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上下冊語文古詩詞

  古詩作為繼承傳統文化的重要媒介,以其精簡的語句,豐富的感情,贏得了中華兒女的好感,在七年級語文學習的過程中,古詩是必學的一部分。小編整理了關於,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2017

  一.七年級上冊

  一、課內古詩背誦

  【觀滄海】曹操·東漢東臨碣石,以觀滄海。 水何澹澹,山島竦峙。 樹木叢生,百草豐茂。 秋風蕭瑟,洪波湧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裡。 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次北固山下】王灣·唐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 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 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鄉書何處達? 歸雁洛陽邊。

  【錢塘湖春行】白居易·唐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雲腳低。 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 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裡白沙堤。

  【西江月】辛棄疾·南宋明月別枝驚鵲, 清風半夜鳴蟬。 稻花香裡說豐年, 聽取蛙聲一片。 七八個星天外, 兩三點雨山前。舊時茅店社林邊,路轉溪頭忽見。

  【天淨沙·秋思】馬致遠·元枯藤老樹昏鴉, 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 夕陽西下, 斷腸人在天涯。

  二、課外古詩詞背誦

  【龜雖壽】曹操神龜雖壽,猶有竟時。螣 蛇乘霧,終為土灰。 老驥伏櫪,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盈縮之期,不但在天;養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過故人莊】孟浩然·唐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 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 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

  【題破山寺後禪院】常建·唐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萬籟此都寂,但餘鐘磬音。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李白·唐楊花落儘子規啼, 聞道龍標過五溪。我寄愁心與明月, 隨風直到夜郎西。

  【夜雨寄北】李商隱·唐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

  【泊秦淮】杜牧·唐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國恨, 隔江猶唱後庭花。

  【浣溪沙】晏殊·宋一曲新詞酒一杯。 去年天氣舊亭臺。 夕陽西下幾時回? 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小園香徑獨徘徊。

  【過鬆源晨炊漆公店】楊萬里·南宋莫言下嶺便無難,賺得行人空喜歡;正入萬山圈子裡,一山放過一山攔。

  【如夢令】李清照·南宋常記溪亭日暮, 沉醉不知歸路。 興盡晚回舟, 誤入藕花深處。 爭渡,爭渡, 驚起一灘鷗鷺。

  【觀書有感】朱熹·南宋半畝方塘一鑑開, 天光雲影共徘徊。 問渠那得清如許? 為有源頭活水來。

  二.七年級下冊

  一.課內古代詩歌

  【木蘭詩】北朝民歌

  唧唧復唧唧,木蘭當戶織。不聞機杼聲,惟聞女嘆息。

  問女何所思,問女何所憶。女亦無所思,女亦無所憶。昨夜見軍帖,可汗大點兵,軍書十二卷,卷卷有爺名。阿爺無大兒,木蘭無長兄,願為市鞍馬,從此替爺徵。

  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韉,南市買轡頭,北市買長鞭。旦辭爺孃去,暮宿黃河邊,不聞爺孃喚女聲,但聞黃河流水鳴濺濺。旦辭黃河去,暮至黑山頭,不聞爺孃喚女聲,但聞燕山胡騎鳴啾啾。

  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

  歸來見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勳十二轉,賞賜百千強。可汗問所欲,木蘭不用尚書郎;願馳千里足,送兒還故鄉。

  爺孃聞女來,出郭相扶將;阿姊聞妹來,當戶理紅妝;小弟聞姊來,磨刀霍霍向豬羊。開我東閣門,坐我西閣床,脫我戰時袍,著我舊時裳,當窗理雲鬢,對鏡帖花黃。出門看火伴,火伴皆驚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蘭是女郎。

  雄兔腳撲朔,雌兔眼迷離;雙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二、課外古詩詞背誦

  【山中雜詩】吳均·南朝山際見來煙, 竹中窺落日。 鳥向簷上飛, 雲從窗裡出。

  【竹裡館】王維·唐獨坐幽篁裡, 彈琴復長嘯。 深林人不知, 明月來相照。

  【峨眉山月歌】李白峨眉山月半輪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發清溪向三峽, 思君不見下渝州。

