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聽課評議記錄

  開展聽課評議工作,作為一名大學教師,要做好聽課記錄,不斷地提升自身的素質,不斷地向有經驗的老師學習,博採眾長,充分利用一切學習機會,多對比,多反思,提高自己駕馭課堂教學的能力。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範文,歡迎閱讀!

  篇一

  20xx年11月28日我參加了學校的“雙高”聽課活動。聽課的老師是大宗商品專業的《國際貿易》的溫懷德老師。這次聽課讓我受到了許多啟發,現在聯絡我自己平時教學中的不足之處,說一說心得體會。

  本次課的主要內容是關於產品生命週期和大規模經濟在國際貿易中的應用。

  第一, 備課的精心和設計的新穎給了我很大的震撼。在聽課中時常看到老師們獨特的教學設計,從對比中國、美國、西歐和日本等國家在產品生命週期中的相同和區別點來引入本次課的主要內容,比較生動且抓住學生的興趣。

  第二, 注重學生的主體地位, 注重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由於是在階梯教室上課,學生人數相對來說比較多。但溫老師還是在不斷地引導學生互動,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很值得學習。

  第三, 注重反覆強調重點。在講到產品生命週期的五個階段中,溫老師從新產品的產生,成長,成熟,標準化和創新過退出等五個階段反覆強調其中的順序性和階段性的原則。讓學生在反覆的潛移默化中強化理解和記憶。

  第四,豐富的專業背景知識是最大的魅力。從溫老師的上課過程中不難發現其實他的專業背景和基本功是相當紮實的。就從昨天這節課的內容安排上來講,溫老師對相關知識的研究其實是比較深的。不僅能夠結合國內外的發展歷程來解說,更能夠理論聯絡實際的向同學們展示,比較生動。

  從昨天的聽課中,我學到了很多,也希望自己能夠吸取溫老師在上課中的優點,運用到自己的教學中去。同時,我將不斷地提升自身的素質,不斷地向有經驗的老師學習,博採眾長,充分利用一切學習機會,多對比,多反思,提高自己駕馭課堂教學的能力,力爭可以早日成為一名“雙高”老師。

  篇二

  11月15號,在學校的精心安排下, 我們有幸觀摩了南京曉莊學院莫愁校區兩位教師的漢語課,他們兩人講得十分精彩,通過觀摩這兩節課,使我受益匪淺。下面是我在觀摩後的體會和收穫。

  首先,我覺得這兩位老師事先都精心地設計了課堂教學,準備非常充分。教學設計是老師為達到預期教學目的,按照教學規律,對教學活動進行系統規劃的過程。從這兩位教師的課堂教學中,我感受到他們的準備是相當充分的。教外國學生和教中國學生的方法有本質的區別,老師不能照搬教中國學生的那一套來教導外國學生,唯有不斷創新,才會有良好的教學效果。

  其次,這兩位老師都注重教學匯入,能把學生的熱情充分調動起來,課堂氣氛非常熱烈,互動效果也很好。引人注目的開場白和活動設計,集趣味性和啟發性為一體,不僅能引人入勝,而且能發人深思。一個好的匯入可以能使學生集中注意力,產生學習興趣,覺得課堂有趣。 外國學生學習漢語,口語是一個難關,如果攻下了口語這一阻礙,對他們以後的漢語學習很有利,所以,在這兩位老師的課堂上,口語練習和聽力練習佔的比重非常大。在上課的過程中,老師會讓學生各自扮演不同的角色,表演不同的場景對話,並給予鼓勵和糾正,這種方法使課堂氛圍既輕鬆又活躍,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最後,這兩位老師的教態非常自然和大方,對學生非常親和,把學生看成是和自己平等的,沒有傳統的老師對學生那種高高在上的感覺。我認為這一點非常重要,只有平等地看待學生,學生才會親近你,喜歡你,從而喜歡上你的課堂,教學效果就會異常地出彩。尤其是對外國學生,他們非常重視跟老師之間平等的關係。

  以上是我南京曉莊學院莫愁校區兩位老師上課後的感受,我會把從中學習到的方法銘記在心,運用到實踐中去。

  篇三

  作為一名青年老師,通過聽老教師的課,學習教學工作是我取得直接教學經驗的重要途徑之一。多聽,多觀摩,多思,多總結才會有更多的收穫。在聽課的過程中,我收穫很多。

  一、聽課要注意的問題

  1*** 聽課前要做好充分的準備,遵守上課秩序。

  俗話說“有比較才有進步”,怎樣才能有比較呢?這就要求在聽課前自己先備課。確實在聽課過程中我也有這種體會。備課後我才知道自己的問題在哪裡,我就可以帶著這些問題去聽課,這樣聽課才顯得有針對性,聽起來效果也會更好。除此之外,聽課前還要了解聽課的班級、節次,儘量在上課預備鈴響之前坐在教室。

