倡文明樹新風黑板報

  中國是禮儀之邦,炎黃子孫更有責任有義務將其發揚光大。可現實中大學生的禮儀狀況不容樂觀。現在很多大學生可能讀書成績很好,可是對於接人待物方面一竅不通。本文分析了當前大生文明禮儀教育存在的問題及產生的原因,並在此基礎上,從改善社會和家庭氛圍、加強禮儀教學、加強大學生進行文明禮儀的自我教育三方面,下面是由小編給大家整理的,希望能夠幫助你們:

  :文明美德伴我成長

  文明,是一種素淨上的華麗;文明,是一處空白中的色彩;文明,是夏日中的一絲涼風;文明,是陰雨中的一把雨傘。

  我國幾千年來創造了燦爛的文化,形成了高尚的道德準則、完整的禮儀規範,被世人稱為“文明古國,禮儀之邦”。任何一個文明社會,任何一個文明民族,人們總是十分注重文明禮貌。因為禮貌是人類社會據以促進人際交往友好和諧的道德規範之一,是構建起與他人和睦相處的橋樑。它標誌著一個社會的文明程式,反映一個民族的精神面貌。

  文明的社會,需要文明的我們。講文明其實並不難,它時時刻刻都在我們身邊激勵著我們:隨手撿起被丟在地上的垃圾;見到老師同學主動問聲好;進入別人的房間時先敲門;坐公車時主動給老人讓座……

  文明美德就如一泓清泉可以為我們滋潤心靈,給予我們心靈的慰藉。
 

關於文明禮儀黑板報圖片

  魯迅曾說過:“中國欲存爭於天下,其首在立人,人立而後凡舉。”人的文明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經過不斷完善而具有修養。

  文明美德要從點滴做起,從小事做起。只有我們講文明,懂禮貌,用一顆坦然的心去做事,才會有文明的校園、文明的社會、文明的國家。讓文明美德時刻伴著我們成長!

  :文明禮德伴我成長

  文明禮德是現代社會中必備的品質,是我們成長所需的精神營養,更是我們社會發展和前進的動力。在缺乏文明的國度裡,社會就會停滯不前,人們就享受不到幸福美好的生活。

  文明禮德,主要指的是著裝整潔、待人彬彬有禮、尊重長者、語言不低俗、誠信守法、愛護周邊壞境等。這是一種良好的習慣,也是一種優秀品質。因為,文明之人必能使周邊人對其產生好感,給他人帶來快樂。同時,文明也是尊重他人、體現自身價值的良好行為。

  文明就像一股春風,滋潤著人們的心田,它是一種珍貴的精神境界,見證了人類從古至今社會發展的歷程,推動社會不斷從愚昧向睿智、從落後向先進、從封建向科學發展。

  我國是文明禮儀之邦,擁有幾千年的文明精髓,我們應發揚其精神,傳承其文化,無愧於“文明之邦”的稱號。

  然而,在我們現實社會中,不文明的行為數不勝數,諸如:某些人在公共場合隨意吐痰,不在乎他人感受;還有些人,在擁擠的公車上,常常會為了一點小事便肆意謾罵他人;更過分的是,一些人在面對跌倒老人時,置之不理地揚長而去,都怕惹上麻煩的心裡讓人既生氣又無奈。這些不講文明禮德的行為,是深藏在社會中的毒瘤,影響我們青少年一代的成長,阻礙社會的發展。

  每當看到這種不講文明禮德的現象時,我不解地問自己:是什麼原因讓這些現象累見不鮮呢?是因為這些人缺乏文化素質還是家庭教育呢?有一次,我在公交車上主動給一位老奶奶讓座,老奶奶激動地連連道謝,臉上露出了可親的笑容,這時,我終於明白了,其實文明禮德不難做到,它是我們日常生活中的一種良好習慣,人人都可以學會文明禮德。

  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文明禮德是我們成長的土壤,應當從現在做起、從我做起,這是新時代的要求,也是社會崇尚的美德。我們要具備強烈的社會責任感,愛國、愛黨、愛人民,好好學習、刻苦專研,培養良好的生活習慣,加強文明禮德修養,遵紀守法,用文明澆灌青春和生命之花,爭當新時代文明禮德的實踐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