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長征主題的手抄報

  二萬五千里長徵,簡稱“長征”,是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中國工農紅軍主力從長江南北各根據地向陝北革命根據地***亦稱陝甘蘇區***進行的戰略大轉移。1934年10月開始,1936年10月結束。歷時兩年,行程二萬五千裡。你還記得長征精神嗎?做長征勝利手抄報讓你更瞭解長征精神。下面是小編為大家帶來的,希望大家喜歡。

  的圖片參考

>

  參考圖***1***

  參考圖***2***

  參考圖***3***

  參考圖***4***

  參考圖***5***

  參考圖***6***

  的資料參考

  一、長征精神

  理想科學、信念堅定

  革命的理想信念是長征精神最基本的思想核心。長征的勝利就是社會主義、共產主義崇高理想的勝利,是無產階級革命理想的勝利。

  英勇頑強、不怕犧牲

  革命英雄主義是長征精神的集中反映。紅軍長征是在極為險惡的戰爭硝煙和自然環境下進行的,經歷和承受了中外歷史上罕見的艱難險阻。

  獨立自主、唯實創新

  長征是實事求是精神的經典範例。紅軍之所以被迫進行長征,最直接的是由於王明“左”傾教條主義所造成的嚴重後果。以王明為代表的“左”傾教條主義者拒絕並壓制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化,亦步亦趨地跟著嚴重脫離中國實際的共產國際的錯誤指示轉,無視中國革命的現實,無視自己的經驗和理論創造,完全喪失了獨立自主精神,從而也就完全喪失了探索中國革命道路的自主權和能力。紅軍長征初期接連受挫的慘痛教訓警示中國共產黨人:馬克思主義是科學的,但中國革命必須從自己的實際出發,創造性地運用馬列主義基本原理,走符合中國國情的道路。

  顧全大局、緊密團結

  這是長征勝利的重要保證。作為一次涉及全國各支紅軍部隊和各個根據地的大範圍戰略行動,全黨能否始終保持高度的團結統一,幾支紅軍能否完全置於黨中央的絕對領導之下,是直接關係到黨和紅軍命運和革命事業成敗的大問題。儘管各路紅軍出發的時間、地點、路線不同,但都能從革命的根本利益出發,自覺服從大局,勇於犧牲奉獻,互相配合支援,使長征形成了一個形散神不散的整體,使敵人無法集中兵力於一個方向,根本實現不了各個擊破的圖謀。

  為了群眾、依靠群眾

  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工農紅軍是新型的人民軍隊,以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為唯一宗旨。長征勝利的一條重要原因,就是忠實踐行黨和人民軍隊的根本宗旨,始終把人民利益、民族利益擺在至高無上的地位,處處關心和愛護人民,嚴格執行群眾紀律,贏得了廣大人民群眾的衷心擁護和大力支援。

  二、長征精神在我心中

  80多年前,一支為了正義,為了解放窮苦人民的革命隊伍——中國工農紅軍,讓人們見證了這漫漫征程。他們在惡劣的自然環境下艱難前進;在敵人的圍追堵截、狂轟亂炸中忘死拚搏。血戰湘江、四渡赤水、飛奪瀘定橋、奪取臘子口、翻越夾金山、跨越大草地……這一件件,這一幕幕刻骨銘心、催人淚下的悲壯的情景,時時浮現在我的腦海裡。紅軍戰士們硬是靠著自己的雙腿,歷時一年餘,轉戰十一個省,縱橫兩萬五千裡,最終走完了漫漫長征路。

  是什麼使紅軍取得了長征的勝利呢?難道有神仙相助嗎?還是老天刻意的安排呢?不!都不是!完全是靠他們那種堅定的理想信念,不畏艱難險阻、不怕犧牲、堅韌不拔和革命樂觀主義的長征精神!

  如今,70多年過去了,我們特別懷念那些浴血奮戰、為國捐軀的先烈們,我們要繼承他們的革命遺志,接過革命的火把一代一代傳下去,弘揚長征精神,繼續新長征。在前進的道路上還會遇到很多絆腳石,攔路虎,我們難道要退縮嗎?不,當然不。我們不但不退縮,還要用長征精神克服困難,打敗挫折。當個人的利益和集體利益放生矛盾時,自覺地做出自我犧牲來維護集體的利益;當碰到各種困難的時候,勇往直前;當遭受挫折和失敗時,不氣餒,要有為達到目標而產生的鍥而不捨的恆心、百折不撓的意志和奮鬥不息的精神。

  我們沒有忘記長征,更沒有忘記創造這個神話的偉大功臣——長征精神。長征精神永放光芒!

  三、描寫長征的詩

  滔滔大渡,飛奪天險

  滾滾金沙,四渡赤水

  平平搶聲卷滄瀾

  仄仄炮聲懾敵頑

  夾金六盤橫斷山

  山山險惡踏平川

  峻嶺崇山,迂迴作戰

  積雪漫山,草地泥潭

  雄師奮戰,闖關向前

  徒步二萬半,旌旗飄陝甘

  燎原火種,謀新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