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文樂旨的成語故事

  成語“潘文樂旨”出自《晉書·樂廣傳》。下面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推薦的,希望能夠對您有所幫助。

  :

  西晉年間,有一位名士叫樂廣,他善於談論,卻不擅長寫作。他想辭去河南尹的官職,卻不知該如何把辭呈寫得合情合理,讓皇上讀了後能批准他的請辭。

  與他同時代有位叫潘岳的甚有文彩,樑代鍾嶸的《詩品》將他的作品列為上品,並有“陸才如海,潘才如江”的讚語。於是樂廣就請潘岳為他代書。潘岳說:“我得知道你的想法,方能動筆。”樂廣就向潘岳講了二百句,表述了自己的志願。潘岳極盡能事,成就了這篇辭職書。潘岳也因此而成“名筆”。

  當時的人都說:“若廣不假嶽之筆,嶽不取廣之旨,無以成斯美也。”也就是說,如果樂廣不借潘岳之筆,而潘岳不取樂廣的意旨,也就不會有這樣的美文問世。

  後世多以“潘文樂旨”來比喻好文章的文辭與意旨。其實這則成語故事也告訴我們,不同的人所擅長的領域不同,如果能相互形成最佳配合,相信會無事不成的。

  原文:廣善清言而不長於筆,將讓尹,請潘岳為表。嶽曰:“當得君意。”廣乃作二百句語,述己之志。嶽因取次比,便成名筆。時人鹹雲:“若廣不假嶽之筆,嶽不取廣之旨,無以成斯美也。

  【發音】pān wén lè zhǐ

  【示例】雅擅~,妙參羊體嵇心。★清·吳偉業《偶成》詩之八

  【用法】作賓語、定語;用於書面語

  【釋義】指美好文章的文辭與意旨。

  【出處】《晉書·樂廣傳》:"廣善清言而不長於筆,將讓尹,請潘岳為表。嶽曰:'當得君意。'廣乃作二百句語,述己之志。嶽因取次比,便成名筆。時人鹹雲:'若廣不假嶽之筆,嶽不取廣之旨,無以成斯美也。'"

  相關人物介紹:

  樂廣***?-304年***,字彥輔。南陽淯陽***今河南南陽***人。西晉時期名士。因曾任尚書令,被後人稱為"樂令"。樂廣出身寒門,早年即有重名,受衛瓘、王戎、裴楷等人欣賞,因而得入仕途。歷任元城令、中書侍郎、太子中庶子、侍中、河南尹等職。後任尚書左、右僕射,又代王戎為尚書令。

  303年,成都王司馬穎與長沙王司馬乂互攻時,樂廣因司馬穎岳丈的身份而被司馬乂懷疑,樂廣雖極力澄清。但在不久後還是因憂慮而去世。

  樂廣與王衍同為西晉清談領袖,袁巨集在《名士傳》中以樂廣等人為"中朝名士"。衛瓘曾稱讚樂廣"此人之水鏡,見之瑩然,若披雲霧而睹青天也。"善書法,有文集二卷。

  樂廣的故事:

  杯弓蛇影

  樂廣曾經有一位親密的朋友,分別很久不見再來,樂廣問朋友不來的原因,友人回答說:"前些日子來你家做客,承蒙你給我酒喝,正端起酒杯要喝酒的時候,看見杯中有一條蛇,心裡十分害怕,喝了那杯酒後,就得了重病。"當時,樂廣家牆壁上掛著一張角弓,用漆在弓上畫了蛇。

  樂廣猜想杯中的蛇就是角弓的影子了。他在原來的地方再次請那位朋友飲酒,對朋友說道:"酒杯中是否又看見了什麼東西?"朋友回答說:"所看到的跟上次一樣。"於是樂廣就告訴他其中的原因,客人心情豁然開朗,疑團突然解開,長久而嚴重的病頓時治好了。

  膏肓之疾

  衛瓘的孫子衛玠還小的時候,曾經問樂廣什麼是夢。樂廣說夢來源於想。衛玠說:"從來沒有見過的、接觸過的東西,我們卻夢到了,怎麼是想的結果呢!"樂廣說:"這才是我們所說的因由啊!我們從來不會夢見我們駕著車進入老鼠洞,或者把鐵棍搗碎吃下去,這就是我們從來沒想過這樣的事,沒有個因由入夢。"衛玠為了解開這個謎團苦苦思考了一個多月,也沒明白,結果還得了病,樂廣聽說了,趕緊去為衛玠條分縷析,衛玠的病很快就好了。樂廣出門讚歎說:"這孩子的胸懷裡看來是沒有不可治療的病啊!"

  樂優滿劣

  郗鑑在被徵召回建康時經過王敦駐屯的姑孰,並與他相見。王敦對他說:"樂廣這個人無才,一個後生四處流蕩,言行有背於名教朝綱,看看他的實際才能,怎麼比得上滿奮呢。"郗鑑回答說:"相比一定要同類型的人才行。樂廣為人性情平淡,見識深遠,處於傾危之朝,不隨意親附疏遠於人。

  在愍懷太子被廢時,可以說柔中有剛,不失正體。滿奮是失節之人,怎能和樂廣相提並論。"王敦又說:"愍懷太子被廢的時候,和他來往就會給自己帶來危機,人怎麼能死守著常理呢?以此相比,滿奮不弱於樂廣是很清楚的。"郗鑑說:"大丈夫潔身北面侍君,謹守三綱之義,怎麼可以偷生而變節,這樣有何面目居於天地之間!如果是天道已終,也當隨之存亡。"

  何必乃爾

  樂廣雖為名士,但是,對於名士們放誕的行為並不認可,當時,王澄、胡毋輔之等人任誕的時候,隨心所欲,甚至於裸體,樂廣對此不以為然,他說:"名教裡自然就有快樂的地方,何必非要那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