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爭鳴的歷史事件介紹

  百家爭鳴是指春秋戰國 時期知識分子中不同學派的湧現及各流派爭芳鬥豔的局面,那麼你瞭解百家爭鳴嗎?下面是小編為你整理的,讓我們一起來了解。

  百家爭鳴的簡介

  百家爭鳴雖然是對先秦時期中國出現的各種思想學說的總結,但是這些學派的觀點雖然都有其鮮明的特點,其實也是相互學習、相互借鑑的,可以說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融合的。

  比如說,儒家學派的創始人孔子就曾經拜道家的創始人老子為師,孔子曾經專門請教老子如何做學問,並且稱讚老子是傳說中龍一般的人物,非常高深莫測,非常敬佩老子。

  事實上老子也是一個非常神祕的人物,相傳他一出生便頭髮花白,一副老者的形象,而且還做過周王朝的圖書館館長,可見學問很大。後來守衛函谷關的將軍尹喜忽然看到東方有紫氣飄來,斷定有貴人前來,果然老子來到函關谷,留下五千言的《道德經》,便帶著尹喜一起出了關,不知所終了。

  法家的創始人韓非子竟然是儒家的代表人物荀子的弟子,而且跟李斯是同學,荀子主張人定勝天,法家就強調嚴刑峻法,試圖控制人們的思想行為,維護社會的穩定。

  縱橫家的蘇秦張儀,靠著一張三寸不爛之舌,合縱連橫,就實現了秦國遠交近攻的戰略構想,這其中的權謀詭計是後人經常使用的。

  兵家的兵不厭詐、三十六計、圍魏救趙等經典思想是中國曆代軍事家所必學的。

  名家的詭辯思想,最典型的便是惠施的“子非魚安知魚之樂”,就是抓住對方的漏洞來加以攻擊,使得對方不得不屈服。

  總之,春秋時期諸子百家的故事非常多,有些是很有智慧的,很值得我們去學習領悟的。

  百家爭鳴的背景

  話說“天下大勢,合久必分,分久必合”。春秋戰國,爭霸戰爭層出不窮,周王室衰微,各諸侯國你方唱罷我登場,都想爭當天下霸主,百姓苦不堪言。

  不過政治上的分裂,往往早就文化上的大發展,大繁榮。由於各國諸侯們都需要人才來輔佐他們實現稱霸的夢想,所以對人才尤其是有真才實學的士子都給與很好的禮遇,像齊國的齊桓公就在宰相管仲的建議下設立稷下學宮,專門供各國才子們各抒己見,發表自己的觀點,形成百家齊鳴的開放局面;燕國的燕昭王專門築黃金臺招攬各國人才,因此才吸引了著名將軍樂毅前來投奔。

  春秋戰國時期,各國人員往來很暢通,基本沒有什麼障礙,那些有才華的各流派的人物終日不辭辛勞,周遊列國,尋找欣賞他們能夠讓他們實現理想抱負的君主,孔子就曾帶著他的弟子們周遊列國,到處宣傳他的儒家思想。而且,由於是諸侯紛爭的分裂時代,沒有一個統一的中央集權,所以對思想學術的禁錮很小,各種不同觀點的人都可以自由發表對天下大勢的看法,好往往要著書立說,宣傳自己。蘇秦張儀這些人靠著一副能說會道的嘴巴就能攪得天下局勢的轉變,這大大鼓勵了民間學術的發展以及一大批思想流派的湧現。只要能被諸侯賞識採納,往往就是朝為布衣暮為宰相,榮華富貴就是隻爭朝夕的事情,這極大的促進了當時先進的地主知識分子的參政熱情。孔子所說的“學而優則仕”,就是對這一局面的客觀描述。

  百家爭鳴是哪百家

  百家爭鳴流派非常多,各門派的主張觀點也有很大不同,西漢的劉向將諸子百家主要分為十派。

  主張與人為善,施仁政,有教無類的儒家;主張無為而治,順應自然的道家;主張兼愛非攻的墨家;主張嚴刑峻法,依法治國的法家;主張詭辯無罪,邏輯思維的名家;主張以農為本,重農抑商的農家;主張縱橫捭闔,巧舌如簧的縱橫家;主張兼收幷蓄,集各家之所長的雜家;主張陰陽有序,天人合一的陰陽家;主張寫文章以文采見長的小說家,主張三十六計,兵不厭詐的兵家。

  這些流派都有其鮮明的見解和觀點,都深深影響了中國人的思想和行為。

  不過這些門派雖然相互爭論,互相攻擊,水火不容,但是其實他們也是在無意中相互借鑑,相互學習的。春秋戰國時期的學術流派非常多,也非常複雜,有些影響力小一些的觀點並沒有被歸入那一派,比如齊國管仲的思想,但是無一例外都對當時的社會產生了影響。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王朝的發展過程中,雖然儒家思想是主流思想,但是以上所有流派的主張都或多或少的發揮了很重要的作用。其中包括萌芽於明末清初的近代民本思想,其實早在兩千多年前孟子便提出“民為本,君為輕,社稷次之”。而且很多意思的是,東西方雖然長時間相互隔絕,但是西方思想家的觀點與中國古代的諸子百家有異曲同工之妙,在人類的發展歷程中都得到了實踐的檢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