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文明禮儀伴我行黑板報

  校園禮儀文化建設對於學校的建設和發展以及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具有重要意義,校園的人際關係禮儀和在校園公共場所的禮儀非常重要。下面小編帶給大家的是:

  :大學生處理寢室關係為啥那麼難

  大學的“寢室關係”總是很微妙的,尤其是現在的大學生慢慢由90後充當主力之後,寢室關係的協調也逐漸成為討論度極高的話題。其實,不管是70後80後還是90後,多多少少都會在這個問題上產生困擾。那麼,如何處理好寢室關係,可能是我們需要重視的問題。

  其實,對於大學來講,把學生或三五人或七八人同時放到一間屋子裡,考慮的因素可能不僅僅是學校資源的不夠分配。即使是學校有足夠富餘的房間,學校也會讓學生過集體的生活。在高中階段,可能大家來自於同一城市甚至同一地區的概率很大,幾乎有同樣的生活習慣,說同樣的方言,而且放了學也幾乎都是回家,在學校的時間也都統統是用來應付學習。所以,與人交往和溝通,在大學之前的學習生活中幾乎是一片空白。

 

 關於文明禮儀的黑板報圖片

  因此,從這個角度出發,大學讓學生過上“群居”生活,從一定程度講也有以此來鍛鍊或者培養學生的人際關係處理能力的考慮。問題也就出在這裡,既然上大學之前對於這方面的培養幾乎為零,那麼指望步入大學就能有良好關係顯然成奢望。當然,有很多細微的因素促成了寢室關係的僵化,我們可以一一分析。

  首先,心理上從幼稚期過渡到成熟期需要時間和事件的磨礪。現在的大學生年齡普遍在18歲左右,這正是人從未成年邁向成年的交接時期,特別是在現在獨生子女佔絕大多數的背景下,大部分學生心理或者性格都是以自我為中心,眼裡容不得異見和反對。而在寢室生活中,需要的恰好是容忍和協調,因為大家來自不同的地域,有著不同的習慣,不僅是幾點起床幾點睡覺的作息習慣,還有如何看書清晨朗讀的學習習慣。可能寢室每個人都是大相徑庭的,在心理期還在趨於成熟的學生裡,這些與己相反的就成了眼裡容不下的沙子,而人人都如此行事,寢室自然會成為糾紛頻發的戰場。

  其次,獨立人格和團隊精神的缺乏。當代的大學生很大程度上是缺乏獨立的人格和團隊精神的。這不僅僅是教育在關注學生精神層面問題上的失位,也有獨生子女和社會風氣等各種方面的因素。在高中時期,學生們大多隻關注學習,學習成績好就是好學生,就可以一俊遮百醜,同時大多數學生過的“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生活,對於如何處理日常生活中的自理問題也很乏力。這幾乎就是大多數學生心理幼稚,依賴父母和家庭的根源。而進入大學之後,地理上的阻隔使得依賴父母的條件基本喪失了,而又找不到一個新的可替代的依靠。於是小脾氣小性子立即爆發,在寢室裡成為了不合群的因子。同時,由於在大學前,學習競爭的激烈和殘酷,以及相關教育專案的缺位,導致了現在的學生普遍缺少團隊精神,在寢室的小集體裡,沒有為他人著想的習慣,總是帶著有色眼鏡去審視和捉摸室友,這樣的行事方式,難免成為觸發寢室關係問題的導火索。

  最後,理想與現實差距產生的失落。每一個高中生進入大學的時候,總會聽到師兄師姐說起“大學是天堂,高中是地獄”。顯然,在準大學生的眼裡,大學是一個自由、開放並且輕鬆的地方,那種環境是每個高中生都憧憬和嚮往的。然而,在進入大學之後,才驀然發現,肩上的壓力仍然不小,就業、考研那些遙遠的事情自不用說,單就是英語四六級也得費上一些工夫。雖然混也能混畢業,拿到一紙文憑,但是社會的評價標準放在那裡,要想找好工作有好職業就得在現實中不斷努力。而且,很大一部分大學生在考上大學之前是當地優秀的學生,自信而從容,進入大學之後,全國的精英齊聚,突然發現自己的水平也不是想象的那麼高,在同學面前並沒有佔到優勢,慢慢的可能會因此而變得孤僻和自卑。這都會影響到大學生們的處事心理,從而使得寢室關係惡化。

  其實,不管怎麼說,處理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本身就是一門深厚的學問。單靠幾句話亦不可能描繪清楚。對於那些上了大學寢室關係不好的學生們以及即將上大學忌憚寢室關係處理不好的準大學生來講,可能最為重要的是處理好自己的心態,做好自己的準備,即使寢室裡出現了上面總結的幾類人群,也不用太多擔心。處理關係重要的因素是溝通,畢竟要在一個屋簷下共同生活好幾年,多溝通多交流,通過巧妙的方式化解矛盾,自然就會有好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