  【春夜洛城聞笛】李白誰家玉笛暗飛聲, 散入春風滿洛城。 此夜曲中聞折柳, 何人不起故園情。

  【逢入京使】岑參·唐故園東望路漫漫, 雙袖龍鍾淚不幹。 馬上相逢無紙筆, 憑君傳語報平安。

  【滁州西澗】韋應物·唐獨憐幽草澗邊生, 上有黃鸝深樹鳴。 春潮帶雨晚來急, 野渡無人舟自橫。

  【江南逢李龜年】杜甫岐王宅裡尋常見, 崔九堂前幾度聞。 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又逢君。

  【送靈澈上人】劉長卿·唐蒼蒼竹林寺, 杳杳鐘聲晚。 荷笠帶斜陽, 青山獨歸遠。

  【約客】趙師秀·南宋黃梅時節家家雨, 青草池塘處處蛙。 有約不來過夜半, 閒敲棋子落燈花。

  【論詩】趙翼·清李杜詩篇萬口傳,至今已覺不新鮮。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

  七年級語文課外古詩山行鑑賞

  山行

  詩人:杜牧 朝代:唐

  遠上寒山石徑斜,白雲生處有人家。

  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

  山行古詩賞析

  【註釋】

  ①山行:在山中行走。

  ②寒山:指深秋時候的山。

  ③徑:小路。

  ④白雲生處:白雲繚繞而生的地方。

  ⑤坐:因為;由於。

  ⑥斜:此字讀xiá

  【譯文】

  沿著彎彎曲曲的小路上山,在那白雲繚繞而生的地方,居然還有人家。停下車來,是因為喜愛這深秋的楓林晚景。經霜的楓葉比二月的鮮花還要紅。

  【賞析】

  這是一首描寫和讚美深秋山林景色的小詩。

  首句“遠上寒山石徑斜”,由下而上,寫一條石頭小路蜿蜒曲折地伸向充滿秋意的山巒。“寒”字點明深秋季節;“遠”字寫出山路的綿長;“斜”字照應句首的“遠”字,寫出了高而緩的山勢。由於坡度不大,故可乘車遊山。

  次句“白雲生處有人家”,描寫詩人山行時所看到的遠處風光。一個“生”字,形象地表現了白雲升騰、繚繞和飄浮種種動態,也說明山很高。“有人家”三字會使人聯想到炊煙裊裊,雞鳴犬吠,從而感到深山充滿生氣,沒有一點兒死寂的恐怖。“有人家”三字還照應了上句中的“石徑”,因為這“石徑”便是山裡居民的通道。

  第三句“停車坐愛楓林晚”的“坐”字解釋為“因為”。因為夕照楓林的晚景實在太迷人了,所以詩人特地停車觀賞。這句中的“晚”字用得無比精妙,它蘊含多層意思:1點明前兩句是白天所見,後兩句則是傍晚之景。2因為傍晚才有夕照,絢麗的晚霞和紅豔的楓葉互相輝映,楓林才格外美麗。3詩人流連忘返,到了傍晚,還捨不得登車離去,足見他對紅葉喜愛之極。4因為停車甚久,觀察入微,才能悟出第四句“霜葉紅於二月花”這樣富有理趣的警句。

  “霜葉紅於二月花”,這是全詩的中心句。前三句的描寫都是在為這句鋪墊和烘托。詩人為什麼用“紅於”而不用“紅如”?因為“紅如”不過和春花一樣,無非是裝點自然美景而已;而“紅於”則是春花所不能比擬的,不僅僅是色彩更鮮豔,而且更能耐寒,經得起風霜考驗。

