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丘之貉的故事

  引言:從古到今的君王都是信任小人的,真像同一山丘出產的貉一樣,毫無差別呀!”結果就被太僕長榮向漢宣帝告了狀,楊憚被免職了。

  

  漢朝時有一個名人叫楊憚***dàn***,他的父親是漢昭帝時的丞相楊敞,母親是大史學家司馬遷的女兒。他自幼便受到良好的教養,未成年時就成了當朝的名人。漢宣帝時大將霍光謀反,楊憚最先向宣帝報告,事後被封平通侯。當時在朝庭中做郎官的人,賄賂之風極盛,有錢的人可用錢行賄,經常在外玩樂;無錢行賄的人,甚至一年中也沒有一天休息。楊憚作中山郎後,便把這些弊病全部革除,滿朝官員都稱讚他的廉潔。

  但他因少年得志,又有功勞,便產生了驕傲自滿的情緒,與太僕長榮***長榮是宣帝舊友,最得信任***發生矛盾。

  有一次,楊憚聽見匈奴降漢的人說匈奴的領袖單于被人殺了,楊憚便說:“遇到一個這樣不好的君王,他的大臣給他擬好治國的策略而不用,使自己白白送了命,就像我國秦朝時的君王一樣,專門信任小人,殺害忠貞的大臣,結果國亡了。如果當年秦朝不如此,可能到現在國家還存在。從古到今的君王都是信任小人的,真像同一山丘出產的貉一樣,毫無差別呀!”結果就被太僕長榮向漢宣帝告了狀,楊憚被免職了。

  貉,是一種狀似狐的動物,毛黃褐色,深厚而溫滑,可做皮袍。“一丘之貂”這句成語,此喻同類沒有差別,像在同一個山丘裡生長的貂一樣。

  相關閱讀:

  楊惲***?--前54***是西漢著名歷史學家司馬遷的外孫,又是丞相楊敞的兒子,年輕時博學多才,交遊很廣。他起初受任為郎官、騎郎,常侍宮中。由於辦事幹練嚴正,被加官為左曹,負責處理百官上書等事務。

  公元前66年,大司馬 霍禹、冠陽侯霍雲、樂平侯霍山等人,由於失去漢宣帝的信任,準備密謀造反。楊惲知道了他們的意圖,立即通過侍中金安上報給宣帝。霍氏的陰謀遭到粉碎,楊惲也因功被封為平通候。

  當初,在宮中服事的郎官很多,有些人出身豪富,為了獲得較好的差使,經常送錢給主管的官員,以致內廷賄賂盛行,舞弊成風。楊惲知道情況後,大力進行整頓:凡是行賄貪汙的立即免退,確有才幹的就盡力向上推薦。

  楊惲自己非常廉潔,從來不受不義之財,連父母留下的遺產也都分給了宗族和兄弟。但他自恃才高,說話無所顧忌,又好揭發別人的隱私,因此得罪了許多人。

  有一次,高昌侯董忠的車馬突然受驚,掙脫韁繩奔入北掖門。楊惲知道後對富平侯 張延壽說:“我聽說以前曾有奔車衝到殿前,撞得門斷馬死,不久昭帝就去世這樣的事。現在又發生了這種事情,莫非也是上天在示意吧?”

  又有一次,楊惲聽說匈奴單于因暴虐無道,眾叛親離而被逼自殺,就對人說:“無道的君主,不聽臣下忠言,最後必然自陷絕境。當初秦朝如能信用賢臣,恐怕直到現在還不會滅亡。古今的事情,其實是 一丘之貉啊!”

  楊惲立即被廷尉於定國下令逮捕入獄。經過審問查驗,證明確有其事。於定國認為楊惲口出惡言,誹謗天子,實屬大逆不道,主張對他處以極刑。但宣帝想到了楊惲過去的功績,不忍加誅,只下詔把他削職為民。

  楊惲失去了爵位和官職,退居在家。他認為自己的言論並沒有錯,心中憤憤不平,從此就置田造屋,廣交賓客,消磨時日。友人孫會宗勸戒他說:“大臣遭到貶斥,應當閉門思過,遺事悔改;否則,將來招來禍患。”

  楊惲滿腹怨氣正無處發洩,當即寫了一封信給孫會宗,向他直抒己見,流露出對朝廷的極度不滿。不久,有人上書告發,廷尉查到了他寫給孫會宗的信。宣帝知道後非常惱火,就下令把他處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