讀後感篇二

  在某天午夜,我讀了《悲慘世界》,這本書是法國作家維克多?雨果的又一佳作。

  這本書敘述了這樣一個故事:冉阿讓由於飢餓過度偷了一個麵包,使他在監牢裡度過了黑暗的19年。出獄後,他受到人們的歧視,沒有人理會他,就這樣,冉阿讓已經絕望了,但是奇蹟出現了,一位善良的主教用他仁慈的心改變了冉阿讓的後半生。

  看完書後,我感受到雨果先生通過作品揭示貧苦人民的悲慘命運和揭露資本主義的黑暗。在維克多?雨果的筆下,他一直期盼著用“博愛”、“仁慈”、“善良”和“饒恕”來改變這個“悲慘世界”。

  冉阿讓雖然後來盡全力去幫助別人,想用多做一些好事來彌補自己從前所犯下的罪,但是人們知道他從前是個苦役犯後,都不接受他的好意,在人們眼裡它還是個十惡不赦的壞人。可是冉阿讓並不介意,仍然懷著那的善良的心去幫助別人。最終他還是悽慘的死去了,這充分體現出當時的社會是多麼不公平,難道一個人犯了錯,永遠都不會改了嗎?

  要以一顆真誠的心去對待所有人,要相信他人,這樣你才能得到別人的信任。如果你心懷叵測,那你永遠都得不到別人的信任,只會受到猜疑、冷落。要勇於奉獻,要以幫助人為樂趣,要熱情待人,這樣,你才會受歡迎。

  英國的史美爾斯說過:“好書是生活最寶貴的財富之一”我們要把讀書當作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件事情。

  《悲慘世界》是一本多麼偉大的書籍呀!它使我瞭解了雨果對社會下層人士的同情,對善良與邪惡的瞭解。一部聞名遐邇的世界名著,它把慘淡荒蕪世界中人性的種種改變盡收眼底,讓我不禁感嘆人性的微妙。

  我相信人性是可以改變的,但是當我剛接觸這本著作是我對主角冉阿讓我首先是對他同情。為了因受飢餓而哭泣的幼小侄女和外甥女,去偷了一片面包,而被判徒刑的冉阿讓,被關了十九年,到四十六歲才被釋放出來,這不僅讓我的心情沉了下去,似乎不可能在浮出水面。當他被釋放出來時接受的卻是人們對他的歧視。最後只有仁慈的主教米里哀,把他當人招待。環境改變人的本質。在服刑期間他早就養成了那種惡習。一開始他並沒有被主教的那種仁慈所改變,並且他偷了主教德銀器。令人震撼的是主教他原諒了冉阿讓,並且把他偷得銀器作為禮物送給了冉阿讓。終於冉阿讓醒悟過來了,他帶著主教給他的一點點溫暖和光明改了名,定居在法國的北部。他對於自己居住的城市盡心盡力,人們都被他感動了,他做了這個城市的市長。

  命運是折磨人的。冉阿讓並沒有以這樣的結局結束他的一生。他的命運就這樣的折磨他,讓他再次踏上了逃亡的路途。

  冉阿讓的一生是讓人感慨的,也是讓人深思的。一個人從一塊麵包徹底的變壞,在從一幅銀器和人們對他的改變變為一個徹底的好人,作為市長。這是多麼讓人吃驚的變化啊!人性的兩種都在他身上體現出來了。

  面對著窮困潦倒,世態炎涼,將會產生兩種人:第一種是卑微的人。他們醜陋、自私、貪婪的本性再也無法隱藏。就如書中的德納第,他為了錢財不惜一切進行***,一會聲稱是演員,一會兒又變成了畫家,但他再高明也掩蓋不住他醜陋的本性。其實在當今社會也不乏有一些為了眼前利益而不擇手段的卑鄙小人。如一些憑藉職權貪汙受賄者;在重大賽事中為得到好成績而服用興奮劑者;還有小到考試作弊者……任何刻意的偽裝都將被識破,虛偽不可能永久。另一種則無論什麼情況都能永保光明、善良、寬容的高尚情操的人。洗新革面後的冉阿讓變得寬大、善良因而感化了冷酷、固執,曾一味追捕他的警長沙威。我再一次被人性的巨大力量震憾。願我們身邊多一些主教般光明的使者,有更多人能加入到助人為樂、見義勇為的隊伍中來。社會需要這樣的人,世界需要這樣的人,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創造我們的生活,創造出一個善良、和睦、光明的世界!

