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折不撓的成語故事

  成語是在交際過程中因表達的需要而產生的,當找不到合適的、準確的語言來表達的時候,成語就發揮了重要的作用。下面是小編為您整理的,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的主人公簡介

  喬玄***110年—184年6月6日 ,一作183年***,字公祖。樑國睢陽縣***今河南省商丘市***人。東漢時期名臣。

  喬玄年輕時曾任睢陽縣功曹,因不畏權臣樑冀、敢於追究陳國相羊昌的惡行而聞名。後被舉為孝廉,歷任洛陽左尉、齊相及上谷、漢陽太守、司徒長史、將作大匠。漢桓帝末年,出任度遼將軍。在職三年,保境安民,擊敗鮮卑、南匈奴、高句麗侵擾。漢靈帝初年,遷任河南尹、少府、大鴻臚。建寧三年***170年***,遷司空。次年,拜司徒。光和元年***178年***,升任太尉。喬玄看到國家日益衰弱,而自已無能為力,於是託病被免職,改任太中大夫。光和七年***184年***,喬玄去世,年七十五。

  喬玄性格剛強,不阿權貴,待人謙儉,儘管屢歷高官,但不因為自己處在高位而有所私請。他為官清廉,去世後連下葬的錢都沒有,被時人稱為名臣。

  的典故

  東漢時期,有一位官員叫橋玄,他品行端正,敢於同惡勢力作鬥爭。有一次,一夥強盜***了橋玄10歲的兒子,向橋玄***一筆銀子。強盜帶著孩子,來到橋玄家裡,威脅橋玄說,如果不答應,就要殺死孩子。不料,反而遭到了橋玄的怒斥。這時,官府派來緝捕強盜的士兵已經團團圍住了橋玄府,但大家都不敢輕舉妄動,惟恐強盜會傷害人質。這時,橋玄向院外大聲疾呼道:“你們快來捉強盜,不可因小孩放走賊人!”於是,士兵蜂擁而入,強盜終於被捕,但橋玄的兒子卻被強盜殺死了。人們稱讚橋玄“百折不撓”,讚美他的高風亮節。

  東漢的中郎將蔡邕特寫了一篇《太尉橋公碑》,碑文上頌揚橋玄說:“高明卓異,為眾傑雄,其性疾華尚樸,有百折而不撓、臨大節而不可奪之風。”

  的延伸

  【發音】bǎi zhé bù náo

  【出處】漢·蔡邕《太尉喬玄碑》:“其性莊,疾華尚樸,有百折不撓,臨大節而不可奪之風。”

  【解釋】折:挫折;撓:彎曲。百折不撓:無論受到多少挫折都不退縮,形容意志堅強。

  【近義詞】百折不回、不屈不撓、堅韌不拔、威武不屈

  【反義詞】知難而退、一蹶不振、半途而廢、半途而回、因噎廢食

  【用法】偏正式;作謂語、定語、狀語;

  【成語舉例】陽翰笙《懷念葉挺同志》:“葉挺同志深知自己一手嚴格訓練出來的部隊,一個個都是百折不撓的鐵打的好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