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鄉的炊煙閱讀題答案

  閱讀題是語文試卷中必考的內容,所以閱讀題的練習我們是不能忽視的。以下是小編給你推薦的故鄉的炊煙閱讀題及參考答案,希望對你有幫助!

  《故鄉的炊煙》閱讀原文

  ①清晨,走到頤和園南門的船營村時,突然被從樹林裡飄出的炊煙驚住了腳步:多麼親切的炊煙啊!我似乎很多年不見了,它縹緲似夢,此刻讓我不知道身在何處何時,恍惚讓我回到了故鄉。

  ②故鄉的炊煙是最早生起的一縷溫暖。每當冬夜裡雞叫過三遍,母親起身點亮煤油燈,為去集市賣菜的父親做一點麵湯。擀麵杖響起時,炕爐子也點燃了,那一道躥出煙囪的炊煙,慢慢氤氳地覆蓋在故鄉的池塘、樹林上空,升騰起鄉村的第一縷炊煙。

  ③父親要早早地起床,把自留地裡秋天種的菠菜、芫荽等蔬菜送到八里之外的天寶集,或者六裡地之外的宮裡集,或者十六裡之外的樓德集,然後以最快的速度賣掉趕回家來,還耽誤不了去生產隊參加勞動。趕集賣掉蔬菜,是為了補給一個個長大的孩子上學的費用。

  ④麥苗上的霜,溝溝坎坎中的雪,河溝裡厚厚的冰,增加著冬天的寒冷。喝下一碗蔥花和白菜熗鍋的麵湯,星光砭人的寒夜也會溫暖一些。遠處村莊裡的狗叫聲,此起彼伏的雞叫聲,誰家的煙囪也跟著升起了一縷帶著火星的炊煙。半路上生產隊的牛棚裡燃燒的火光,知道今夜又有小牛犢降生了,喂牛的老人又是一夜守護著小牛犢,為這幼小的生命烤火取暖。一邊的爐火上燒著沸騰的茶炊,父親推著獨輪車吱扭吱扭經過牛棚前時,打盹兒的老人也驚醒過來,叫住父親喝上幾杯熱茶,故鄉的炊煙是溫馨的。

  ⑤每當我們兒時撒歡兒玩,常常不知道跑到了哪兒。是去河邊捉魚,還是去樹林裡捉鳥,還是去場院裡玩遊戲?慢慢籠罩下來的黃昏也沒有打消我們的忘情和快樂。只有母親的喚歸聲,和炊煙一樣升起,我們會來不及穿上鞋子,邊跑邊看屋頂上的炊煙,才感到肚子已經餓得扁扁的。回家來不及洗手,就端起黑瓷大碗喝著有豆粒的粥,玉米或是地瓜面的貼餅子也能美美地吃上三五個,吃得肚子圓鼓鼓的,然後又到熱鬧的大街上瘋跑瘋玩。後來我在外地讀中學,有時候一個月才回家一次,每次回家,遠遠地看見村莊周圍的樹林裡瀰漫的炊煙,那種思鄉之情和接近故鄉的感覺是如此迫切,故鄉的炊煙是甜蜜的。

  ⑥黃昏後,故鄉的炊煙都飄到了村外的樹林裡。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年輕人會悄悄來到有炊煙的樹林裡沙灘上約會自己心愛的人兒,單身漢大虎叔又在河壩上吹起了那支竹笛,幽怨的笛聲迷離,能傳到對岸的鄰村,增加著夜晚的幽深。我們又在炊煙和月光裡玩著百玩不厭的各種遊戲,故鄉的炊煙是浪漫的。

  ⑦當兵離開了故鄉,最想念的是故鄉的炊煙。無論走多遠走到哪裡,故鄉的炊煙總是牽著我的思念。每一次離家前,母親在低矮的柴火棚裡給我煮雞蛋,給我炒花生米,我都蹲在母親的身邊,故鄉的炊煙飄滿了四合院,炊煙的味道是嗆人的。此刻,不知道我的淚水和母親的淚水是被煙火嗆出來的,還是用煙火來掩飾心裡的離別憂傷……故鄉的炊煙是深情的。

  ⑧一次次離家歸家,如今我在外漂泊了二十幾年,已經過了不惑之年。每一次再回家時,總是怯怯的。離開故鄉再回去時,奶奶已經長眠在故鄉的河邊,看著我長大的鄉親老人們,每次回去都一個個永遠不能再和我蹲在牆角下聊天,冬日暖暖的牆根下顯得有些落寞。從前那種盼著數著日子回家的心思不再像從前一樣強烈了。這時我才體會到唐代宋之問“近鄉情更怯,不敢問來人”的心境,故鄉的炊煙又是如此讓人揪心。

  ⑨船營村的炊煙又嫋嫋地升起,是從故鄉飄到了我寄居的地方?讓我情思綿綿,如夢如幻。此刻,我也想變成一縷輕柔溫馨的炊煙,飄在故鄉的上空,浸染在故鄉的樹林和暮色裡,沉醉在故鄉的懷抱。

  ***選自2012年3月27日《中國文化報》***

  《故鄉的炊煙》閱讀題目

  11.第①自然段在全文中有什麼作用?請作簡要分析。***4分***

  12.這篇文章的思路是如何展開的?請用簡明的語言概括。***6分***

  13.文章第②、第⑦自然段都寫到母親,請概括母親的形象,並分析兩次所寫的內容情感有何不同。***6分***

  14.請結合文字,聯絡自身閱讀經驗,就“近鄉情更怯,不敢問來人"談談你的理解,並寫出自己的感悟。***8分***

  《故鄉的炊煙》閱讀答案

  11.***4分***①內容上:寫出了眼前炊煙引發的親切感覺,觸發了思念故鄉的情思,點明瞭題目;②結構上:引出下文對“故鄉的炊煙”的回憶。***每點2分,意思對即可***

  12.***6分***這篇散文以“故鄉的炊煙”為線索,開篇點題,***2分***接著圍繞著炊煙的溫暖溫馨、甜蜜浪漫、深情揪心的特點展開敘述抒情,***2分***最後表達了對故鄉的懷念與摯愛之情。***2分******意思對即可***

  13.***6分***①形象:刻畫了母親勤勞愛家、吃苦耐勞、賢淑質樸的形象,表達出作者對母親的敬愛之情。***2分******酌情給分***②不同點:第一次寫母親為父親做麵湯,由此引出冬夜裡的炊煙,表現母親為家庭的操勞,突出炊煙的溫暖。***2分***第二次寫母親為“我”做吃的,由此引出離別時的炊煙,表現“我”和母親離別時的憂傷,突出炊煙的深情。***2分******酌情給分***

  14.***8分***理解:①“近鄉情更怯,不敢問來人”表達的是既急切盼望回家,又怕到家的矛盾心理,是夢寐以求的與家人團聚的願望可能會被無情的現實粉碎而造成的精神痛苦。②文章中“我”在外漂泊了二十幾年,過了不惑之年,回到故鄉,親人離世,鄉親老人們也一個個離開,故鄉的落寞景象使“我”精神痛苦。***每點2分,共4分******意恩對即可***

  感悟:①鄉情普遍存在。②鄉情最易打動人,最能引發共鳴。③鄉情是文學的永恆主題。④鄉情是人類最柔軟的情感。***答出兩點,表述合理,即可得4分******酌情給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