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越戰爭結果

  清越戰爭指的是1788年底至17***初清朝與越南西山朝之間發生的戰爭。又爭稱為清軍入越戰爭或乾隆平定安南之役。下面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希望對你有用!


  清越戰爭圖片

  清越戰爭戰爭背景

  ​18世紀的時候,越南全境分為南北兩部份。南方由阮主統治,北方由鄭主挾持後黎朝皇帝作為傀儡統治。阮主和鄭主的腐敗導致了民眾的不滿,1771年,阮嶽、阮侶、阮惠三兄弟在西山邑舉兵,反抗阮主的統治。西山起義軍擊退了暹羅的援軍,推翻了南方的阮主;並以扶黎滅鄭為名義於1786年北伐,推翻了鄭主,讓後黎朝黎愍宗皇帝親政,統治北方。

  但北方後黎朝陷入內亂,鄭主復辟;隨後阮有整驅逐鄭主專權用事。阮惠遣武文任再次北伐,攻佔了升龍,另立宗室黎維***礻堇***監國。而武文任圖謀割據升龍稱雄,阮惠再次出兵前往升龍,將武文任誘殺。阮惠留將領吳文楚留守升龍,自己則返回根據地富春。

  黎愍宗攜家眷出奔高平。皇太后阮氏等人在高平都統阮輝宿的保護下,經高平逃入清朝廣西太平府下屬的龍州境內,後被安置在南寧。阮氏遣阮輝宿、黎㬎***一作"黎侗"***、黃益曉、阮廷灌、阮國練、阮廷枚六人向清朝的兩廣總督孫士毅、巡撫孫永清告急。而黎愍宗前往山南、皇弟黎維袖前往宣光、興化一帶糾集各路遺臣反抗西山軍。

  孫士毅向乾隆帝上表奏稱此事,建議乾隆帝發兵討伐安南,扶黎愍宗重登皇位。而孫永清則提出不同的觀點,認為當時後黎朝勢力弱小西山朝強大,後黎朝必然會被西山朝滅亡,建議按兵不動。乾隆帝與內閣大學士和珅商量之後,決定出兵安南。其出師的真實目的,中越史料中記載不同,《清史稿·越南傳》稱其目的是興滅繼絕、滅阮扶黎,原非利其土地;但越南《大南列傳前編·偽西列傳》則有在中國史料中不曾出現的說法,稱孫士毅曾向乾隆帝提出出兵安南後,發兵鎮守安南,扶黎愍宗繼位擔任傀儡皇帝。

  清越戰爭戰爭過程

  清軍出師

  1788年,孫士毅奉旨,調兩廣、雲貴之兵出征安南。孫士毅與提督許世亨率兩廣兵一萬出鎮南關***今中越邊境友誼關***,鎮守諒山的西山將潘啟德投降,阮文豔逃往京北***今北寧省***。孫士毅遂以八千人直搗升龍,以二千人駐守諒山為聲援。田州知府岑宜棟率軍進入高平。雲南提督烏大經率部八千人取道開化府的馬白關***今雲南文山市馬關***,渡過賭咒河,進入宣化鎮。雲貴總督富綱駐守都龍***在馬白關之南***,負責監督糧餉的運輸。同時移檄安南各路,勸各地西山軍投降,其檄文為:

  "興滅繼絕,義所當為。何外於蠻羌,極溺救焚,不得已乃見於兵革。念安南黎氏,本天朝貢臣,三百餘年執壤奠虔供厥服,一十五路,錫土封奄有其邦。乃於乾隆年間,國酋阮嶽、阮惠等,稱兵作亂,襲破羅城。前黎王憂懼物故,嗣孫維祁播越於外。故臣阮輝宿奉嗣孫母妻奔投內地,懇請援兵。經查宿等,嗣孫現棲北諒地方,臣民猶思故主。阮嶽以犬羊之夷,肆豺狼之毒,所在虜掠,百姓怨入骨髓。夫以邊氓崛起,幹常逆理,天道之所不容;敢於內地橫行,虐眾殘民,王法之所當討。業經題奏欽奉,大皇帝矜恤黎氏之喪亡,不忍交州之塗炭,特命督撫佩徵蠻大印,調兵五十萬,直抵羅城,明正阮嶽等罪惡,無容得以逃天之誅。該國世戴黎王,久蒙豢養,知能不泯,感發由衷,不可喪其天良,忘君從敵。有能先唱義聲,倚天朝為大援,糾合同志,戮力殲仇,榆塞奏凱,幕府上功。胙土分茅,俾與黎氏同其福慶,如鄭大爺故事。檄文傳到,勒兵激昂,修爾干戈,敵王所愾,一乃心力,其克有勳,仰覃頒賞于軍中,永保同休於國內,尚其勖哉。"

