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博物館簡介

  徐州博物館是徐州市人民政府在清朝乾隆皇帝南巡時行宮舊址上建立起來的地方綜合性博物館。以下是小編為你整理的。歡迎欣賞閱讀。

  徐州博物館歷史沿革

  徐州博物館原址為乾隆皇帝1757年南巡時的行宮舊址。1996年市政府批准了總體規劃設計,同年市政重點工程--陳列樓***博物館一期工程***開始建設,1999年5月建成開放。

  2004年,在西側基建工程中,發現西漢採石場遺址。

  2006年公佈為國家文物保護單位。

  2007年7月19日採石場遺址一併被納入博物館總體規劃和擴建工程。由此以陳列主樓為中心,其北側、西南側、東南側分別有土山漢墓、採石場遺址、乾隆行宮及碑園"四位一體"的文物保護單位。

  2009年徐州博物館擴建工程於6月份起實施,年底完成。

  2012年,"陳列主樓擴建和文保中心建設"主要為在博物館陳列主樓西北部增建庫房和展廳,為地下一層、地上兩層框架結構。徐州博物館形成了國家級***採石場遺址***、省級***土山漢墓***、市級***乾隆行宮及碑園***保護單位和館藏文物、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集中展示區。

  徐州博物館結構佈局

  徐州博物館是以陳列主樓為中心,其北側、西南側、東南側分別有土山漢墓、採石場遺址、乾隆行宮及碑園等重要文物保護單位的格局。

  陳列主樓

  陳列樓有八個展廳,陳列內容有《古彭之寶--徐州文物精華》、《俑偶華彩》、《鄧永清收藏書畫》、《清式傢俱》等。

  一樓通過運用現代陳列展示手段,展覽徐州出土古代兵器文物,再現古彭大地古代戰爭畫卷,全面反映徐州兵家必爭之地的歷史。

  二樓陳列新出土的漢代玉器,擁有金、銀、銅縷玉衣,在全國獨一無二。

  徐州博物館紀念品中心位於博物館主樓大廳西側,營業面積近三百平方米,內含營業廳、書店、茶座等。環境優美,格調高雅。專營青銅器、陶瓷器、玉器等文物的復、仿製品,書法、繪畫、拓片和各具特色的紀念品,經銷文物、鑑賞、考古、藝術、地方文史等各類圖書畫冊。

  土山漢墓

  土山位於徐州博物館北側。《魏書·地形志》、《水經注》及方誌等記載土山為高冢戍、亞父冢、范增墓。傳說范增助項羽推翻秦王朝,深得士卒愛戴,死後士卒為其負土築墓,所以土山是"掬土成山"的簡稱。實際上土山是東漢某代彭城王的陵墓。

  土山東漢彭城王墓包含三座大型墓葬。

  一號漢墓位於土山封土的西北部。1969年發現,出土隨葬品近百件,有銀、銅、鐵、陶、漆及玉、石珠飾等類,包括一具較完整的銀縷玉衣。

  二號漢墓位於封土的中部, 2004年經國家文物局批准,南京博物院和徐州博物館將對進行正式考古發掘。

  三號墓位於土山西北,2002年徐州博物館發掘,墓葬在山岩上鑿出深坑,再用巨石和特製的大磚砌成。

  四號墓由長的斜坡墓道、甬道和墓室組成。墓室長、寬均約17米,有前室、左右耳室和後室。墓葬已被嚴重盜掘,僅出土少量陶器和封泥。

  採石場遺址

  徐州雲龍山漢代大型採石場遺址位於市區南部雲龍山北麓。2004年5月至9月徐州博物館考古部發掘。 遺址南北長200米、東西寬150米,面積約30000平方米。共發掘清理採石坑68處,其中開採空坑63處,石坯坑5處。另有刻字1處、石渣坑1處、墓葬2座等。遺址還發現採石工具寬鏨、扁鏨、鑿、楔、鍤和建築材料、陶器等。

