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節約的黑板報素材

  勤儉節約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在舉國上下打造中國夢的今天,應正確認識和把握勤儉節約的時代價值。勤儉節約是激勵人們前進的強大動力,是中華民族自強自立的精神支柱,是實現中國夢的重要手段,下面小編帶給大家的是:

  關於節約的黑板報內容:勤儉節約是美德

  我們從牙牙學語起,第一個會發的音是“媽媽”,第一個會寫的詞是“中華”,會唱的第一支歌是《我愛北京天安門》。從那時起,稚嫩的心啊,就一心向著我們的祖國“媽媽”。人生道路上十七個春、夏、秋、冬,我們很慶幸,時時充滿歡樂,處處鋪滿鮮花,老師曾教導我們,只有祖國的富裕和強大,才能使幸福之花永放光華,因此,為了使我們的民族屹立於世界之林,使這個發展中國家在世界上站穩腳跟,從現在起,必須發揚勤儉節約的傳統美德,因為只有節約,幸福之花才能永放光華;只有節約,中華民族才能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勤儉節約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中國古代就有“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破由奢”的說法。有的同學會問:“現在我們的生活這樣好了,還需要勤儉節約嗎?”我的回答是:“當然需要。”勤儉節約是一種美德,也是一種精神,它不以物質是否豐富為前提。

 

關於節約的黑板報圖片

  生活貧困要勤儉節約,生活富裕也要勤儉節約。俗話說:坐吃山空。歷史上“今日花天酒地,明日乞討過街頭”的例子屢見不鮮。我國五代時期有李存審“贈簇教子”的故事,李存審出身貧困,40年為國征戰,100多次被敵箭射中骨頭,後來他做了大官,看到孩子們整日吃喝玩樂,從小嬌生慣養很不放心,他就把過去從骨頭中拔出的箭頭送給孩子,告戒他們不要忘記勤儉節約,並說“當知爾父起家如此也。”我國西部地區和一些偏遠的山區,經濟比較落後,生活在同學勤儉節約,為改變自己和家鄉的命運而奮鬥。

  隨著我們物質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勤儉節約的精神內涵更加豐富,繼承這種精神要從現在做起,古人的話今天仍值得我們借鑑:儉,德之共也;侈,惡之大也。意思是說,節約是美德中的最大美德,奢侈是邪惡中的最大邪惡。如果我們從現在起,節約沒一滴水,那麼日積月累,我們就可能節約一個江河;節約沒一張紙,日積月累,我們就可能節約一片森林;節約每一度電,我們就可能節約一個小型發電站!那麼,既然節約這麼重要,就讓我們從現在起,為了使我們的國家更加富強,幸福之花用放光華而努力奮鬥,養成勤儉節約的好習慣吧!

  關於節約的黑板報內容:包公以詩拒禮開廉風

  公元1059年的一天,是被人們譽為“包青天”的包拯60大壽。當時朝野上下瀰漫著一股送禮之風。尤其是官場中,收受禮品不但不遭非議,反而成了一種會待人交友,顯示德高望重的殊榮。所以送禮之風日盛,許多人更樂此不疲,以收禮為榮,多多益善。

  包拯對這股送禮收禮之風歷來持反對意見,認為它會助長惡習。所以幾次上書皇帝,請求頒昭禁止官員之間的送禮收禮的現象,以開廉潔之風。

  包拯想:在這種送禮受禮日盛的情勢下自己過60大壽,到時肯定會有人藉機送禮。我老包一生清白,切不能在壽辰之時蒙上受禮惡名。於是決定,來人一概不見,壽禮一律拒收。在包拯60壽辰前幾天,他就命兒子包貴及王朝、馬漢等站在衙門口拒禮。可誰知,第一個送壽禮的就是當朝皇帝,派來送禮的是六宮司禮太監。老太監到了門外,執意要面見包拯,要他接旨受禮。這下可難住了包貴,萬歲送來的禮不收,這不是抗旨不遵嗎?可父親命他又不敢違,無奈只好請老太監將送禮的緣由寫在一張紅紙上轉呈父親。老太監提筆在紅紙上寫了一首詩:

  “德高望重一品卿,日夜操勞似魏徵。今日皇上把禮送,拒禮門外理不通。”

  包貴讓王朝把詩拿到內衙呈父親展視。不一會兒,王朝帶回原紅紙交付老太監。只見原詩下邊添了四句:

  “鐵面無私丹心忠,做官最怕叨唸功。操勞為官分內事,拒禮為開廉潔風。”

  六宮司禮太監看罷,半晌無語,只好帶著禮物和那紅紙回宮交差去了。

  包拯為開廉潔風,連皇上的賀禮都拒收了,為官員做出了表率,可謂高風亮節,令百姓敬仰。而現在,少數黨員幹部卻借各種名目大斂錢財,還美其名曰:禮尚往來。這些人全然拋卻了“操勞本是分內事”的公僕宗旨,不僅敗壞了黨風政風,而且損害了黨在人民群眾心中的形象。

  時下,正在開展的以為民務實清廉為主要內容的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是我黨在新形勢下順應群眾期盼的重大部署。要贏取人民群眾對活動的信心,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絡,反對“四風”,落實“照鏡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總要求,就要高懸反腐利劍,樹立起清除腐敗這顆毒瘤的堅強決心。希望各級黨員幹部都要真切地領會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深刻內涵,自覺抵制不正之風,做新時代的包青天,為純潔黨風、端正黨紀廣開廉潔之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