  名著好段摘抄:

  1、正是三月天,城外天顯得極高,也極清。田野酥酥軟軟的,草發得十分嫩,其中有了蒲公英,一點一點的淡黃,使人心神兒幾分盪漾了。遠遠看著楊柳,綠得有了煙霧,暈得如夢一般,禁不住近去看時,枝梢卻沒葉片,皮下的脈絡是楚楚地流動綠。 路上行人很多,有的坐著車,或是謀事;有的挑著擔,或是買賣。春光悄悄兒走來,只有他們這般兒悠閒,醺醺然。也只有他們深得這春之妙味了。 ——賈平凹《品茶》

  2、桑桑在校園裡隨便走走,就走到了小屋前。這時,桑桑被一股濃烈的苦艾味包圍了。他的眼前是一片艾。艾前後左右地包圍了小屋。當風吹過時,艾葉嘩啦嘩啦地翻卷著。艾葉的正面與反面的顏色是兩樣的,正面是一般的綠色,而反面是淡綠色,加上茸茸的細毛,幾乎呈灰白色。因此,當艾葉翻卷時,就像不同顏色的碎片混雜在一起,閃閃爍爍。艾雖然長不很高,但杆都長得像毛筆的筆桿一樣,不知是因為人工的原因,還是艾的習性,艾與艾之間,總是適當地保持著距離,既不過於稠密,卻又不過於疏遠。——草房子

  3、禿鶴的禿,是很地道的。他用長長的好看的脖子,支撐起那麼一顆光溜溜的腦袋,這顆腦袋絕無一絲瘢痕,光滑得竟然那麼均勻,陽光下,這顆腦袋像打了蠟一般地亮,讓他的同學們無端地想起夜裡,它也會亮的。由於禿成這樣,孩子們就會常常出神地去看,並會在心裡生出要用手指頭醮了一點唾沫去輕輕摩挲它一下的慾望。——草房子

  4、他發現了人類行為的一大法則,自己還不知道——那就是,為了要使一個大人或小孩極想幹某樣事情,只需要設法把那件事情弄得不易到手就行了。——《湯姆·索亞歷險記》

  5、“天下只有兩種人。譬如一串葡萄到手,一種人挑最好的先吃,另一種人把最好的留在最後吃。照例第一種人應該樂觀,因為他每吃一顆都是吃剩的葡萄裡最好的;第二種應該悲觀,因為他每吃一顆都是吃剩的葡萄裡最壞的。不過事實上適得其反,緣故是第二種人還有希望,第一種人只有回憶。” ——錢鍾書《圍城》

  6、人與人之間,最可痛心的事莫過於在你認為理應獲得善意和友誼的地方,卻遭受了煩擾和損害。——《巨人傳》

  7、後來有人告訴我,他們中間有幾個人因為從我的腰部往地下跳,竟跌傷了。但是他們不久又走了回來。有一個人竟敢走到他能看到我整個面孔的地方,他舉起兩手抬眼仰視,表示驚訝,用尖銳而清晰的聲音高喊:“海琴那?帶古爾”,其餘的人也把這句話喊了幾遍,但是那時我還不懂他們的意思。讀者們可以相信,我一直這樣躺著是非常不舒服的,最後終於掙扎起來,想掙脫綁縛。我很僥倖,一下子就掙斷了繩索,並且拔出了地上那些縛住我左臂的木釘。我把左臂舉到面前,才發現了他們捆縛我的方法。這時我用力猛扯一下,雖然十分疼痛,卻把左邊綁我頭髮的繩索掙鬆了一點,這樣才稍稍能夠把頭轉動兩英寸光景。但是我還沒來得及捉住他們,小人們就跑掉了;他們齊聲尖銳刺耳地大喊,喊聲過後,我聽到一個人高聲喊道:“陶爾哥?奉納克”;一眨眼工夫,我覺得百來枝箭射中了我的左手,像針一樣刺痛了我;接著他們又向天空射了一陣,就像我們歐洲人丟***似的,我想有不少支箭落在我身上***雖然我不覺得***,有的還落在我臉上,我就趕忙用左手遮住了臉。這一陣箭雨過去以後,我不勝悲痛地呻吟起來,過了一會兒我又掙扎著要脫身,他們又放了一陣比剛才放的那些還長的箭,有些人還想用矛刺我的腰部;幸虧我穿著一件牛皮背心,他們刺不進去。--《格列佛遊記》

  8、你以為我貧窮、相貌平平就沒有感情嗎?我向你發誓,如果上帝賦予我財富和美貌,我會讓你無法離開我,就像我現在無法離開你一樣。雖然上帝沒有這麼做,可我們在精神上依然是平等的。——《簡愛》

  9、桑桑的母親知道桑桑有了下落,心裡的火頓時又起來了。對阿恕的母親說,讓桑桑回來睡覺。但當她將桑桑從阿恕的床上叫醒,讓他與她一起走出阿恕家,僅僅才兩塊地遠之後,就用手死死揪住了桑桑的耳朵,直揪得桑桑呲牙咧嘴地亂叫。——草房子

  10、桑喬卻一開始就對秦大奶奶感到不快。那天,他視察他的校園,來到這片艾地,見到那個低矮的小屋,從心底裡覺得彆扭。加上聽了老師們所說的那些關於秦大奶奶的支離破碎的話,就覺得油麻地小學居然讓一個與油麻地小學毫無關係的老太婆住在校園裡,簡直是毫無道理、不成體統。他看著那個小屋,越看越覺得這屋子留在校園裡,實在是不倫不類。他穿過艾地走到了小屋跟前。那時,秦大奶奶正坐在門口晒太陽。——草房子