  進入安南

  10月,孫士毅、許世亨由諒山分路進軍升龍,廣西總兵尚維升、副將慶成率廣西兵,廣東總兵張朝龍、李化龍率廣東兵進軍。後黎朝遺臣紛紛響應,宣稱清軍數十萬來嚇唬西山軍。沿途的西山軍不知虛實,驚恐之下紛紛大敗潰散。唯獨三江一帶的西山軍據險頑抗。十一月十三日,尚維升率廣西兵趁霧天大破西山軍,渡過壽昌江;張朝龍也率廣東兵破西山軍於柱石。

  十五日,清軍兵至市球江。市球江江面寬廣,西山軍在南岸向對岸的清軍開炮,致使清軍無法渡江。孫士毅派遣二千人奇兵繞過山的背面偷襲西山軍;另一方面令人建造浮橋以欺騙西山軍。西山軍中計,十七日在清軍奇兵的偷襲大敗。

  十九日,清軍到達富良江***今紅河***,大破西山軍。而富良江乃是通往升龍的門戶,訊息傳到升龍後,鎮守升龍的西山朝大司馬吳文楚非常驚恐,遣文官阮衙等人前往孫士毅營中求和,請求立黎維***礻堇***為監國,以為緩兵之計,等待富春阮惠的援軍。孫士毅拒絕了這個請求。吳文楚召集眾將商議,最終接受了吳時任的主張,決定儲存西山軍的實力,焚燬並拋棄了升龍城,退往三疊山***位於寧平省和清化省交界處***據守。

  阮惠北上

  孫士毅率清軍兵不血刃地佔領了升龍,但升龍已經成為一片廢墟。黎愍宗得知清軍到來,前往升龍謁見孫士毅。孫士毅奉乾隆帝的旨意,冊封黎愍宗為安南國王。但孫士毅自恃有恩於黎愍宗,十分輕視他。黎愍宗每天都要到孫士毅的營中參謁。有一次孫士毅並沒有接見他,而是派遣傳令兵簡單地宣佈沒有事務,要黎愍宗回去休息。後黎朝遺臣們對此憤憤不平,但又無可奈何。

  孫士毅奏表戰功,並請求繼續進軍攻打阮惠的根據地富春。而云南烏大經的部隊尚未到達升龍,因此乾隆帝十分高興,封孫士毅為一等謀勇公、許世亨為一等子,各將士也都有賞。

  但對於孫士毅進軍的請求,乾隆帝認為安南地區久經戰火,殘破空虛;後黎朝皇帝已經有好幾代沒有實權了,其氣數已盡。而且清軍長途跋涉十分勞苦,如今已經將黎愍宗扶上皇位,沒有出征的必要,因此下令孫士毅班師回朝。

  孫士毅貪功,沒有立即班師回朝,而是率部在升龍逗留享樂。他和所率的清軍在升龍度過了春節,計劃在正月初六南下進攻富春。

  與此同時,阮惠得知了清軍入侵的訊息,率師北上。由於清朝是以扶黎愍宗歸國登位為名義的,西山朝諸將紛紛請求正出師之名,於是阮惠於十一月十五日登基即位,改年號為光中,率水陸之軍齊進。二十九日,阮惠的軍隊駐紮於乂安一帶,研究了清軍的作戰計劃。乂安是阮惠的祖籍地,在這裡西山軍得到了充分的休整,並招募了大量農民入伍,選拔了十萬餘人、大象數百匹,並舉行了大閱兵。阮惠集合西山軍,發表演說:

  "清師來侵,現在升龍,汝等已知否?天地之間,星野分別;南北分治,北人非我族類,其心則異。自漢以來,北國之人寇我甸畿,漁肉我生民,囊括我財貨。人不堪命,鹹思逐之。在漢有徵女王,在宋有丁先皇、黎大行皇帝,在元有陳興道大王,在明有黎太祖皇帝,不忍坐視殘暴,順人心,興義兵,皆能一戰取勝,逐之北還。當此之時,北南自在,邊境以寧,傳祚久長。自丁以來,不至如昔者內屬之苦,利害得失,皆前朝故事。今清人復來,謀取我南國,置為郡縣,不以宋、元、明為戒。故我出而驅之。汝等各有知能,當與我戮力同心,使大勳用集。毋徒狃習故態,妄懷二心,事發即行誅戮,一無所赦,句謂我不先告也。"

  西山軍聽後憤慨激昂,皆有鬥志。阮惠隨後宣佈西山軍提前過春節,並相約在升龍城共度開春日***即正月初七***。

  十二月二十日***西曆17***1月15日***,阮惠進軍三疊山,與大司馬吳文楚、內侯潘文璘的部隊會合。阮惠稱讚了吳時任的計謀,兵分五隊,進攻清軍。

  第一隊:阮惠自己率領,為主力部隊,直接進攻升龍,以吳文楚、潘文璘為先鋒,嘑虎侯殿後。

  第二隊:阮文雪***都督雪***率左軍水師越過海港進入祿頭河,負責進攻海陽,為東道之接應;

