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氣凌人的成語故事

  盛氣凌人,亦作“ 盛氣臨人 ”。謂以威嚴或驕橫的氣勢壓人。今多用作貶義。 宋 樓鑰 《敷文閣學士宣奉大夫汪公行狀》:“時戶部侍郎李公 椿年 建議行經界,選公為 龍遊縣 覆實官,約束嚴峻,已量之田隱藏畝步,不以多寡率至黥配,盛氣臨人,無敢忤者。下面小編給大家介紹。

  成語典故

  戰國時代,公元前266年,趙國惠文王剛死,孝成王繼位。趙太后***惠文王妻***掌握政權。西面的秦國利用這個機會,發兵攻打趙國,並佔領了趙國的三座城池。趙太后派了使臣向齊國求救。齊國君臣商量了一下,提出要讓惠文王的小兒子長安君來到齊都臨淄做人質,然後才肯出兵相救。

  使臣回到邯鄲,向趙太后講了齊國提出的條件。趙太后聽了連連搖頭:長安君是自己心愛的小兒子,怎能放心讓他去做人質。秦國看到齊國不出兵,繼續進攻趙國,形勢相當危急。趙國大臣十分憂急。他們紛強諫,勸趙太后讓長安君去齊國,爭取齊國早日來援。趙太后嚴厲地掃了大臣們一眼,說言明在先,如果再有人主張派長安君去當人質,老婦必將用唾沫吐在他的臉上!”

  沉默了一會兒,左師***官名***觸警懾慢慢地走上階來,表示有話要面陳太后。趙太后心想:這又是來勸諫的。她感到厭煩,便“氣而骨之”,就是滿臉含著怒意,顯出氣勢逼人的神態,等著他來。觸懾先從自己的健康不佳談起,。他見趙太后的氣色轉為和悅,談到自己非常疼愛才轉入正題說:“太后愛護長安君,封給好地方,而不讓他為國立功。一旦太后有個好歹,賞給貴重器物,而不讓他長安君如何在趙國立足?”趙太后終於接受了觸懾的勸諫,讓長安君到臨淄,留在齊國做人質。不久,秦國聽說齊國已出兵,便自動退兵了。“盛氣凌人”這句成語,就是從這個故事引申出來的。

  相關人物

  趙孝成王***?-前245***,邯鄲***今河北省邯鄲市***人,東周戰國時期趙國君主。漢族,嬴姓,趙氏,名丹。惠文王子。前266年即位。公元前245年去世,去世後太子悼襄王即位,派樂乘接替廉頗。

  長安君,嬴姓,趙氏,名不詳。***注:由於古代男子稱氏,女子稱姓。所以長安君叫趙X。但不能說他姓趙或姓趙氏***其名不詳,約生於前280年左右。趙惠文王子,趙孝成王之弟。公元前266年,趙惠文王去世,太子丹接位為趙孝成王。由於趙孝成王還年輕,國家大事由趙威後處理。秦國趁 趙國大喪之際,大舉攻趙,趙向齊國求救,齊國要求以長安君為質。趙威後納 觸龍之諫,遣人送長安君入齊,齊軍方出,秦軍乃退。後趙悼襄王封秦國逃弟長安君於饒***今河北省饒陽一帶***,非趙國長安君。

  觸龍,戰國時趙國大臣。官左師。趙孝成王新立,太后掌權,秦急攻趙。趙求救於齊。齊欲以太后所愛少子長安君為質,太后不肯,他以“父母愛子,則為之計深遠”勸之,指出“位尊而無功。奉厚而無勞”,“近者禍及身,遠者及其子孫”,為長安君之計短,非愛之也。太后為其所動。即遣長安君到齊為質,齊救兵乃出。今本《戰國策》誤將“龍”“言”合為一字,稱為“觸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