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斧沉舟的成語故事

  成語是我國語言的瑰寶更是幾千年來中華民族文化的結晶,成語在人們日常生活的口語和書面語中的運用十分廣泛。下面是小編為您整理的,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的主人公簡介

  項羽***公元前232年~公元前202年***,名籍,字羽,秦末下相***今江蘇宿遷***人,他是中國軍事思想“兵形勢”代表人物***兵家四勢:兵形勢、兵權謀、兵陰陽、兵技巧***,是與孫武、韓信等人齊名的頂級名將之一。項羽是楚國名將項燕之孫。公元前209年從叔父項梁在吳中***今江蘇蘇州***起義,項梁陣亡後他率軍渡河救趙王歇,鉅鹿之戰摧毀章邯的秦軍主力。秦亡後稱西楚霸王,實行分封制,封滅秦功臣及六國貴族為王。後與劉邦爭奪天下,進行了四年的楚漢戰爭,公元前202年兵敗垓下***今安徽靈壁南***,突圍至烏江***今安徽和縣長江段西***邊自刎。

  的典故

  秦朝末年,各地人民紛紛舉行起義,反抗秦朝的暴虐統治。農民起義軍的領袖,最著名的是陳勝、吳廣,接著有項羽和劉邦。下面是我們親親寶貝為你講一個項羽破釜沉舟的故事。

  有一年,秦國的三十萬人馬包圍了趙國***那不是原來的那個趙國***的鉅鹿***今河北省平鄉縣***,趙王連夜向楚懷王***不是原來那個楚國的國王***求救。楚懷王派宋義為上將軍,項羽為次將,帶領二十萬人馬去救趙國。誰知宋義聽說秦軍勢力強大,走到半路就停了下來,不再前進。軍中沒有糧食,士兵用蔬菜和雜豆煮了當飯吃,他也不管,只顧自己舉行宴會,大吃大喝的。這一下可把項羽的肺氣炸啦。他殺了宋義,自己當了“假上將軍”,帶著部隊去救趙國。

  項羽先派出一支部隊,切斷了秦軍運糧的道路;他親自率領主力過漳河,解救鉅鹿。

  楚軍全部渡過漳河以後,項羽讓士兵們飽飽地吃了一頓飯,每人再帶三天干糧,然後傳下命令:把渡河的船***古代稱舟***鑿穿沉入河裡,把做飯用的鍋***古代稱釜***砸個粉碎,把附近的房屋放把火統統燒燬。這就叫破釜沉舟。項羽用這辦法來表示他有進無退、一定要奪取勝利的決心。

  楚軍士兵見主帥的決心這麼大,就誰也不打算再活著回去。在項羽親自指揮下,他們以一當十,以十當百,拚死地向秦軍衝殺過去,經過連續九次衝鋒,把秦軍打得大敗。秦軍的幾個主將,有的被殺,有的當了俘虜,有的投了降。這一仗不但解了鉅鹿之圍,而且把秦軍打得再也振作不起來,過兩年,秦朝就滅亡了。

  打這以後,項羽當上了真正的上將軍,其他許多支軍隊都歸他統帥和指揮,他的威名傳遍了天下。

  的啟示

  只要你能想就沒有做不到的,只要是堅持走正義路,是會得到很多的支援,面對強權不怕暴虐統治,敢於追求民主,敢於挑戰自我,敢於做一個優秀的人為人民做貢獻。世界的主題是和平,我們要捍衛和平民主。

  的延伸

  破釜沉舟釋義:比喻不留退路,非打勝仗不可,下決心不顧一切地幹到底。釜:鍋。把飯鍋打破,把渡船鑿沉。《孫子兵法》所說的“焚舟破釜”雖然也表示誓死決戰的意義。

  成語示例

  只要我們有破釜沉舟的決心,就能克服學習上的各種困難。

  戰士們毫不畏懼,懷著破釜沉舟的決心,英勇地衝向敵人。

  部隊迅速接受的外線作戰的方針,決心以破釜沉舟的精神,多打勝仗,搞好群眾工作,開發根據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