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人物貝多芬之死

  貝多芬於1827年3月26日在維也納辭世,那麼貝多芬是怎麼死的?下面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推薦的相關資訊,希望能夠解答您的疑問。

  :

  偉人逝世

  貝多芬死時沒有一個親人在他身旁,但是在同月29日下葬時卻形成了群眾性的一個浪潮,所有的學校全部停課表示哀悼,有兩萬群眾護送著他的棺樞,他的墓碑上銘刻著奧地利詩人格利爾巴採***1791-1827***的題詞:“當你站在他的靈柩跟前的時候,籠罩著你的並不是志頹氣喪,而是一種崇高的感情;我們只有對他這樣一個人才可以說:他完成了偉大的事業……。”

  1826年12月貝多芬患重感冒,導致肺水腫。1827年3月26日,貝多芬終於嚥下最後一口氣,原因是他患了肝臟病。在他臨終前突然風雪交加,雷聲隆隆,似乎連上天也為這位偉大音樂家的去世而哀悼!非常隆重,有兩萬多人自動跟隨靈柩出殯,遺體葬於聖麥斯公墓裡。而一年之後,舒伯特去世。按照其遺願葬於貝多芬墓旁,終生未婚。

  逝世死因

  《第九交響曲》之後的1825/26兩年,貝多芬集中精力創作絃樂四重奏,完成了12到16號5首作品,還有一部大賦格,而其中的最後一首絃樂四重奏Op.135,是貝多芬的遺作。但可惜天不予壽,1826年貝多芬在跟兄弟爭吵後回家,在路上他著涼了。26年12月他帶著侄子去格內森道夫旅行,希望身體好轉。可惜旅行下來,他得到的卻是肺炎。後來加上慢性肝腸的疾病,又驚聞侄子試圖自殺的訊息,使得他的健康迅速惡化。雖然如此,他想自己還是能再寫一些音樂的,他說:“我只希望自己能給這個世界一些美好的音樂,然後就像一個老頑童一樣,在各位體面的先生面前了結塵世上的事。”

  貝多芬在1827年1月3日立下遺囑,3月份健康明顯惡化。這一年他為肝硬化動了4次手術。在他臥床之前,醫生安德雷阿斯·瓦烏希***Dr.AndreasWawruch***給了他75瓶藥。雖然後世並不知道藥方是什麼,但辛德勒說到,正是瓦烏希“用藥物摧殘貝多芬”,而貝多芬也對醫生失去信心。當時一位德國指揮家費迪南·希勒,年方15歲,去看訪彌留之際的貝多芬。他說道,3月20日時貝多芬曾說:“我想我得準備上去了。”

  1827年3月26日17:45貝多芬逝世。費迪南·希勒在貝多芬頭上取下一縷頭髮。葬禮於29日舉行。對貝多芬早逝的原因,眾說紛紜。當時的醫生下結論,死因是肝硬化。有人認為他是死於梅毒。而貝多芬的頭髮則成了瞭解其死因的重要線索。這縷頭髮一直由希勒家族儲存到20世紀。到了1943年,丹麥醫生凱·亞歷山大·弗萊明***KayAlexanderFremming***醫治躲避納粹的猶太人,他的病人以頭髮為診金,因而頭髮易手。

  洛杉磯的精神化學公司為貝多芬的頭髮作過放射—免疫測試,以確定貝多芬在最後幾個月內是否服用過止痛劑,如阿片製劑。但是測試結果為陽性,即是這些樣本不含***之類的***。

  伊利諾伊州的HRI&Pfeiffer研究中心威廉·瓦施博士為貝多芬遺留下來的頭髮進行金屬化驗,結果顯示,發中鉛含量很高。雖然這一發現對梅毒致死的推測有一定的支援作用,但是當今普遍認為,這是由於當時工業汙染了多瑙河的魚,而貝多芬又很喜歡吃這裡的魚,因此魚體內的鉛在其身上沉積。並非是貝多芬為了治療梅毒而將含鉛的藥物服用到體內所致。貝多芬性格方面狂躁,生理方面受慢性腹瀉和腹痛的折磨,甚至使其死亡,都可能是由鉛引起的。

