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萬里是哪個朝代的詩人

  楊萬里是我國偉大的文學家、愛國詩人、政治家。那麼?下面是小編為你搜集,希望對你有幫助!

  

  楊萬里,字廷秀,號誠齋。南宋人,漢族,吉州吉水人,他生於1127年,死於1206年,享年79歲。楊萬里是我國南宋偉大的文學家,政治家,他更是我國一代詩宗。他與陸游、尤袤、范成大並稱“南宋四大家”。曾經擔任太常博士、提點刑獄、尚書左四郎中兼太子侍讀和祕書監等職位,他為人正直,敢作敢為。

  楊萬里是南宋傑出的詩人,他一生寫了兩萬多首詩,但被後人所流傳只有兩千多首,他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有《小池》、《新柳》、《初夏午睡起》、《舟過安仁》、《曉出淨慈寺送林子方》、《宿新市徐公店》等。楊萬里是一個好學,尊長的人。在公元1159年,楊萬里被調到零陵縣,當時他謝絕所有人來恭賀。他十分佩服一個學者張浚,於是想要去拜見他,但楊萬里先往張浚家三次,都沒有見到他,他寫書信都沒有見到,但他還是對於見自己崇拜的人的希望還是沒有減弱,最後還是在張浚兒子的介紹下才見到了張浚。見到張浚後,張浚對楊萬里說了一句話:“元符貴人,腰金纖紫者何隙,惟鄒志完、陳瑩中姓名與日月爭光!”從此這句話就被楊萬里記下來掛在了書房用來勉勵自己,作為自己的至理名言。

  楊萬里之所以會有這種成就,這也與他的父親脫離不了關係。他的父親是楊芾,楊芾精通《易經》,常常對楊萬里說要多讀書,於是楊萬里在他父親的影響下,從小勤奮刻苦,博學識廣。這才有了今天偉大詩人楊萬里。

  楊萬里與范成大的故事

  楊萬里是北宋時期有名的詩人,他從小就深受理學的影響,因此對於品德非常的關注,而且他對於當時朝廷國家的事情也非常關注,對於北宋滅亡,南宋偏安一隅毫無雄心壯志的表現有著不少的不滿,這在他的詩歌之中有著比較多的體現。但是和陸游這樣的愛國詩人不同的是,楊萬里主要的詩歌還是以歌頌自然風貌和日常生活為主,他雖然是理學家,但是不像後來的那些僵化的學子一樣,他對於生活之中平常的事物現象有著自己的看法,所以他的詩歌往往有著濃厚的生活氣息,顯得平淡的同時又透露出一絲情趣。

  楊萬里一生詩歌創作豐富,先後經歷了好幾個階段,學習模仿過不少的先人,到了後來才逐漸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風格,隨手拈來,無拘無束,但是這也導致了他的眾多詩歌除了少數的佳作,其他的都經不起品讀。

  范成大也是當時有名的詩人,他一生周遊各地,經歷豐富,所以他的詩歌所反映的現實生活也比較廣發,但是其中價值最高的就是他記載自己金國之旅的金紀行詩和後期的田園詩,前者是描述當年出使金國的所見所感,主要描述了山河破碎的悲痛和中原百姓渴望收復故土的心情,也表達了范成大願意以死報國的決心。後者主要是他退隱田園的十年間創作的,真實的反應了當時老百姓的生活情況,富有鄉村情趣。

  楊萬里的詩歌介紹

  楊萬里,字廷秀,號誠齋,他是吉州吉水人,也就是今天的江西人。楊萬里是高宗紹興二十四年的進士。他是我國偉大的文學家、愛國詩人、政治家。他曾經擔任太常博士、提點刑獄、尚書左四郎中兼太子侍讀和祕書監等職位,他為人正直,敢作敢為。楊萬里著有《誠齋集》,他寫的詩句風格迥異,生動活潑。

  “柳條百尺拂銀塘,且莫深青只淺黃。未必柳條能蘸水,水中柳影引他長。”是楊萬里《新柳》中是詩句。詩歌的主要含義是百尺長的柳條輕輕的拂過閃著銀光的池塘,而且柳葉的顏色還是淺淺的黃,還並沒有呈現深青色的。柳條未必能蘸到河面的水,那是因為水中的影子將他拉長了。作者寫新柳,用擬人的修辭手法寫新柳從遠到近,從岸上的柳條寫到水中柳條的影子,使整幅畫更加的優美。這首古詩生動形象的表達了楊萬里對新柳的喜愛之情,和對新春的熱愛之情。

  在《初夏睡起》中,楊萬里這樣寫道,梅子流酸濺齒牙,芭蕉分綠上窗紗。日長睡起無情思,閒看兒童捉柳花。酸酸的梅子吃進嘴裡,酸味遍佈嘴巴里的牙齒之間,芭蕉的綠葉映到紗窗上。日子漸漸邊長,午覺睡醒,沒有一點情意,閒著無聊就看兒童在捉弄柳樹上的柳絮。楊萬里詩句中的“捉”字,不僅僅表達了初夏的景象,還襯托出了兒童們的活潑可愛,惹人歡喜。這首古詩表達了楊萬里對農家生活的熱愛之情,和對夏天的喜愛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