  第三隊:阮文祿***都督祿***率左軍水師越過海港進入祿頭河,進攻諒江、鳳眼、安世等地,以截斷清軍的退路。

  第四隊:都督謀率右軍象兵、馬兵,走山道出擊西面,穿過彰德縣***今河內市河東彰美縣***,取路直趨清池縣的仁睦村,橫擊岑宜棟所率的田州兵。

  第五隊:鄧春保***都督保***率右軍象兵、馬兵,走山道出擊西面,由山朗縣出清池縣的大盎村,為右支的接應。

  清軍失利

  西山軍士氣高昂,趁清軍準備歡度春節之機,在除夕夜***即西曆17***1月25日夜***越過澗水***今寧平省與河南省交界的澗渡口***。後黎朝的山南鎮守黃馮義毫無防備,大潰。西山軍逮捕並殺害了所有清軍的斥候,因此清軍無人知曉。

  清軍從升龍城外至上福河洄一帶設定了不少屯堡,堡外埋下震地雷,防衛工事堅固。阮惠在正月初三夜***西曆1月28日夜***突然將清軍的河洄營***位於今河西省常信縣***圍得水洩不通,以軍筒大聲傳呼。清軍大駭,全部投降,軍資器械盡數被西山軍繳獲。阮惠又於初五日的黎明包圍了玉洄壘***位於今河內市清池縣***。壘上的清軍向下不斷開炮,阮惠下令西山軍用溼稻草包紮的大木板抵擋清軍的槍炮,自己身先士卒,驅象兵攻破了堡壘。攻入玉洄壘後,阮惠命西山軍將木板放在地上,用短刀向清軍亂砍。清軍大潰,四散奔逃。卻又觸發了震地雷死傷甚眾。西山軍乘勝連破文典等諸營,清軍的提督許世亨、總兵張朝龍、尚維升陣亡於南同屯***今河內市永順縣***。阮惠包圍並攻克了升龍城西南方的要塞姜上營***位於今河內市棟多郡***,駐守姜上營的田州知府岑宜棟兵敗,自縊而死。

  黎愍宗得知清軍兵敗後,帶領家小先自逃入鎮南關。烏大經所率的雲貴兵聽見炮聲,也在嚮導黎文通指引下的率軍逃歸境內。孫士毅與諸將在升龍城內飲酒作樂慶祝新年,毫無防備。得知西山軍已攻入升龍城內,驚慌失措,僅僅率領少數的騎兵倉惶向北逃跑。到了富良江邊,為了防止西山軍的追擊,孫士毅下令切斷了浮橋。無數清軍爭相渡河,官兵伕役萬餘人溺死於河中,珥河之水為之不流。

  在得知孫士毅逃歸之後,安南境內的清軍也全部退回境內。後黎朝遺臣們得知皇帝的逃跑和清軍的撤退後,也紛紛逃往清朝境內。皇弟黎維祗欲逃鎮南關,為西山軍所阻止,遂在諒山起兵反抗,兵敗被擒殺。至此清越戰爭以西山朝的勝利而結束。

  清越戰爭戰爭結果

  乾隆帝得知孫士毅戰敗後大怒,下令褫奪了之前給予孫士毅一等謀勇公的封號。同時命令福康安代替其職準備繼續討伐安南。福康安得知西山朝強大,欲停止干戈。而阮惠雖然在這場戰爭中大勝,但他畏懼清朝起傾國之兵前來征討,於是賄賂福康安,請求其上表建議停止出征。另一方面阮惠則以阮光平的名字向清朝請求冊封。不久阮惠派遣部將範公治假冒自己前往京師謁見乾隆帝。乾隆帝大喜,當即封阮惠為安南國王。而後黎朝的君主黎愍宗,乾隆帝稱他先後兩次失去了皇位,說明後黎朝已經被上天唾棄,因此拒絕再支援黎愍宗,並將黎愍宗及其宗室、遺臣遷到京師軟禁。

  阮惠在議和後試圖入侵清朝以報復這次戰爭,而且阮惠有入侵清朝兩廣之志向,因此積極準備糧草戰船、訓練士卒。阮惠試圖拉攏中國沿海一帶的華南海盜勢力,例如鄭一、張保仔等著名海盜不少曾被西山朝授予官職。與此同時,阮惠還拉攏反清復明的勢力為己所用,例如四川的天地會成員在叛亂後逃到安南,阮惠任命這些人為將領。但不久後的1792年阮惠得病將死,這些計劃才被取消。

  清越戰爭歷史影響

  清朝將清越戰爭視為乾隆帝的一大功績,將此列為乾隆帝的"十全武功"之一。清朝人認為乾隆帝以興亡繼絕為名,攻入安南的都城升龍,將黎愍宗重新扶上皇位,將此認為是一功。然而事實上清朝最終在安南慘敗,此一功績與其他九個功績是不能相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