  歷史人物貝多芬簡介:

  路德維希·凡·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1770年12月16日-1827年3月26日享年57歲***,德國著名的音樂家,維也納古典樂派代表人物之一。他的作品對世界音樂的發展有著非常深遠的影響,因此被尊稱為“樂聖”。

  貝多芬的主要作品以九部交響曲佔首要地位。代表作有降E大調第三交響曲《英雄》、c小調第五交響曲《命運》、F大調第六交響曲《田園》、A大調第七交響曲、d小調第九交響曲《合唱》***《歡樂頌》主旋律***、序曲《愛格蒙特》、《萊奧諾拉》、升c小調第十四鋼琴奏鳴曲《月光》、F大調第五小提琴奏鳴曲《春天》、F大調第二浪漫曲。他集古典音樂的大成,同時開闢了浪漫時期音樂的道路,對世界音樂發展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他的《月光》曾以傳說的形式出現在小學語文課本上。

  貝多芬在音樂史的地位是極其突出的,他不僅是古典主義風格的集大成者,同時又是浪漫主義風格的開創者。作為音樂大師,貝多芬對藝術歌曲同樣予以相當程度的關注,他是德國藝術歌曲創造的先驅,畢生作有鋼琴伴奏的藝術歌曲六十多首,他的藝術歌曲以極其豐富的表現手法和形式來展現,表達屬於全人類的情感。在藝術歌曲的領域裡取得了非凡成就。

  貝多芬的音樂集中了前輩音樂大師們藝術創造的成果,站在時代的前列,以新的素質體現了亨德爾音樂的英雄性、巴赫的哲理性,發展了海頓的諧謔性,繼承了格魯克歌劇的戲劇性,以及莫扎特深刻入微的抒情性,從而創立了自己獨特的音樂風格。貝多芬通過無比苦難的音樂創作,給全人類帶來了無窮的歡樂。他的一部部傑作像一盞盞燈塔一樣,為全人類的團結、進步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貝多芬曾說:音樂應當使人類的精神爆發出火花。

  貝多芬生活在18世紀70年代和19世紀30年代之間,他是古典音樂的忠實實踐者,又是浪漫主義的強力開拓者。

  貝多芬一生都經歷著坎坷磨難,然而苦難孤寂的生活沒有打垮他,他始終堅定地守望著自己的信念,在孤獨並失聰的境況下,頑強地遵循著自己藝術的箴言,創造出古典和浪漫主義音樂藝術的巔峰,無人比肩!

  ***1***在交響曲的發展和創新上:將高度濃縮的音樂動機進行擴充套件,又保持全曲的嚴謹統一;擴充了展開部,使其成為烘托作品內在的矛盾、動力的張揚和戲劇性衝突的重心;將諧謔曲***Scherzo***引入交響曲的第三樂章,取代了具有宮廷典雅氣質的小步舞曲;並將人聲加入到交響曲中擴大了作品的表現力。

  ***2***在鋼琴奏鳴曲上:他的32首鋼琴奏鳴曲在奏鳴曲結構上做出了重大貢獻,同時還在鋼琴力度對比、戲劇化因素、不同音區的色彩變化上做出了重大發展,使之成為與巴赫《十二平均律鋼琴曲集》齊名、在音樂史上有突出貢獻的作品。

  ***3***在音樂表現上:解放了音樂藝術,表達了他那個時代的精神實質,作品展現了從鬥爭到勝利,從黑暗到光明,從苦難到歡樂的精神歷程。他的旋律繼承海頓式動機展開的手法,又吸收莫扎特旋律的深情,而形成簡潔、粗獷、質樸、熱情的特徵。

  節奏上頻繁的變換、切分和休止所造成的動力性、不平衡感,和聲的不諧和因素與調性的不穩定範圍的逐漸擴大,力度也形成大幅度起伏,配器上,他重視發揮銅管、木管的作用等等,構成了貝多芬音樂那種強烈的感染力和巨集篇鉅著的氣魄。他音樂中的那種革命性因素,自由衝動的戲劇效果,使他成為古典主義音樂的集大成者,同時,他又是浪漫主義音樂的開路先鋒,啟發了19世紀的浪漫主義音樂的作曲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