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最大的平原

  世界之大無奇不有,那麼你知道是什麼嗎?

  ——東北平原

  東北平原***Northeast China Plain***或稱“松遼平原***廣義***”、“關東平原”,是中國三大平原之一,也是,位於中國東北部,地跨黑、吉、遼和內蒙古四個省區,地處大、小興安嶺和長白山脈之間,北起嫩江中游,南至遼東灣,南北長約1000千米,東西寬約400千米,面積達35萬平方千米。

  東北平原處於溫帶和暖溫帶範圍,有大陸性和季風型氣候特徵。夏季短促而溫暖多雨;冬季漫長而寒冷少雪。冬夏之間季風交替。7月均溫21~26℃,1月均溫-24~-9℃。10℃以上活動積溫2200~3600℃,由南向北遞減。年降水量350~700毫米,由東南向西北遞減。

  東北平原四周為山麓洪積沖積平原和臺地,海拔200米左右。北部臺地形狀儲存較明顯,南部強烈侵蝕呈淺丘外貌。平原西南部風沙地貌發育,形成大面積沙丘覆蓋的沖積平原。平原東北端循松花江谷地與三江平原相通。

  東北平原土地肥沃,是全球僅有的三大黑土區域之一,東北四省***區***糧食產量佔中國總產的三分之一,是中國重要的糧食、大豆、畜牧業生產基地,也是中國重要的鋼鐵、機械、能源、化工基地。

  基岩構造

  東北平原東西位於大興鬆安嶺與小興安嶺、張廣才嶺-長白山之間,是東北地區最大的中、新生代陸相斷陷-坳陷沉積盆地***鬆遼盆地***。東鄰張廣才嶺褶皺帶,南部與華北地塊北緣相鄰,西部為蒙古-興安褶皺帶。盆地周緣斷裂及盆地內部隱伏斷裂構造發育,盆地內以北北東向岩石圈斷裂為主體,控制著盆地的形成與分佈。伴生髮育著北西、北西西、北東東向級斷裂。北東向斷裂廣泛分佈,主要有嫩江斷裂、孫吳-雙遼斷裂以及依蘭-伊通斷裂。盆地內北西向斷裂構造形成晚,常切割北東向斷裂,具有多期活動的特點。盆地內多為第四系沉積物樣品覆蓋,十分發育,且分佈廣泛,巖性為沖積、洪積、風積、冰水堆積、海陸互動相碎屑堆積物,局部發育火山岩。基岩露頭少,在盆地邊緣可見斷續出露的中生代地質體。

  位置境域

  東北平原介於北緯40°25′~48°40′,東經118°40′~128°00′之間,位於中國東北部,其西、北、東三面分別為大、小興安嶺和長白山脈所包圍。東北平原地跨黑、吉、遼和內蒙古四個省區,地處大、小興安嶺和長白山脈之間,北起嫩江中游,南至遼東灣,南北長約1000千米,東西寬約400千米,面積達35萬平方千米,為中蒙俄經濟走廊主要通道之一,所處東北地區與日韓同處東北亞經濟圈。

  區域劃分

  根據東北平原不同的區域特徵,可分為三個亞區平原,即東北角的三江平原、北部的鬆嫩平原和南部的遼河平原。後兩者又合稱為松遼平原***狹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