鎮南關大捷的過程是怎樣的

  鎮南關之戰,是中國近代反侵略戰爭史上戰果顯赫的戰役之一,在中國戰爭史上佔有重要地位。其具體過程是如何的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鎮南關大捷的過程,希望大家喜歡!

  鎮南關大捷過程

  鎮南關大捷發生於公關1885年,清光緒十一年三月,為中法戰爭期間一次沉重打擊了法國侵略者而取得的重大勝利,在中國近代史上,無疑是一場值得驕傲的輝煌聖戰。這一仗,對提振民族誌氣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然而由於整個鎮南關大捷過程十分繁複,因而最終取勝結果也來得相當曲折。

  1884年,中法戰爭進入第二個年頭。法軍在宣光城作戰不利的情況下,依舊源源不斷地增兵越南,企圖對我國廣西門戶發動進攻。1885年2月,在法軍猛烈的炮轟下,諒山、鎮南關等戰略要地相繼失陷,清軍不得不後撤。由於清軍主帥潘鼎新戰敗,朝廷將他革職,遂命年近七旬的老將馮子材幫辦廣西軍務,領並前往鎮南關抗擊法軍,這便是鎮南關大捷過程中“換將易帥”的插曲。

  秉承“保關克諒”的決心,馮子材積極動員手下官兵在關前隘地區依託有利地形修築防禦工事,更調集三萬大軍準備在鎮南關北與法軍決一死戰。1885年3月23日拂曉,法軍第二旅千餘人趁濃霧偷偷潛入鎮南關,妄圖發動偷襲,其餘部隊則兵分兩路,向清軍駐守的長牆進攻。

  馮子材一早已有準備,眼見敵軍在炮火掩護下蜂擁而至,接近長牆,馮子材大呼一聲,率先領著兩個兒子***躍出長牆。大刀寒光閃閃,長驅直入法軍陣營!一時間,殺聲震天,全軍將士在主帥的感召下一同出擊,轉眼一場異常慘烈的白刃戰拉開了序幕……法軍猝不及防間被砍殺得傷亡慘重,指揮官尼格里也狼狽得負傷而逃。此一戰,清軍大獲全勝,這便是鎮南關大捷過程。

  鎮南關大捷結果

  1885年3月,年近七旬的老將軍馮子材帶領清軍在廣西鎮南關重創來犯的法國侵略者,取得了鎮南關戰役的全面勝利,鎮南關大捷因此而成為中國近代史上反侵略戰爭的輝煌碩果。雖然,鎮南關大捷結果是慘勝,清軍方面也付出了巨大的傷亡,然而就其在中國近代反侵略戰爭史上書寫的輝煌戰績而言,它依然值得廣大炎黃子孫為之而驕傲。

  1885年三月底,伴隨著鎮南關硝煙的散去,曠日持久的中法戰爭也已近尾聲。

  由於戰敗,法國總理茹費理的內閣倒臺,法國政界也面臨著一次全面洗牌。雖然,野心勃勃的法蘭西人並未放棄通過戰爭獲得巨大利益的打算,然而鎮南關戰役的失利,還是讓他們嚐到了不屈不撓的中國人的厲害。

  當年六月,在英國的調停下,中法雙方在天津舉行會談,並於6月9日簽訂了《中法天津條約》,條約重新確認了1884年中法與越南之間簽訂的《第二次順化條約》。從此越南脫離了中國,成為法國屬地,中國對越南的宗主權就此失去。

  由此可見,鎮南關大捷結果雖然是中方取得勝利,然而此一戰並不足以改變近代中國軟弱的外交形式及政治上難以崛起的現實,更況在此戰役後,清軍已精疲力盡,劉永福部下損失殆盡,且清政府的財政狀況也難以支援更大規模的戰鬥,因此,鎮南關大捷結果,實際上並未改變清政府簽訂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的宿命,更沒能改變近代中國令人堪憂的國運。

  鎮南關大捷傷亡

  發生在公元1885年的鎮南關大捷,是中法戰爭期間清軍在廣西鎮南關戰鬥中重創法國侵略軍,取得重大勝利的一場著名戰役,在近代中國是一場難得的勝仗。有關鎮南關大捷傷亡人數,相傳為清軍傷亡一千六百五十人,法軍傷亡一千餘人,然而由於沒有確切的歷史資料記載,雙方傷亡人數至今只能是一個模糊的概數,並無精確資料。

  雖然這場戰役被定性為中國近代史上對外戰爭取得的一次重大勝利,然而鎮南關大捷傷亡慘重的事實依然警醒後人,在積貧積弱的清朝末年,依靠薄弱的國防力量和落後的戰略武器對抗船堅炮利的西方侵略者,中國軍人需要付出多麼巨大的犧牲。法國侵華野心由來已久。早在1883年,法軍便借進攻越南之際挑起中法戰爭。1884年底,法軍屢次增兵越南,繼而佔領戰略要地諒山,進一步逼近廣西門戶。至此兵臨城下之際,年近七旬的老將馮子材臨危受命,率部趕往鎮南關,領導前線作戰,並在1885年3月23日與法軍第二旅千餘敵寇決戰於陣前。

  法軍指揮官尼格里指揮部隊憑藉炮火優勢三面攻擊清軍。馮子材見敵來襲,率先躍出戰壕殺入敵陣,一時間,全軍倍受鼓舞,全力出擊,與敵展開慘烈異常的白刃戰。29日,清軍攻克諒山,擊斃千餘名法軍,法軍指揮官尼格里負傷而逃,此一戰以清軍大勝而告終。

  鎮南關大捷傷亡固然慘重,但在全軍將士的浴血奮戰下,沉重打擊了法國侵略者的囂張氣焰,捍衛了中華民族的主權和尊嚴,在近代史上依然稱得上是一場光榮而偉大的衛國戰爭的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