  2*** 聽課過程中要善於思考。

  “聽課是帶著腦袋去聽,帶著問題聽,而不是帶著筆去聽”。簡單記錄別人教學的總過程,那隻能說是工作的一種重複,因為沒有經過自己頭腦的“加工”,那依然是別人的東西,學到的也只是皮毛,真正的核心是需要我們去思考去比較後才能挖掘到的。

  3*** 聽課後要主動與授課教師交流。

  一則是禮貌,二則是請教的好機會。當我認真去聽一節課後,腦裡往往會出現幾個問號:“老師為什麼會這樣講呢?”“老師選取這個素材的目的是什麼呢?”“為什麼這樣處理教材呢?”這些問題我都可以通過課後和授課老師交流來解決。每個授課老師都有自己的教學思路,通過深層的交流,我往往會有一種豁然開朗的感覺,這樣就不至於只停留在“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淺嘗即止的尷尬狀態。有時在交流中我還會得到一些額外的收穫。所謂“聽君一席言,勝讀十年書”,交流的重要是不言而喻的。

  4*** 聽課要有選擇性,避免盲目聽課。

  選擇性聽課教師主要根據以下幾個方面:

  一方面體現在選擇教師上。所謂“薑是老的辣”,這個“老”不能單純理解為年紀上的老,更多的是指在教學上的老到。優秀的老教師往往積累了豐富的教學經驗,他們有更多值得我學習的地方。聽優秀教師的課不代表只聽老教師的課。

  有些年輕教師的課也是上得非常出色的,他們上課的熱情和一些新的教學手段我們學習起來更容易。這裡我仿效一句孔子的話,簡單說就是要“擇優而從之”!

  第二個方面體現在選擇聽的科目上。每個老師都有自己的教學風格,同樣每個科目都有各自的教學特點。多聽不代表聽得雜,所有的科目都要聽。各科的學科特點的不同導致它們的教學特點、教學模式也有很多的不同,理科看重邏輯性、嚴謹性,而文科重辯證思維,重雜。對我來說,我教的科目是計算機方面,除了計算機課外,我還會去聽一些設計方面的課程,從中學習到適合自己的方式。其它的有選擇性地去聽。

  第三個方面是體現在對時間的選擇。多聽並不意味著頻繁聽。聽課過於頻繁,留給自己思考總結的時間就顯得不足,這樣的簡單輸入,顯得容量很大,但是內化為自己的知識的卻是少之有少。

  二、聽課後的教學感悟

  首先,教師的語言要有藝術的魅力。聽了這麼多節課,我發現一個共同的特點——當一位教師的語言更有魅力時,他的課堂就更活躍,學生就更積極,教學效果也會更好。其實教學是一門藝術,教學語言更是一門藝術,誰能將它演繹得好,就能抓住學生的心。有時候一個類似的比喻,讓學生印象深刻,體現了語言的真正魅力。詞語是死的,但是教師的思維是活,教師的情感是靈動的,只要肯花心思,死的詞語也會活起來。我們並不要求達到妙語連珠的境界,但是作為教師也不要吝嗇一兩句的經典話語,“經典”往往會讓一節課生色不少。

  其次,教師要注重學生對知識的生成過程。新課程強調知識的生成性。學生對知識的生成是在教師的引導下實現的,它拒絕教師的一手包辦,要求更多體現學生的主體性。要做到這點,學生的思考起到很大的作用。教師不能代替學生思考,教師要留給學生足夠的思考時間,教師千萬不要礙於時間就自問自答,使設計的問題形同虛無,沒有起到應有的作用。如果知識的現成“推銷”或者灌輸代替了知識的生成,那麼這些知識對學生來說是死的,或者說是半生半活的,而且扼殺了學生思維得到鍛鍊的機會。此外,為了化解教材的難度,同時體現迴歸生活的原則,新課程的教學還倡導“內容活動化,活動內容化”的教學模式。的確,在實際教學中很多老師都嘗試了活動教學。但是從多次的教學觀摩中,我發現有些老師在設計活動的時候,往往只考慮到“我該如何教”,而忽視了“學生如何去學”的問題,其實作為教師,引導作用是要充分發揮的,但引導的目的主要是為了學生,通過這種引導,讓學生學會自己去學習,去探索,去構建知識,達到知識的有效生成。

  以上是我在聽課中的一些心得體會和看法。通過多次觀摩不同教師的教學活動,我獲得了不少直接的教學經驗,看到了自己需要改進的地方。同時我對自己也提出了許多問題去思考,怎樣才能有效地去引導學生?怎樣表達才讓學生聽懂聽明白?怎樣讓學生喜歡上我的課?聽課,觀摩,就是為了博採眾長,不斷充實自己,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相信,這些收穫會讓我受益匪淺。

>>>下一頁更多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