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莊皇后的故事

  在孝莊皇后的漫漫人生中,發生過許許多多的事情。這些事情中有些被後人稱頌;而有些則是被後人所不齒。下面是小編蒐集整理的,希望對你有幫助。

  

  孝莊皇后***又稱孝莊文皇后***,原是蒙古科爾沁部落一位貝勒的次女。自幼便表現的聰穎不已且容貌秀麗大方,十分惹人喜愛。

  因為時局關係,科爾沁部落先有博爾濟吉特·哲哲***即孝端文皇后***嫁給後金***大清初期的國號***努爾哈赤的第八子皇太極。後來哲哲懷孕,便招了博爾濟吉特·布木布泰***孝莊文皇后本名***過來侍奉皇太極。於是當時年僅13歲的孝莊皇后,便這樣入了清宮。

  孝莊皇后在清宮的歲月中,多有德行,屢屢幫助自己的丈夫處理一些朝政之事。因此她也被後人看做皇太極的賢內助。而孝莊皇后也為皇太極先後誕下三女一子。日子既平淡又幸福。

  可是隨著皇太極突然暴斃,一切都不在平靜。先是多爾袞和豪格之間的皇位之爭。孝莊皇后憑藉著自己的睿智和才能,或許也有美色,安撫下了多爾袞。從而讓後者擁立她的兒子***福臨***登基為順治帝。這不免讓孝莊皇后陷入了與多爾袞之間“剪不斷理還亂”的感情糾葛之中。也就出現了後來的“太后下嫁”的歷史謎團。

  多爾袞死後,落得個清靜,不用再去煩憂人間之事。可對孝莊皇后來說,又是另一種生活的開端。因為自己的兒子順治皇帝要親政了,做母親的自然要多加輔佐。可是順治帝重情,在感情生活上和孝莊皇后產生了難以調解的分歧。百般無奈的孝莊皇后,只能轉而培養自己的孫子***後來的康熙皇帝***。

  康熙皇帝繼位後,孝莊皇后成為了太皇太后。為康熙皇帝擒鰲拜出謀劃策,為平定三藩之亂捐出自己的金銀首飾以做軍餉,為後宮妃子們作出了表率。十分受康熙皇帝尊敬愛戴。

  公元1688年,孝莊皇后病逝,享年75歲。

  孝莊皇后和多爾袞的故事

  在孝莊皇后輝煌的一生之中,有一個人經常被提及,這人便是多爾袞。在孝莊皇后和多爾袞之間,發生了許多逸聞軼事,讓後人頗為津津樂道。

  孝莊皇后,又稱為孝莊文皇后,本名為博爾濟吉特·布木布泰。是清太宗愛新覺羅·皇太極的妻子。

  愛新覺羅·多爾袞,皇太極同父異母的十四弟。順治登基後,達到了他政治生涯巔峰。在皇太極尚未駕崩之前,關於孝莊皇后和多爾袞感情糾葛的史料記載幾乎沒有。

  公元1643年,皇太極駕崩之後。年僅六歲的愛新覺羅·福林被多爾袞擁立登基,也就是大家熟知的順治皇帝。從此以後,多爾袞以攝政王的身份,輔佐幼帝處理朝事。公元1645年他被封為“皇叔父攝政王”,三年後就成了“皇父攝政王”。至此他的待遇,一切都跟皇帝一樣。而他出入皇宮更是如同自己家一般。滔天的權勢,不同尋常的稱謂,讓當時的人們紛紛猜測他是否與孝莊皇太后有染,久而久之更是出現了“太后下嫁多爾袞”這樣的言論。

  雖然後世人對此經過無數激烈的辯論,不過至今也沒有一個完全讓人信服的言論出現。也正是因此,每每談論到孝莊皇后和多爾袞,大家都很是容易聯想到他們二人之間複雜的情感糾葛。

  孝莊皇后是怎麼死的

  其實她是屬於正常的生老病死。公元1687年,年邁的昭聖太皇太后***即孝莊皇后***得了急病,康熙皇帝為此茶飯不思,親自到祖母塌前侍奉。有一次,為了給祖母祈福,他率領百官到天壇,向上天祈禱,希望折損自己的壽歲,來讓祖母多活幾年。

  只是生老病死乃是定律,康熙的祈禱終究還是沒能讓孝莊皇后戰勝病魔。公元1688年1月27日,這位輔佐三代帝王的一代名後,終是撒手人寰。

  因為她生前曾囑託康熙,不要將她葬在自己丈夫的陵寢內,只要將她葬在順治帝孝陵附近。孝順的康熙自然不願意忤逆祖母的遺願,因此在無陵可葬的情況,暫時先在孝陵附近修建一座暫安奉殿,用以暫時置放孝莊皇后的靈柩。這一放直到公元1725年,才葬入地宮之中。

  這麼做的原因,並非是康熙不孝。而是因為順治帝乃是孝莊皇后的兒子,孝陵範圍內,最尊貴的地方已經建有順治帝的陵寢,如果將孝莊皇后葬入其中,是亂了輩分。而孝莊皇后生前又不願意於丈夫合葬,因此後世子孫只能重新尋找合適的地址,再建造一處陵寢。

  好在,康熙、雍正兩位皇帝都是對孝莊皇后敬重有加,因此倒也沒有一拖再拖。同時,從今日孝莊皇后的昭西陵規模格局上看,這座陵寢的級別是清代所有皇后陵墓中最高的。這也算是對孝莊皇后一生功績的一種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