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轅北轍的歷史典故

  《南轅北轍》寓言故事出自於《戰國策·魏策四》,講述了一個人要乘車到楚國去,由於選擇了相反的方向又不聽別人的勸告,只能離楚國越來越遠了

  

  魏王想攻打邯鄲,季樑聽到這件事,***立刻***半路折回,來不及舒展衣服的皺摺,顧不得彈去頭上的塵土,就忙著去拜見魏王,說:“今天我回來的時候,在太行山上遇見一個人,正駕著他的車往北面趕,他告訴我說:‘我想到楚國去.’我說:‘你既然要到楚國去,為什麼往北走呢?’他說:‘我的馬好.’我說:‘馬雖然好,但這不是去楚國的路啊!’***他***說:‘我的路費多.’我說:‘路費即使多,但這不是去楚國的方向啊.’***他又***說:‘我的車伕擅於趕車.’這幾樣越好,反而會離楚國越遠!如今大王的每一個行動都想建立霸業,每一個行動都想在天下取得威信,然而依仗魏國的強大,軍隊的精良,而去攻打邯鄲,以使土地擴充套件,名分尊貴,大王這樣的行動越多,那麼距離大王的事業無疑是越來越遠.這不是和那位想到楚國去卻向北走的人一樣的嗎?”

  寓意:

  ***1***.要到南方去,卻駕著車往北走。比喻行動和目的相反。典出《戰國策·魏策四》:“ 魏王 欲攻 邯鄲 , 季樑 諫曰:‘今者臣來,見人於大行,方北面而持其駕。’告臣曰:‘我欲之 楚 。’臣曰:‘君之 楚 ,將奚為北面?’曰:‘吾馬良。’曰:‘馬雖良,此非 楚 之路也。’曰:‘吾用多。’臣曰:‘用雖多,此非 楚 之路也。’曰:‘吾御者善。’此數者愈善而離 楚 愈遠耳。今王動欲成霸王,舉欲信於天下。恃王國之大,兵之精鋭,而攻 邯鄲 ,以廣地尊名,王之動愈數,而離王愈遠耳。猶至 楚 而北行也。” 清 魏源 《<書古微>序》:“南轅北轍,誣聖師心,背理害道,不可勝數。” 于晴 《批評和量文的尺》一:“用這種總結報告的內容要求於文學作品,就不免南轅北轍了。”

  ***2***.指北來的車和南來的車。 清 趙翼 《上元后三日芷堂過訪草堂,次日夢樓亦至,喜而有作》詩之一:“鵲噪晴簷噪有因,南轅北轍聚茲晨。”原注:“ 芷堂 自 雲間 來, 夢樓 自 京口 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