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中取栗典故

  火中取栗是比喻冒險為別人出力;自己上了當;卻一無所得。那火中取栗有什麼典故呢?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供大家閱讀!

  

  十七世紀法國寓言詩人拉·封丹的寓言《猴子與貓》載:猴子騙貓取火中栗子,栗子讓猴子吃了,貓卻把腳上的毛燒掉了。

  講的是一隻猴子和一隻貓看見爐火中烤著栗子,香氣撲鼻,但是有火不好拿。於是猴子靈機一動對貓說:都說貓是膽小鬼,這回看你敢不敢把栗子拿出來。小貓為了證實自己的勇敢,便把爪子伸到火裡去取栗子。爪子碰到火,上面的毛立刻被燒焦了,痛得它大叫,急忙甩掉栗子,猴子趁機把栗子吃掉了。

  這個成語出自法國詩人拉·封登的寓言《猴子與貓》,比喻替別人冒險吃苦,自己卻得不到好處。

  火中取栗解析

  火中取栗huǒ zhōng qǔ lì

  [釋義] 偷取爐火裡烤熟的栗子。比喻冒險為別人出力;自己上了當;卻一無所得。

  [語出] 故事見十七世紀法國寓言詩人拉·封登的寓言《猴子與貓》。

  [正音] 慄;不能讀作“sù”。

  [辨形] 慄;不能寫作“粟”。

  [近義] 代人受過 為人作嫁

  [反義] 坐享其成

  [用法] 用來比喻被人利用;冒了風險卻沒有得到好處。一般作謂語、定語。

  [結構] 偏正式。

  火中取栗造句

  1、他們不會允許自己被利用來為別人火中取栗。

  2、這件事有如火中取栗,我怕幹不了。

  3、利用外籍僱傭軍為其火中取栗,已成為霸權主義者當前對外侵略擴張的一個重要手段。

  4、你替他去做這件事,有如火中取栗,到頭來吃虧的是你。

  5、他們喜歡跳,帶著兩個戰線火中取栗,他們將在波你.

  6、犯罪分子通過走私毒品發財,純屬火中取栗,最後只能落入法網。

  7、你們不能把我當成你們的工具,替你們火中取栗。

  8、始作俑者的秦始忽然大聲的喊了一聲,準備開始火中取栗。

  9、是誰說玉雖美玉,但猶如火中取栗,誠不足取也呢,怎麼這麼會就忘了,老忠叔我雖老則老已,但這腦袋還算靈光,還記的清楚。

  10、不過,此時要獵殺螳螂妖獲取妖丹,顯然是火中取栗的行為,一不小心,就會把自己也搭進去。

  11、聽著三人的交談,朱剛烈心中焦急,不住的希望這三人動起手來,這樣自己或許還能夠有機會來個火中取栗,得那桃神之靈。

  12、四人幫倒了,但是,在他們的鼓譟聲中,火中取栗者、投機取巧者、陰謀家野心家、各色殘渣餘孽等等,在臺上的仍然大有人在。

  13、哈哈哈!這下外星勢力必然會對地球發起反擊,而那些不把我們放在眼裡的自大國家就會首當其衝,我們正好火中取栗。

  14、陳宮扇陰風、點鬼火,不僅沒能破壞袁劉聯盟,反而讓劉備火中取栗,成功的在呂布陣營中按下了一顆釘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