  11、一陣暖風吹來,帶著新生、發展、繁榮的訊息,幾乎傳達到每一個細胞。湖那邊的遠山已從沉睡中醒來,盈盈地凝著春的盼睞。田裡的春苗猶如嬉春的女子,恣意舞動她們的嫩綠的衣裳。河岸上的柳絲,剛透出鵝黃色的葉芽。鳥雀飛鳴追逐,好像正在進行偉大的事業。幾簇村屋,形式大體一樣,屋瓦鱗鱗可數。住在那些屋裡的人們,男的,女的,老的,少的,看見春天降臨,大地將有一番新的事業,新的成功,他們也歡欣鼓舞:不貪懶,不避勞,在那裡努力工作著吧。 ——葉聖陶《倪煥之》

  12、世界上有這樣一些幸福的人,他們把自己的痛苦化作他人的幸福,他們揮淚埋葬了自己在塵世間的希望,它卻變成了種子,長出鮮花和香膏,為孤苦伶仃的苦命人醫治創傷。——《湯姆叔叔的小屋》

  13、世間的一切虛偽,正像過眼雲煙,只有真理才是處世接物的根據。虛偽的黑暗,必為真理的光輝所消滅。——《一千零一夜》

  14、沒過多少天,諫樹苗就怯生生地探出頭來,在還帶著涼意的風中,歡歡喜喜地搖擺。這個形象使秦大奶奶想起了當年也是在這個季節裡也是同樣歡歡喜喜搖擺著的麥苗。她就很想用她的柺棍去鞭打這些長在她地上的辣樹苗—她覺得那些樹苗在擠眉弄眼地嘲弄她。——草房子

  15、當時,那純潔的白色將孩子們全都鎮住了。加上禿鶴一副自信的樣子,孩子們別無心思,只是一味默默地注視著。但在僅僅過了兩天之後,他們就不再願意恭敬地看禿鶴了,心裡老有將那頂帽子摘下來看一看和摘下那頂帽子再看一看禿鶴的腦袋的慾望。幾天看不見禿鶴的腦袋,他們還有點不習慣,覺得那是他們日子裡的一個不可缺少的點。——草房子

  16、那是一九六一年八月的一個上午,秋風乍起,暑氣已去,十四歲的男孩桑桑,登上了油麻地小學那一片草房子中間最高一幢的房頂。他坐在屋脊上,油麻地小學第一次一下就全都撲進了他的眼底。秋天的白雲,溫柔如絮,悠悠遠去,梧桐的枯葉,正在秋風裡忽閃忽閃地飄落。這個男孩桑桑,忽然地覺得自己想哭,於是就小聲地嗚咽起來。——草房子

  17、這個家庭的歷史是一架周而復始無法停息的機器,是一個轉動著的輪子,這隻齒輪,要不是軸會逐漸不可避免地磨損的話,會永遠旋轉下去。——《百年孤獨》

  18、那天下大雨,禿鶴沒打雨傘就上學來了。天雖下雨,但天色並不暗,因此,在銀色的雨幕裡,禿鶴的頭,就分外的亮。同打一把紅油紙傘的紙月與香椿,就閃在了道旁,讓禿鶴走過去。禿鶴感覺到了,這兩個女孩的眼睛在那把紅油紙傘下正注視著他的頭,他從她們身邊走了過去。當他轉過身來看她們時,他所見到的情景是兩個女孩正用手捂住嘴,遮掩著笑。禿鶴低著頭往學校走去,但他沒有走進教室,而是走到了河邊那片竹林裡。——草房子

  19、我失魂落魄,如痴似醉。一忽兒我覺得自己還不夠漂亮,不夠富有,不夠瀟灑,沒有資格佔有這樣一個女人;一忽兒,我為自己能佔有她而沾沾自喜,得意洋洋。接著我又擔心瑪格麗特是在逢場作戲,對我只不過是幾天的熱情,我預感到這種關係很快就會結束,並不會有好收場。我心裡在想,晚上還是不到她家裡去的好,而且要把我的疑慮寫信告訴她,然後離開她。接著,我又產生了無限的希望和無比的信心。我做了一些對未來的不可思議的美夢。我心裡想要給這位姑娘醫好肉體上和精神上的創傷,要和她一起白頭到老,她的愛情將比最純潔無瑕的愛情更使我幸福。——《茶花女》

  20、在各種事物的常理中,愛情是無法改變和阻擋的,因為就本性而言,愛只會自行消亡,任何計謀都難以使它逆轉。——《十日談》

  21、自己人之間,什麼臭架子、壞脾氣都行;笑容愈親密,禮貌愈周到,彼此的猜忌或怨恨愈深。……在吵架的時候,先開口的未必佔上風,後閉口才算勝利。 ——錢鍾書《圍城 》

  22、冬天過去,細馬已基本上能聽得懂油麻地人“難聽的”話了。但,細馬依然沒有去學校上學。一是因為,邱二媽並未提出讓他再去讀書,二是細馬覺得,自己拉了一個學期的課,跟是不可能再跟上了,除非留級,而細馬不願意這樣丟人。細馬還是放他的羊。雖然細馬心裡並不喜歡放羊。——草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