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亮的個人簡介

  傅亮***374-426年***,字季友,北地郡靈洲縣***今寧夏吳忠市***人,南朝宋大臣,東晉司隸校尉傅鹹玄孫。文帝即位,加散騎常侍、左光祿大夫、開府儀同三司,進爵始興郡公。元嘉三年***426***,遭誅,時年五十三。下面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希望對你有用!

  

  南朝宋大臣。字季友,北地靈州人,晉司隸校尉傅鹹玄孫。初為建威參軍,歷桓謙中軍行參軍。桓玄篡位,選為祕書郎,未拜,義兵起,丹陽尹孟昶為建威參軍。義熙初除員外散騎侍郎,轉領軍長史。未拜,遭母憂。服闋,為劉毅撫軍記室參軍,又補領軍司馬,遷散騎侍郎,轉中書黃門侍郎。尋為太尉從事中郎,掌記室。宋國建,除侍中,領世子中庶子,徙中書令。武帝受禪,遷太子詹事,中書令如故,封建城縣公,轉尚書僕射。少帝即位,進中書監尚書令,領護軍,尋行廢立。文帝即位,加散騎常侍、左光祿大夫、開府儀同三司,進爵始興郡公。 元嘉三年伏誅,原有集三十一卷,已佚,明人輯有<傅光祿集>。***案,《南史·傅亮傳》雲,高祖登庸之始,文筆皆是參軍滕演。北征廣固,悉委長史王誕。自此之後,至於受命,表策文誥,皆亮辭也。張溥本有<進劉裕侍中車騎詔>,《封豫章郡公詔》,<封宋公詔>,<進宋王詔>,《禪策》,《禪宋詔》,<禪宋璽書>。今考前二詔必非亮作,唯《宋公》、《宋王》當屬亮,而無左證,禪代詔策,則王韶之作也。

  傅亮與劉裕

  傅亮博涉經史,尤其長於文辭。自從北伐廣固之後,劉裕在軍政事務中的表策文誥,都是傅亮的文筆:隨武帝劉裕北伐姚泓時,就曾屢次代擬教、表***這些文章還被其後的昭明太子收輯在《文選》中***。在宋國初建、劉裕被封為宋王以後不久,劉裕就有了代晉受禪的想法,但又不好明說。傅亮最先悟出他的旨意,請求回京;一到京都,朝廷就徵宋王劉裕入朝輔政。劉裕到了京都,也是傅亮諷恭帝禪位給宋,並由他草擬詔令,讓恭帝抄寫。劉裕登帝位以後,傅亮憑佐命功,被封為建城縣公,食邑二千戶;又以中書令身份兼任太子詹事,入值中書省,專門負責皇上詔命。

  傅亮在改朝換代中的身份

  他對劉宋王朝可謂忠心耿耿,這是眾人皆知的事。但這一次,在江陵迎駕的過程中,他卻倍感處境的尷尬,世路的艱難。 在返回京都的途中,傅亮的思緒就像大江中的水流不停地翻滾著。到了尋陽,目睹當初蔡廓辭別上岸的渡口,他想起了蔡廓的告誡。由蔡廓的告誡,他的腦海裡又浮現出武帝臨終時太尉長沙王道憐、司空徐羨之、領軍謝晦、護軍檀道濟和自己一道跪受遺詔的情形,那以後,營陽王與群小的所作所為,尤其是宜都王在江陵的淚流滿面,都一一浮現在他的腦海裡,揮之不去。晚上,孤寂中的傅亮,就在搖曳的燭光下把他數日來的感受寫成了一篇<慎演論>,以抒發自己的無奈和無助。其末節雲:

  “據圖揮刃,愚夫不為;臨淵登峭,莫不惴慄。何則?害交故慮篤,患切而懼深。故《詩》曰:“不敢暴虎,不敢馮河。”慎微之謂也。嗚呼!嗚呼!故語有之曰,誠能慎之,福之根也。曰是何傷,禍之門爾。言慎而已矣。”

  他又作詩三首,其一有悔懼之意:

  “知止道攸貴,懷祿義所尤。四牡倦長路,君轡可以收。”

  浩大的船隊在長江上航行了二十三天,一路上陰晴風雨灘險流急是自不待說的。八月八日,朝中群臣迎拜於城西的新亭***在今南京城西,地近江濱,依山為城壘,是軍事、交通要地***。

  在迎拜禮儀的間隙,急匆匆的司空、錄尚書徐羨之終於見到了相別近兩個月的尚書令傅亮。而此時,儒雅的傅亮只呈現給眾人一副無憂無喜的面龐。

  “王似誰?”這是徐羨之最為關心的。

  “在晉景、文之上。”傅亮淡淡地回答。晉景、文,即被司馬晉追尊為景帝、文帝的司馬師和司馬昭兄弟,他們和其父司馬懿,被稱為晉之三祖。

  “既如此,必能明瞭我等赤心!”徐羨之自信地說。

  傅亮的脣角輕動了一下,說出了一個徐羨之並未聽清的詞:“未必。”

  徐羨之自然不知就裡。

  八月十日,在拜謁了蔣山的先帝陵墓初寧陵之後,宜都王在百官的陪同下,來到了城南秦淮河北側的中堂。百官進獻玉璽,宜都王依例辭讓數四,這才接受了這個國家權力的最高象徵——玉璽,即皇帝位。隨即,備法駕,自大司馬門入宮,新帝劉義隆進御太極前殿;大赦天下,改少帝景平二年為元嘉元年***公元424年***。

  從此,武帝劉裕第三子、十八歲的劉義隆便開始了他的帝王生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