  這首小詩不只是即興詠景,而且進而詠物言志,是詩人內在精神世界的表露,志趣的寄託,因而能給讀者啟迪和鼓舞。

  這首詩描繪的是秋之色,展現出一幅動人的山林秋色圖。詩裡寫了山路、人家、白雲、紅葉,構成一幅和諧統一的畫面。這些景物不是並列的處於同等地位,而是有機地聯絡在一起,有主有從,有的處於畫面的中心,有的則處於陪襯地位。簡單來說,前三句是賓,第四句是主,前三句是為第四句描繪背景、創造氣氛,起鋪墊和烘托作用的。

  “遠上寒山石徑斜”,寫山,寫山路。一條彎彎曲曲的小路蜿蜓伸向山頭。“遠”字寫出了山路的綿長,“斜”字與“上”字呼應,寫出了高而緩的山勢。

  “白雲生處有人家”,寫雲,寫人家。詩人的目光順著這條山路一直向上望去,在白雲飄浮的地方,有幾處山石砌成的石屋石牆。這裡的“人家”照應了上句的“石徑”,—這一條山間小路,就是那幾戶人家上上下下的通道吧?這就把兩種景物有機地聯絡在一起了。有白雲繚繞,說明山很高。詩人用橫雲斷嶺的手法,讓這片片白雲遮住讀者的視線,卻給人留下了想象的餘地:在那白雲之上,雲外有山,定會有另一種景色吧?

  對這些景物,詩人只是在作客觀的描述。雖然用了一個“寒”字,也只是為了逗出下文的“晚”字和“霜”字,並不表現詩人的感情傾向。它畢竟還只是在為後面的描寫蓄勢—勾勒楓林所在的環境。

  “停車坐愛楓林晚”便不同了,傾向性已經很鮮明,很強烈了。那山路、白雲、人家都沒有使詩人動心,這楓林晚景卻使得他驚喜之情難以抑制。為了要停下來領略這山林風光,竟然顧不得驅車趕路。前兩句所寫的景物已經很美,但詩人愛的卻是楓林。通過前後映襯,已經為描寫楓林鋪平墊穩,蓄勢已足,於是水到渠成,引出了第四句,點明喜愛楓林的原因。

  “霜葉紅於二月花”,把第三句補足,一片深秋楓林美景具體展現在我們面前了。詩人驚喜地發現在夕暉晚照下,楓葉流丹,層林如染,真是滿山雲錦,如爍彩霞,它比江南二月的春花還要火紅,還要豔麗呢!難能可貴的是,詩人通過這一片紅色,看到了秋天像春天一樣的生命力使秋天的山林呈現一種熱烈的、生機勃勃的景象。

  詩人沒有象一般封建文人那樣,在秋季到來的時候,哀傷嘆息,他歌頌的是大自然的秋色美,體現出了豪爽向上的精神,有一種英爽俊拔之氣拂拂筆端,表現了詩人的才氣,也表現了詩人的見地。這是一首秋色的讚歌。

  第四句是全詩的中心,是詩人濃墨重彩、凝聚筆力寫出來的。不僅前兩句疏淡的景緻成了這豔麗秋色的襯托,即使“停車坐愛楓林晚”一句,看似抒情敘事,實際上也起著寫景襯托的作用:那停車而望、陶然而醉的詩人,也成了景色的一部分,有了這種景象,才更顯出秋色的迷人。而一筆重寫之後,戛然便止,又顯得情韻悠揚,餘味無窮。

  爭議:是“深”還是“生”?

  原文第二句中,是“深”還是“生”字在學術界仍就存在爭議。清康熙陳夢雷編輯《古今圖書積塵》作“白雲深處有人家”。明萬曆趙宦光刊本,宋洪邁編《萬首唐人絕句》作“白雲深處有人家”。清乾隆《四庫全書》收入的兩種版本都有,例如明高棅編《唐詩品彙》和《御定全唐詩》作“白雲深處有人家”,而宋洪邁編《萬首唐人絕句》作“白雲生處有人家”。有些課本中本詩也從原來的“白雲深處有人家”修改為現在的“白雲生處有人家”,並於註釋處說明“‘生處’一作‘深處’”考試時應以使用的課本為準。94年版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作“白雲深處有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