  採石場遺址的時代為西漢,可能延續至東漢初期。雲龍山漢代採石場是中國漢唐之前惟一一處古代採石遺址。

  乾隆行宮及碑園

  乾隆行宮是乾隆皇帝1757年南巡時的行宮,東側碑園為一組小橋流水、清幽典雅的古代園林式建築。

  徐州博物館展覽與藏品

  徐州博物館陳列樓共有八個展廳,有《古彭之寶--徐州文物精華》、《俑偶華彩》、《鄧永清收藏書畫》、《清式傢俱》等主題展覽。

  《古彭之寶--徐州文物精華》

  主題展由《徐淮初曦》、《漢室遺珍》、《史河流韻》三個單元五個展廳組成。

  第一單元《徐淮初曦》陳列了徐淮大地出土的自新石器時代至秦代的陶器、石器、玉器、骨器、和銅器120餘件,其中有邳州大墩子遺址出土聞名遐爾的彩繪陶器,反映南北文化交匯的新沂花廳遺址出土的良渚文化玉器和大汶口文化陶器,邳州戴莊九女墩戰國墓出土的青銅器等,再現了徐州先民生產生活的場景。

  第二單元《漢室遺珍》分為三個展廳,主要陳列漢代王室遺留下來的珍寶。西漢金帶扣、龜鈕銀印、鎏金獸形硯、銅牛燈、銅鼎等150餘件銅器、金銀器珍品在第一展廳陳列;西漢金縷玉衣、銀縷玉衣,玉棺、玉卮、蟠龍玉佩等130餘件玉器珍品在第二展廳展出;原始青瓷、釉陶、漆陶、大型實用陶器、各種鐵器和石制建築構件等近百件文物在第三展廳展出。

  第三單元《史河流韻》展出魏晉南北朝至青代的瓷器、銅器、金銀器等。

  《俑偶華彩》

  展出了漢至宋代的各類陶俑藝術精品210餘件,有西漢樂舞俑、彩繪儀衛俑、北朝彩繪女立俑等。徐州出土的陶俑,具有獨特的地域性。

  《鄧永清收藏書畫展》和《清式傢俱》

  所展出文物均為精品,具有鮮明的藝術和時代特徵。

  此外,該館藝展廳還不定期舉辦考古新發現展覽,專題文物和藝術品展覽。

  漢代採石場

  徐州雲龍山漢代大型採石場遺址位於市區南部雲龍山北麓。2004年5月至9月徐州博物館考古部發掘。 遺址南北長200米、東西寬150米,面積約30000平方米。共發掘清理採石坑68處,其中開採空坑63處,石坯坑5處。另有刻字1處、石渣坑1處、墓葬2座等。遺址還發現採石工具寬鏨、扁鏨、鑿、楔、鍤和建築材料、陶器等。

  採石場遺址的時代為西漢,可能延續至東漢初期。雲龍山漢代採石場是我國漢唐之前惟一一處古代採石遺址。

  俑偶華彩

  展出徐州出土的陶俑精品210餘件,內容豐富、形式多樣,具有獨特的地域性。漢俑樸拙凝重,北朝俑清秀端莊,隋唐俑豐滿雍容,展現了不同的時代特徵和藝術風尚。

  鄧永清書畫館展廳

  鄧永清***1920-1998***,徐州銅山縣人,精鑑賞、富收藏。1993年10月,鄧永清將其收藏的明清書畫名家珍品二百餘幅全部捐贈家鄉,特闢專館永久陳列。

  史河流韻展廳

  "古彭之寶"的第三部分展出魏晉南北朝至清代的瓷器、銅器、金銀器等140餘件。反映出在這1900多年的歷史長河中,徐州戰亂、水患頻仍,經歷了衰落至中興的曲折歷程。

  漢室遺珍展廳

  徐州是漢高祖劉邦的故鄉,兩漢時期有著特殊的政治、經濟地位。諸侯王、列侯及皇親貴戚鑿山為藏的巨大洞室墓、石室墓雖屢遭盜掘,仍出土了大量珍貴文物,揭示了兩漢文化的豐厚內涵。"漢室遺珍"包括三個展廳,分別陳列銅、金銀器,玉器和陶石器。第一展廳陳列銅、金銀器等文物珍品150餘件。

  

看了的人還看了:

1.徐州歷史博物館

2.徐州旅遊攻略

3.江蘇旅遊攻略

4.探究美術課堂教學中如何提高學生美術素養

5.2017江蘇免費旅遊景點

6.徐州漢文化景區導遊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