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成佛教的八大菩薩是哪幾位

  《八大菩薩曼荼羅經》裡的八大菩薩為:文殊菩薩、普賢菩薩、觀世音菩薩、金剛手菩薩、虛空藏菩薩、地藏菩薩、彌勒菩薩、除蓋障菩薩。下面小編為大家介紹一下大成佛教的八大菩薩,希望對你有幫助。

  大成佛教菩薩一、文殊菩薩

  文殊菩薩代表聰明智慧,文殊菩薩又稱文殊師利、曼殊室利、法王子。文殊菩薩與普賢菩薩同為釋迦牟尼佛左右脅侍,世稱“華嚴三聖”。應化道場為山西五臺山。依照佛教典籍所載,文殊菩薩是過去世無量諸佛的老師,曾經引導無數的修行者證得佛果。在《放缽經》中,佛陀也說:今我得以成佛,都是文殊菩薩的恩德!過去無數諸佛,也都是文殊師利弟子,未來當成佛者,也都是文殊菩薩威神力所致。就好像世間的小孩有父母一樣,文殊菩薩是一切眾生在佛道中的父母。

  大成佛教的菩薩二、普賢菩薩

  普賢菩薩代表菩薩行願,普賢菩薩又稱三曼多跋陀羅,意思是具足無量行願,示現於一切諸佛剎土。普賢菩薩應化道場為四川峨眉山。

  《大日經疏》卷一中提到:普賢菩薩,普是遍一切處義,賢是最妙善義。是說普賢菩薩依菩提心所起願行,及身、口、意悉皆平等,遍一切處,純一妙善,具備眾德,所以名為普賢。普賢菩薩代表一切諸佛的理德與定德,與文殊菩薩的智德、證德相對,兩者併為釋迦牟尼佛的兩大脅侍。文殊菩薩駕獅、普賢菩薩乘象,表示理智相即,行證相應。

  普賢菩薩是大乘菩薩的代表,象徵著大乘佛教的精神。在《華嚴經》中明示一切佛法歸於毗盧遮那如來及文殊菩薩、普賢菩薩二大士,三者並稱“華嚴三聖”,其中普賢菩薩代表一切菩薩行德本體。

  大成佛教的菩薩三、觀世音菩薩

  觀世音菩薩是佛教中慈悲和智慧的象徵,無論在大乘菩薩還是在民間信仰,都具有極其重要的地位。以觀世音菩薩為主導的大慈悲精神,被視為大乘佛教的根本。佛經上說,觀世音是過去的正法明如來所現化,他在無量國土中,以菩薩之身到處尋聲救苦。觀世音與阿彌陀佛有著特殊的關係。他是西方三聖中的一尊,也是一生補處的法身大士,是繼承阿彌陀佛位的菩薩,而且還有說觀世音就是阿彌陀佛的化生。

  唐代以前的觀音,以大丈夫相居多,也現女相。但到後來,特別是妙善公主的傳說流行以來,漢地的觀音形像越來越趨向女性化,如提到的民間流傳的三十三觀音像,基本都是女身。一些學者,則直稱觀音為東方的女神。

  大成佛教的菩薩四、金剛手菩薩

  因手執金剛杵,常侍衛於佛,故稱之為金剛手菩薩,象徵“堅固不壞之菩提心”,具有除惡降魔的廣大神力。在西藏地區,也是相當重要的雨神。與觀音菩薩、文殊菩薩合稱“三族姓尊”,分別代表“伏惡、慈悲、智慧”三種特質。

  大成佛教的菩薩五、虛空藏菩薩

  釋迦牟尼對虛空藏菩薩極為讚歎,《虛空藏菩薩經》中講虛空藏菩薩為“一切香集”佛國的大菩薩,他已從佛那裡聽聞甚深妙法,並得到各種層次的禪定境界,這一佛國在我們太陽系西方離我們地球有八十恆河沙世界之遙的地方,那個佛國的佛名叫勝花敷藏如來。

  大成佛教的菩薩六、地藏菩薩

  地藏菩薩在過去世中,曾經幾度救出自己在地獄受苦的母親;並在久遠劫以來就不斷髮願要救度一切罪苦眾生尤其是地獄眾生。所以這位菩薩同時以“大孝”和“大願”的德業被佛教廣為弘傳。也因此被普遍尊稱為“大願地藏王菩薩”,並且成為了漢傳佛教的四大菩薩之一。唐朝來華求法的地藏比丘被認為是地藏菩薩的化身。這位出身新羅王族的僧人所在的安徽九華山也被視為地藏菩薩的應化道場,並因此成為了中國佛教四大名山之一,千百年來香火鼎盛。

  大成佛教的菩薩七、彌勒菩薩

  彌勒菩薩即彌勒佛。

  佛教八大菩薩之一,大乘佛教經典中又常被稱為阿逸多菩薩,是釋迦牟尼佛的繼任者,將在未來娑婆世界降生成佛,成為娑婆世界的下一尊佛,在賢劫千佛中將是第五尊佛,常被尊稱為當來下生彌勒尊佛。被唯識學派奉為鼻祖,其龐大思想體系由無著、世親菩薩闡釋弘揚,深受中國佛教大師支謙、道安和玄奘的推崇。

  大成佛教的菩薩八、除蓋障菩薩

  除蓋障菩薩摩訶薩又名除一切蓋障菩薩、降伏一切障礙菩薩、棄諸陰蓋菩薩,佛教八大菩薩之一,密教胎藏界壇城***曼荼羅***除蓋障院之主尊,密號為離惱金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