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三國曹操的典故是什麼

  曹操是三國時期曹魏政權的建立者,他一生有許多的事蹟,那關於曹操的典故是什麼?下面是小編為你搜集有關三國曹操的典故,希望對你有幫助!

  曹操哭郭嘉的典故

  郭嘉是曹操身邊的重要謀士,但是國家由於常年奔波而英年早逝,於是曹操內心十分傷心,竟然三次為了郭嘉而哭。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三哭郭嘉,這讓人們知道了郭嘉的才能,也看到了曹操的為人。

  曹操第一次哭郭嘉是在郭嘉病了以後,當時郭嘉長時間隨軍征戰,身體已經相當虛弱了,不得不臥床養病。這時候曹操來看望郭嘉看到郭嘉這個樣子,傷心的留下了眼淚,因為郭嘉是為了曹操才變成這樣的,所曹操這樣的表現也是正常的。

  第二次是因為郭嘉去世的時候曹操去拜祭郭嘉,郭嘉是英年早逝也是當時曹操集團的重要謀士,所以郭嘉的趨勢對曹操是一個重要的打擊,所以曹操內心非常傷心,就對郭嘉表示了自己的哀悼之情,在這裡曹操還向自己的謀士講述了郭嘉的才能是多麼高,郭嘉的功勞是多麼的大。

  第三次是曹操南征失敗的時候,曹操集結百萬大軍向南攻打東吳,被孫劉聯軍打的落花流水損兵折將。曹操的內心是非常鬱悶的,在他班師回朝的路上路過郭嘉的墳墓,想起了郭嘉為自己奔波,也想起了當年國家的才能,於是對郭嘉第三次哭,表現了對郭嘉的懷念,也表現了對自己謀士的不滿。

  可以說這三次都是曹操內心真實感情的表達,所以才會有這三次哭郭嘉,這也成為了歷史的美談,對郭嘉的才能也是一種肯定。

  曹操南下的典故

  正所謂,曹操南下,來的凶,敗的殘。曹操南下,欲奪荊州。荊州是風水寶地,在當時除了是曹操,更有劉備孫權都想擁有這塊寶地,但是猶豫種種條件的制約,想取得荊州並不是件容易的事情。曹操一統北方之後,緊接下來要南下,去統一整個天下。

  曹操率領了80萬大軍氣勢浩蕩的向南進發,當日,諸葛亮和周瑜把對付曹操的計策分別寫在了手心上,兩個人坐在榻上,相隔很近,然後兩人攤開手掌給對方看,在周瑜的手掌心寫著一個火字,諸葛亮的手掌心則寫著一個亮字。

  這之後,就是史上著名的赤壁之戰。長江赤壁之處,孫權和劉備聯手對抗南下的曹操。但是曹操的軍隊人數眾多,來勢凶猛,但是諸葛亮用計謀,取得了這場以少勝多的戰役。在兩軍對抗時,曹操把船的頭部和尾部相連線,使所有的船成為了一體,等待著時機,攻打對手。就在此刻,諸葛亮借東風,利用東風,發動火攻,黃蓋選在關鍵時刻在曹操的水船上放火。由於風的助力,火勢增大,整個曹操的戰船全部燃燒起來,順勢還影響了岸邊的曹寨。曹操的兵力受到了巨大的傷害,士兵人數大大減少。曹操被迫要重新返回北上。

  曹操南下,赤壁之戰,雖然曹操處於對自己十分有利的地形和優勢,但是過於自負,在指揮上出現了巨大的失誤,最終使其失敗。所以告訴我們做事不能輕敵,要有謀有勇,謀略相當。

  曹操敗走華容道的典故

  曹操敗走華容道發生在赤壁之戰之後,當時劉備用諸葛亮的計謀火燒赤壁,將曹操逼得沒有辦法,只能倉皇逃離,在逃離的過程中,因為當時天氣陰沉,、雨水導致路面泥濘、還有沼澤遍佈,曹操狠下心將一些老弱病殘帶著一些草木去鋪路,然後讓兵馬過去,導致了好多贏弱的士兵被踩踏身亡,或者葬身於沼澤之中。

  曹操殺伐決斷,選對了華容道的路,三國演義裡這章重在體現諸葛亮的料事如神,傳說他算出了曹操在華容道必有大劫,很有可能不當身亡。當時曹操出了華容道的的時候嘲笑劉備心不夠狠,諸葛亮計謀不足,如果早些防火,曹操包括手下將一個都活不了。於是三次嘲笑了劉備和諸葛亮。

  但是這一笑就笑出了趙雲趙子龍,趙子龍和徐晃等大戰之後,救了曹操一命。再笑就拿出了張飛,然後又是徐晃和張遼聯手,讓曹操再次脫險。三笑笑出了關羽,但是當時曹操對關羽有恩,曹操當時已經精疲力竭,關羽饒了曹操一命,曹操才能夠回到江陵。

  當時周瑜和劉備二人練手的實力也抵不過曹操一個人的實力,所以雖然火燒赤壁,曹操率兵從華容道逃跑一路到江陵,當時順風,劉備周瑜追著曹操,但是除了華容道之後,再放火就已經晚了。曹操後來出現了險情,但是沒有出現大問題,還是回到了江陵。

  曹操三次大笑讓三個人揚名天下,雖然是著重寫出了曹操的陰狠狡詐,但是體現出了諸葛亮的神機妙算,還有關羽的知恩圖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