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高中地理成績

  地理雖然是文科裡比較偏理的科目,但也是文綜三科中最有規律可循的。下面小編為你整理了提高高中地理成績方法,希望對你有幫助。

  提高高中地理成績方法

  1三方面培養和提高自身的地理技能第一,重視地理知識與技能的運用。包括讀圖、繪圖的能力培養,表格資訊資料的處理能力,以及考試技能。做到腦中有圖、胸中有圖。考生一定要多動手動筆,加強考試技巧和地理思維能力的培養,只有手腦並用才能使自己掌握的知識得到鞏固。

  第二,要強調地理資訊能力運用。地理試卷中大部分題目都有圖或表,要求考生能夠從圖表中收集有用的資訊***如地理位置、自然、人文等顯形或隱形的地理資訊***,並運用地理資訊解答問題。要充分挖掘題幹,在吃透題幹提供的顯性資訊基礎上,還要充分挖掘題幹中所蘊含的隱性資訊,保證答題的完整度。

  第三,要理論聯絡實際。考生平常要多關注生活中的地理、身邊的地理;關注時政熱點,關注熱點問題中的海南元素。比如國際旅遊島、文昌衛星發射中心、昌江核電站、海南生態島、東環鐵路等內容,要有一定程度的瞭解。高考試題只有源於生活,解決實際問題才能充滿活力。

  2一定要專研《考試大綱》

  《考試大綱》是高考命題的依據, 只有分析其在能力要求和考試內容等方面的變化,以及與教材內容上的差別,才能在複習中做到有的放失。

  3注意對自己心理素質的培養

  大多數學生經過前期數月的緊張複習,身心俱已疲憊,學習熱情有所下降。這時,許多學生的心理髮生了微妙的變化,一方面,期盼高考儘快到來,及早結束這種“痛苦的煎熬”;另一方面,隨著高考的不斷臨近,由於懼怕高考失利,又希望高考不要到來,每天都處於焦躁不安的狀態中,心神不定。這好比是長跑運動中出現的“極限”現象一樣,只要咬牙堅持住,度過短暫的困難期,一切都會好轉,會越跑越輕鬆。

  4關注熱點,拓寬視野

  關注社會熱點,凸現時代感,注重理論聯絡實際,突出全面素質,以多元資訊為載體,更加關注考生的人文素養。

  高考地理提升成績的八大知識點

  一、巧記太陽活動對地球的影響

  黑子和耀斑增多時,會發出強烈的電磁輻射和高能帶電粒子流,干擾地球電離層,影響地面的無線電通訊。耀斑爆發使太陽風增強,高能帶電粒子流乾擾地球磁場,使磁針不能正確指示方向,產生“磁暴”現象。帶電粒子流被地球磁場捕獲,沿磁力線向地球兩磁極運動,衝進地球極地地區的高空大氣,與稀薄的大氣碰撞,產生極光。

  二、如何判斷地球運動速度

  1、受地球形狀的影響,地球自轉的線速度自赤道向兩極遞減,赤道最大,兩極為0,南北緯60°的線速度為赤道處的一半,任意緯度的線速度為該緯度的餘弦值乘以赤道處的線速度。

  2、地球自轉的角速度除兩極為0外,各緯度都相等,均約為15°/小時。

  3、地球公轉的線速度和角速度隨地球在繞日公轉軌道上的位置而不斷變化。位於近日點***1月初***時速度最快,位於遠日點***7月初***時速度最慢,平均線速度約為30千米/秒,平均角速度約為1°/日。

  三、日照圖中進行圖圖轉換過程中必須注意的兩個方面

  日照圖判讀過程中,無論是區域性圖轉換為整體圖,還是組合圖轉換為常見圖,轉換時都應注意以下兩個方面:

  1、繪製轉換新圖時,一定要明確圖上點、線、面的空間關係。歸納起來主要有:

  ***1***地軸、直射點太陽光線的延長線一定通過地球球心。

  ***2***直射點太陽光線所示的平面為黃道平面,黃道平面與赤道平面成23°26′的夾角。

  ***3***各緯線圈與赤道平行、與各經線相互垂直。

  ***4***各經線都相交於南北兩極點。

  ***5***晨昏線與各緯線既可垂直,也可斜交;與極圈內的各緯線還可相切、相離***極圈上出現極晝或極夜***;平分赤道***即赤道與晨昏線相交兩點經度相差180°,即赤道晝夜平分***;與各經線既可斜交,也可重合。

  ***6***晨昏線把相交的各緯線圈分為晝弧和夜弧,根據晝弧和夜弧的長度***所跨經度***可確定該緯線的晝夜長短;如果與各緯線垂直,則晨昏線必定通過南北兩個極點,且該日全球晝夜平分。

  2、把握好時間點的轉換。轉換時的注意事項主要有:

  ***1***赤道上晝夜始終平分,晨昏線與赤道交點的位置可以通過時間計算***6時、18時***或通過經度判讀在新圖中找到。

  ***2***晨昏線與緯線圈切點位置的確定,可以通過切點時間***12時、0時或24時***推算出經度,再通過直射點位置確定其緯度。

  ***3***晨昏線與赤道的交點、與緯線圈切點位置確定後,就可用平滑曲線連線起來,但要注意太陽光線與晨昏線始終垂直。

  ***4***太陽直射點永遠位於南北迴歸線之間,晨昏線與緯線圈相切的點永遠位於極圈上或其以內。

  四、等太陽高度線圖判讀技巧

  1、等太陽高度線圖是用等太陽高度線***由太陽高度相等的各點連線而成的線***反映某一時刻太陽高度在全球或部分割槽域的分佈狀況,實質上可以看作是以太陽直射點為中心的俯檢視。

