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情文學典故

  典故指關於歷史人物、典章制度等的故事或傳說。大家知道嗎?下面請欣賞小編給大家帶來的,歡迎欣賞

  莊周夢蝶的

  戰國時哲學家莊周主張是非齊一,物我兩忘。《莊子》中有一寓言申喻此理:莊夢見自己化作一隻蝴蝶,翩翩飛舞,怡然自樂。夢醒以後,自身依然是莊周。因此說,不知是莊周化為蝴蝶呢,還是蝴蝶化為莊周。後世遂以莊周夢蝶比喻人生如夢幻,難以究詰。唐李商隱名作《錦瑟》雲:“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託杜鵑。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詩中頜聯即用此典。清黃景仁《濠梁》“夢久已忘身是蝶,水清安識我非魚,也用此意。***典見《莊子。齊物論》***­ ­

  傾國傾城­的

  漢武帝時,協律都尉***宮廷樂師首領***李延年,曾在武帝前作歌道:“北方有佳人,絕世而獨立。一顧傾人城,再顧傾人國。寧不知傾城復傾國,佳人難再得,”武帝無限神往,嘆息良久曰:“世豈有此人乎?”平陽公主進言,謂李延年有妹,姿容絕代,妙麗善舞。武帝召見,納入後宮,即後來深受寵幸的李夫人。“傾國傾城”一詞,即用以形容女子美貌絕倫,文學作品中引用甚多,如李白《感興》“峨眉豔曉月,一笑傾城歡”,又《清平調》“名花傾國兩相歡,常得君王帶笑看”,均用此典。***典見《漢書.外戚傳》***­ ­

  人面桃花­的

  唐詩人崔護,資質甚美,清明獨遊長安南莊,至一村戶,見花木叢萃,寂無人聲。因渴極,叩門求漿。良久始有一女子應門,捧杯水讓坐。女子獨倚庭前桃花斜河,姿態楚楚動人;凝睇相對,似有無限深情。崔護以言挑之,不應。彼此注目久之。崔辭行,女子送至門,如不勝情而入。次年清明,崔護追憶此事,情不可邂,又往探訪,唯見門院如故,扁鎖無人。惆悵之餘,乃題詩於門扉曰:“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後代詩文中因常以“人面桃花”喻男子邂逅一女子,來後不復再見的惆悵心情。­

  吹簫引鳳­的

  有簫仙者,生於周宣王十七年五月五日。宣王末年,史籍散亂,簫仙為文記述史事本末,以補正史之不足,人因稱為簫史。其人瓊姿閃爍,風神超邁,每引笛,能作鸞鳴鳳響。秦穆公之女弄玉,亦喜吹簫,公因以下嫁簫史。夫婦伉儷相得,日以吹簫為樂。十數年後,弄玉也得簫史吹奏之妙,指開笛響,能作鳳凰和鳴之聲,引得鳳凰紛紛聞聲而來,飛聚屋頂。秦穆公特修築鳳台一座。後弄玉乘坐鳳凰,簫史駕馭飛龍,雙雙昇天而去。後因以“吹簫引鳳”喻演技高妙神覺,復亦喻以鳳求凰,男女締結良緣,詩文小說中用為熟典。如唐李端《贈郭駙馬***暖***》詩云:“日暮吹簫楊柳陌,路人遙指鳳凰樓。”即用此典。

  詠絮才高­的

  東晉政治家謝安在雪天閤家聚談,與兒女討論文義。正值戶外雪越下越大,謝安興致勃發,就指著外面的飛雪問:“白雪紛紛何所似?”謝安的侄子謝朗隨口說:“撒鹽空中差可擬。”侄女謝道韞接著道:“未若柳絮因風起。”謝安聽後大加讚賞,誇獎侄女才思不凡。謝道韞是東晉有名的才女。柳絮隨風飛揚,壯似飛雪,用以比喻紛飛的白雪,恰切而形象,故世人譽婦女有詩才為“詠絮才”。蘇軾《謝人見和雪後書檯壁二首》之一“漁蓑句好應須畫,柳絮才高不道鹽”,即用此典。­

  破鏡重圓的­

  南朝陳代子舍人徐德言,其妻為陳後主的妹妹樂昌公主。因見天下大亂,國亡無日。恐一旦亡國,離亂之際,夫妻失散,遂破銅鏡為二,夫妻各執一半,相約他年正月十五日賣鏡都市以謀晤合。未幾,陳果為隋所滅。公主被隋朝重臣越國公楊素所獲,極受恩寵。德言流離至京城,遇一僕在街頭叫賣破鏡,正與自己藏的半邊契合。就題詩道:“鏡與人俱去,鏡歸人不歸。無復嫦娥影,空留明月輝。”公主見詩,悲泣不食。楊素知情後,大為感動,終於讓他們夫婦團聚。後因以“破鏡重圓”喻夫妻離散後重新團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