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博物館簡介

  惠州市博物館坐落在風光秀麗的西湖豐湖半島上,這裡是創建於南宋寶佑二年***1254***的豐湖書院故址,以下是小編為你整理的惠州博物館。歡迎欣賞閱讀。

  惠州博物館原館介紹

  簡介

  惠州是首批省級歷史文化名城,建城至今已有1500多年曆史。這裡有6500萬 年前的恐龍足跡,在6至7千年前已有人類群居生息,地上地下蘊藏著大量的文物古蹟。

  惠州市博物館是地方綜合性博物館,承負著對惠州地區文物的考古發掘、測繪修繕、普查勘探、徵集收藏、研究鑑定、宣傳出版、陳列教育等責任。並被惠州、市政府指定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惠州市博物館將為惠州的文化事業、為海內外遊人提供更豐富、更優質的文化服務。

  歷史沿革

  惠州博物館成立於1982年1月,1999年遷至豐湖書院故址。

  館藏作品

  歷年來經過廣泛的徵集收藏,館藏文物已達8萬餘件。其中有國家一、二、三級文物360餘件。文物種類繁多,包括恐龍蛋化石、石器、銅器、陶瓷器、其他金屬器、書畫、木刻木雕、石刻石雕、民俗文物、革命文物以及當代惠州書畫名家作品等。本土文物的大批發現,更大大地豐富了館藏。

  惠州博物館新館介紹

  概述

  惠州市原有的博物館位於惠州西湖邊上,一出門便是湖,外圍空間十分狹小。館內目前有4個展廳,每個展廳面積都不足100平米,最多可容納300人次,最令人擔心的是館內僅有的一個藏品庫房也不足100平米,館內雖有8萬餘件藏品,但許多出土文物和書畫得不到妥善安置。博物館與科技館、文化藝術中心同時被作為惠州市文化建設重點工程,新博物館預計2008年7月可投入使用。

  展廳介紹

  惠州市博物館新館為長方體,具有"歷史之印"的象徵意義。因此也戲稱為"歷史之印"館。總面積為2.3萬平方米,共6層,1-4樓為展廳。建成後的博物館藏品規模將達10萬件,擁有10個專題陳列展廳。

  一樓設兩個展廳,其中,國之珍寶文物展廳主要陳列博物館館藏國家一級文物唐代石磨及其他國家級文物若干件。

  二樓設《翰墨丹青---館藏書畫精品展》、《瓷苑風采---館藏陶瓷精品展》、《金碧輝煌---清代金漆木雕精品展》3個展廳。

  三樓為通史式陳列《東江流域的文明》,是博物館最主要的展示部分,設定參觀時間約45分鐘至1小時。展示主要內容有先民足跡、縛婁之謎、嶺南名郡、人文薈萃、革命烽火、今日惠州等7部分。

  四樓設3個展廳,包括《惠州歷史名人館》、《、市政府禮品展館》、《音樂家青主、書法家秦咢生、畫家劉侖藝術作品展廳》。

  通史展館

  1.先民足跡

  通史展館的第二部分--先民足跡。考古是破解歷史密碼的重要手段。自新中國成立以來,考古界在東江流域惠州地區先後發現過多處遠古人類的生活遺址。在"先民足跡"展廳中,可以近距離看到蜆殼角遺址、新石器時代龍舟山遺址、窩尾坳遺址和瓦窯嶺遺址的還原場景。

  這些"遺址",在時間形態上構成了一條大體完整的史前發展鏈條,證實最遲在四五千年前,就有人類在惠州這片土地上聚居勞作,繁衍生息。在展廳中,還能看到惠州先民使用過的石斧、石錛、石戈、石環等石質工具。這些史前文物充分證明:惠州遠古時期的先民們也和中原人一樣,創造和發展著屬於自己的社會文明--東江文明。

  2.縛婁之謎

  通史展館的第二部分--"縛婁之謎"。一直以來,縛婁古國在人們的心目中顯得遙遠而神祕,而在這裡,展廳以詳盡的圖文資料、陶片、編鐘等珍貴文物向市民講述著古國的故事。

  從梅花墩春秋窯址出土的陶罐、原始陶豆、陶壓錘等陶器工具,然後就是銀崗窯場的還原場景,繼而是橫嶺山墓葬發掘出土時的復原場景。橫嶺山墓葬是2000年在博羅縣羅陽鎮橫嶺山發現併發掘的,也是廣東迄今所發現和發掘的同類墓葬中數量最多、出土器物最精美、品種最豐富的青銅時代***以春秋時期為主***墓葬群。橫嶺山發掘及出土文物為解開"縛婁國"之謎提供了重要的實物資料,並被評為"2000年全國十大考古發現"之一。

  展廳中最引人注目的文物是1984年在博羅公莊出土的7件屬於春秋時期的青銅編鐘。這7件編鐘表面都有精美的花紋,編鐘兩面聲音不同,中央文化部音樂研究所的專家鑑定,認為編鐘音質清脆,音階準確,屬於春秋時期的產物。他們還認為,這7件青銅編鐘不是中原的產品,乃廣東本土鑄造,是"土特產"。專家認為編鐘可能是縛婁古國帝王宮廷的用品。

  3.嶺南名郡

  "羅浮"石刻見證歷史底蘊

  通史展館的第三部分--"嶺南名郡"。惠州素有"嶺南名郡"、"粵東重鎮"之稱,至今已有1400多年曆史。在展館中,豐富多樣的文物向我們展示出惠州1400多年的文化印記。

  映入眼簾的首先是大量圖文資料,首先是"羅浮"摩崖石刻的巨幅噴繪彩色照片,羅浮山是嶺南儒、釋、道三教文化的傳播地,首當其衝;接著是佛教聖塔--泗洲塔,為西湖雄景;接著是蓬萊石碑拓片和白真人不立像說碑拓片,復原場景有葛洪煉丹和東平窯址,均反映了惠州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

  館內陳列文物亦琳琅滿目,有宋代陶魂瓶、五代青白釉四系罐、明代黃釉刻花蓋罐、明代青花瓷碗、東平窯出土銅錢、明代紀年城磚、清代鐵火炮,以及大量東新橋碼頭出水文物。記者還看到抗倭名將劉永福的官袍、官印盒和"虎"字中堂。劉永福官袍上通繡四爪蟒九條,間飾以捲雲、仙鶴、蝙蝠、花卉等紋飾,可知此袍是劉永福任正二品總兵時所穿。

  4.人文薈萃

  "湖上五先生"殘碑亮相

  另一個展廳,展出的是《東江流域的文明》第四至七部分,首先是第四部分--"人文薈萃"。

  元以前寓惠名人圖,如牛僧孺、陳堯佐、蘇軾、唐庚。自唐代以來,不斷有官吏由於戰亂、貶謫、為官、雲遊等原因來到惠州,他們帶來了中原先進的文化和生產技術,從而推動了惠州經濟文化社會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