  2、判讀等太陽高度線圖的主要內容:太陽直射點經度和緯度的判斷、各地地方時的推算、各地太陽高度的推算和比較、晝夜長短變化及與圖示時間相關的地理現象的判斷等。

  3、等太陽高度線圖的判讀應注意:

  ***1***等太陽高度線圖的中心點為太陽直射點。

  ***2***一般來說,等太陽高度線圖中最大的圓圈就是太陽高度為0°的等太陽高度線,即晨昏線;圖中所示的半球為晝半球。太陽直射經線以東最大的半圓為昏線,以西最大的半圓為晨線。在有數值標註的圖上,如果其最大的圓圈並不表示太陽高度為0°的等太陽高度線,就不是晨昏線。這種區域性圖表示的只是晝半球中太陽高度比較大的一部分。

  ***3***太陽直射點所在經線,太陽高度相差多少度,緯度就相差多少度。太陽直射點所在緯線***赤道除外***,太陽高度相差多少度,經度的差值一定大於太陽高度的差值。

  ***4***當太陽直射赤道時,直射經線的最北點為北極,最南點為南極。太陽直射北***南***半球時,北***南***極點位於最北***南***點以南***北***,北***南***極點與最北***南***點的距離為太陽直射的緯度度數,圖上沒有南***北***極點。

  五、判讀鋒面氣旋的四大思路

  1、確定鋒面位置:鋒面一般形成於地面氣旋的低壓槽中,鋒線與槽線重合。在等壓線圖中,低壓中心等壓線向外彎曲最大的地方的連線就是槽線所在位置***一般有兩條***,也即鋒面所在位置。

  2、確定氣旋前後方向:先在圖中用一個箭頭表示氣流前進方向,箭頭指向為北逆南順,氣流的前進方向為前方,反之為後方。

  3、判斷鋒面性質:氣旋東部氣流來自較低的緯度,氣溫較高,當它向高緯移動時,遇到來自較高緯度的冷空氣就形成了暖鋒。同樣的,氣旋西部氣流來自高緯度地區,向低緯運動時遇到來自較低緯度的暖空氣而形成冷鋒。即“東暖西冷”,南北半球都一樣。

  4、判斷雨區位置:雨區主要位於冷氣團一側,故暖鋒雨區在鋒前,冷鋒雨區在鋒後。

  六、判讀地殼物質迴圈示意圖的三個突破口

  1、各類岩石在地球內部經重熔再生都可以變成岩漿;

  2、岩漿岩只能由岩漿轉化而來;

  3、岩漿岩、沉積岩可以經變質作用變成變質岩,岩漿岩、變質岩可以經外力作用變成沉積岩,但沉積岩、變質岩不可能直接變成岩漿岩。

  七、判斷岩層的新老關係的三大技巧

  1、根據地層層序律確定:沉積岩是受沉積作用而形成的,因而一般規律是岩層越老,其位置越靠下,岩層越新,其位置越靠上,即越接近地表。

  2、根據生物進化規律判斷:由於生物進化總是由簡單到複雜,由低階到高階,因此儲存複雜、高階生物化石的岩層總比那些儲存簡單、低階生物化石的岩層新。

  3、根據岩層的接觸關係確定:岩漿岩可以按照其與沉積岩的關係來判斷,噴出巖的形成晚於其所切穿的岩層,侵入岩晚於其所在的岩層。變質岩是在變質作用下形成的,而這多是在岩漿活動的影響下形成的,因而變質岩的形成晚於與其相鄰的岩漿岩。

  八、何謂雪線及影響雪線高度的因素

  1、雪線的含義:雪線實際上為一個地帶。在某高度以上的高寒地區,由於氣溫低,降雪多,每年降雪量大於融雪量,因而形成終年積雪區。雪線既是終年積雪區的下界,也是固體降水量和消融量***包括蒸發消耗和融化量***相等的界線,故又將雪線稱為固體降水的零平衡線。雪線是控制冰川發育和分佈的重要界線,只有雪線以上的地區,才會形成多年積雪和冰川。如果在某一高度以上,周圍視線以內有一半以上被積雪覆蓋且終年不化,這個高度就稱為雪線高度。

  2、影響雪線高度的因素

  氣溫:雪線高度與氣溫成正比,由赤道向兩極逐漸降低。

  降水:雪線高度與降水量成反比,降水量小,則雪線高度高;降水量大,則雪線高度低。如副熱帶地區降水少,雪線最高,為5000—6400米;赤道地區降水多,雪線高度一般為4400—4900米。迎風坡降水多,雪線低;背風坡降水少,雪線高。如喜馬拉雅山南坡雪線為4600米,北坡雪線則高達5800米。

  地貌:地形對雪線高度的影響主要表現在坡向、坡度等方面。如陽坡氣溫高,冰雪消融量大雪線高,陰坡則相反。地形陡峭的地方不易積雪,陡坡雪線較高,緩坡則相反。

  氣候:氣候變化直接影響雪線高度,氣候變暖則雪線上升,氣候變冷則雪線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