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背受敵成語典故

  腹背受敵是指處於被動不利的局面。那你們對腹背受敵的典故有了解嗎?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供大家閱讀!

  

  《魏書·崔浩傳》:“裕西入函谷;則進退路窮;腹背受敵”。

  崔浩,字伯淵,北魏東武城人。他博覽經史百家之書,足智多謀,軍國大計皇帝皆會與之商討而後行。泰常元年***西元416年***,東晉將領劉裕征伐姚泓,想要溯黃河北上,於是向北魏請求借道,明元帝與群臣議論是否可行。大臣們都認為:函谷關是天險,劉裕不可能破關西入,他聲稱要征伐姚泓,真實的意圖難以預料。應該搶先發兵在黃河上游加以阻截,不要讓他向西。明元帝打算採納大家的意見。崔浩卻持不同的看法,他以為:「司馬休之等人侵擾劉裕鎮守的荊州,劉裕恨他恨得咬牙切齒已經很久了。現在趁著姚興死了,兒子姚泓能力不行,興兵去征伐,可以看得出劉裕必定是想攻入關中。一般來說,猛烈躁進的人,不會考慮後患。現在如果阻斷劉裕西去的道路,他必定上岸向北侵略,這樣反而使姚泓平安無事,而我國卻招來敵人。如今我方兵馬糧食都不足,不適合戰爭,因為一旦戰爭,北敵就會趁機進攻,趕去救援北方,則東州又會發生危險。倒不如將水道借給他,讓他西進,然後出兵堵住他東師之路。這就是所謂『卞莊刺虎,一舉兩得』的局勢。如果劉裕得勝,一定會感激我們借道之恩,如果姚泓得勝,我們也不會失去救援鄰邦的美名。劉裕就算取得關中,遠離本土,難於固守。劉裕不能固守,最終會是我們的囊中之物。所以現在不用兵馬勞頓,就能坐觀成敗,讓兩虎相鬥而我們坐收長遠之利,這才是最好的策略。」但是大臣們還是認為:「劉裕如果真的西入函谷關,就會進退無路,腹背受敵,這應當不是他的目的;而且萬一劉裕上岸北侵,姚泓的兵馬絕對不會出函谷關來援助我們,那時我們就糟了。劉裕揚言西行,其實是想北進來偷襲我們。」最後明元帝還是採納大家的意見,派兵阻攔劉裕,結果被打敗,這時才悔恨沒有用崔浩的策略。後來「腹背受敵」被用來形容前、後都受到敵人的攻擊

  腹背受敵成語解析

  腹背受敵fù bèi shòu dí

  [釋義] 腹:肚子;指前面;背:背脊;指後面;受:遭到;受到。前後都受到敵人的攻擊;處於被動不利的局面。

  [近義] 四面楚歌 十面埋伏

  [反義] 金蟬脫殼 各個擊破

  [用法] 一般用作謂語、補語、分句。

  [結構] 主謂式。

  [辨析] ~和“四面楚歌”;都表示“受到敵人夾攻而走投無路”的困境。但~偏重指前後受到敵人的攻擊;“四面楚歌”偏重指四面受敵;而又孤立無援。

  腹背受敵成語出處

  [語出] 《魏書·崔浩傳》:“裕西入函谷;則進退路窮;腹背受敵”。

  腹背受敵成語造句

  1. 金、木二州脣亡齒寒,現在金州淪陷,木州將腹背受敵。

  2. 後者心念急轉,此時腹背受敵,還要加上一個幽冥噬魂陣。

  3. 即便腹背受敵也要血戰到底,即便赴湯蹈火也要百折不撓,即便兵挫地削也要另起爐灶,交戰全國。

  4. 不言棄教會咱們即便腹背受敵也要血戰到底,即便赴湯蹈火也要百折不撓,即便兵挫地削也要另起爐灶,交戰全國。

  5. 前有天兵,後有強敵,葉亦寒腹背受敵,不管是哪一方,都足以讓葉亦寒殞命當場!現在被夾擊中心,確實性命堪憂啊。

  6. 再於旅順汪家口等地派駐舟師,與鎮江、寬甸兵合,使奴爾哈赤陷於腹背受敵的窘境,以守則固,以戰則克,不愁不滅。

  7. 駐紮東陽關的川軍腹背受敵,陣地失守,2000多人壯烈犧牲,上黨的東北大門被打破,晉東南無險可守。

  8. 雪地上不時的映閃出一道道藍赤色的火光,正全力向著據守城內最終一點陣地的第106空降團建議攻擊的俄軍腹背受敵,一戰即潰。

  9. 文和先生,依鄙人所見,不如提前破城,我憂慮有人奉召勤王,到時候咱們腹背受敵……。

  10. 官軍火炮齊鳴,土匪們腹背受敵,又聽得官兵吶喊老巢被破,士氣全無,一戰即潰。

  11. 再於旅順汪家口等地派駐舟師,與鎮江、寬甸兵合,使努爾哈赤陷於腹背受敵的窘境,以守則固,以戰則克,不愁不滅。

  12. 腹背受敵之下,手忙腳亂的葉明秀還未來得及做出任何的反響,就迎面遭到了嚴妍通體宣佈的一大股慘白色的凜冽寒氣突擊,頃刻間就被凍住了四肢,動彈不得。

  13. 文字間潛龍伏虎,時而奇兵傑出,時而妙語雙關,使被罵者防不勝防,腹背受敵,只覺得草木皆兵,無認為戰了。

  14. 忽感後邊也有動靜,本來五湖四海都是那東西湧來,現在他們腹背受敵、腹背受敵,李龍抱著貫頤奮戟精力的跟那東西決一雌雄。

  15. 態勢很惡劣,咱們一排據守的一號高地是連防禦陣地的傑出部,正面的敵人利用夜暗現已接近到間隔塹壕不到三十米,側後的敵人不斷的以火力限制,咱們已墮入腹背受敵的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