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故事南轅北轍的簡介

  南轅北轍是一個經典的成語,你知道南轅北轍的成語故事嗎?下面請欣賞小編給大家帶來的南轅北轍相關內容,大家一起來學習一下吧。

  南轅北轍的意思

  拼音: nán yuán běi zhé

  典故出處: 南轅北轍,出自《戰國策·魏策四》:“今者臣來,見人於太行,方北面而持其駕,告臣曰:‘我欲之楚。’臣曰:‘君之楚,將奚為北面?’曰:‘吾馬良。’臣曰:‘馬雖良,此非楚之路也。’曰:‘吾用多。’臣曰:‘用雖多,此非楚之路也。’曰:‘吾御者善。’此數者愈善,離楚愈遠耳。”

  解釋意思: 想往南而車子卻向北行。比喻行動和目的正好相反。

  南轅北轍的成語故事

  戰國時,諸侯國中的魏國一度實力非常強大。公元前344年,魏惠王在逢澤召集十二諸侯王舉行盟會,然後率領他們在孟津朝見周天子,從此魏惠王開始稱霸,以後的數十年間,魏國的國力日漸衰弱,它與趙國緊鄰,不時發生軍事衝突。

  有一年,魏王準備出兵攻打趙國的都城邯鄲。有個名叫季樑的人,聽到這個訊息後,立即趕回魏國都城大梁,勸阻魏王伐趙。

  他向魏王講了一個故事:

  “這次我回來的途中,在太行道上遇見一個人,坐著車向北方駛去,告訴我他要到楚國去。我驚奇地問他:‘你到南方的楚國去,怎麼朝北走呢?’他指著自己的馬回答說:‘我的馬好,它跑得快!’我告誡他說:‘你的馬雖然好,但你走的不是朝楚國去的路呀!’他又指指隨身帶的行李說:‘我帶的錢多,足夠我路上用的。’我再提醒他說:‘你錢雖然帶得多,但這畢竟不是通向楚國的路呀!’他還振振有詞地說:‘我有個善於駕車的馬伕,他的技術可高超啦!’我看他執意如此,只好隨他去了。其實,他這幾方面的條件越好,就走得離楚國越遠。”

  魏王忍不住說道:“這個人好固執!”

  季樑接過話頭說:“如今大王想成為霸主,一舉一動都要取信於天下。如果只依仗自己國家大,兵力強,便去進攻趙國的邯鄲,藉以擴大疆土,提高威望,這樣做勢必離霸主越來越遠,就像要去南方的楚國而向北走會越走越遠一樣。”

  魏王聽了季樑這席話,認為他講得很有道理,就決定停止伐趙。

  用南轅北轍造句

  1*** 人人都渴望夢想成真,可通往夢想的道路往往是平凡生活;人人都渴望夢想成真,但有時以退為進卻是為了積跬步以至千里。如果偏離了正確的方向,追夢終將是南轅北轍。

  2*** 做事如果無視客觀環境,只憑主觀想法,結果往往與事實的需求南轅北轍。

  3*** 你嘴裡說要實行愛的教育,可是動不動就要體罰,說的跟做的南轅北轍,教育的效果當然不彰。

  4*** 由於我們成長背景個性喜惡等各方面的差異,造成我們的想法完全南轅北轍。

  5*** 做事情不但要有目標而且要講方法,只講目標不講方法,南轅北轍怎麼完成?

  6*** 目的確定後,方法策略就顯得尤為重要,如果是緣木求魚或者是南轅北轍,怎能達到目的。

  7*** 後來人們就把這個故事概括為"南轅北轍",比喻一個人的行為和他的目的正好相反。

  8*** 既然我倆想法南轅北轍,看來只有拆夥了。

  9*** 你和我的想法南轅北轍。

  10*** 他們夫妻一在大陸,一在國內,南轅北轍,總難聚在一起。

  11*** 在這件事上,我們想法南轅北轍,恐怕無法合作。

  12*** 兩個人在創作方法上南轅北轍。

  13*** 我讓你去日本出差,你竟然跑去北京,天啊,真是南轅北轍。

  14*** 我們做事要考慮方法,不要南轅北轍。

  15*** 圖書館在左邊,你往右走,這不是南轅北轍嗎?

  16*** 她和你的性格對比起來真是南轅北轍。

  17*** 沒有知識和主見的人,只能南轅北轍,舉棋不定。

  18*** 今夕何夕,大家竟可聚在一起;趕明兒,南轅北轍,又要各奔前程了!

  19*** 你明明說要好好學習,可天天在看電視,豈不南轅北轍嗎?

  20*** 你想這六條要求,與中央開出的六條款約,簡直是南轅北轍,相差甚遠,有什麼和議可言。
 

  南轅北轍故事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