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孤皇后的故事

  獨孤皇后原名獨孤伽羅,隋朝隋文帝即位之後,封為皇后。其姿色秀麗,十四歲時嫁給楊堅。下面是小編蒐集整理的,希望對你有幫助。

  獨孤皇后愛重一生的故事

  隋文帝楊堅常被貼上“懼內”標籤,但翻開史書可以發現,他是個雄材大略、精明穩健、極具氣魄的帝國統治者,在政治、經濟、軍事、外交等等各方面都創造了輝煌的帝業。若不是深愛妻子,若不是真心愛憐,隋文帝何必乖乖受皇后轄制六宮虛設?少年時就父母雙亡、一生榮辱全部繫於丈夫楊堅的獨孤伽羅,

  《隋書》對獨孤皇后定下的“哲婦傾國”基調深遠影響了後世對獨孤皇后的點評。即使如此,正史仍然首先承認,獨孤皇后是個被她丈夫寵愛了一輩子的妻子:“帝未登庸,早儷宸極,恩隆好合,始終不渝!”、“恩禮綢繆,始終不易”、“高祖與後相得”、“高祖與獨孤後甚相愛重”,唐朝人甚至還把已經快六十歲的獨孤皇后稱為隋文帝的“寵婦”。

  獨孤伽羅十四歲出嫁時,父親獨孤信就政鬥失敗被賜死,家族流散。史書記載得很清楚,是楊堅和他的小妻子“相得”,所以他發誓無異生之子女,楊堅這是決心愛護伽羅一輩子。這個誓言的基礎是男女之間的純真愛情,主導權在楊堅,沒有任何強制力,執行得如何全看自覺。而小伽羅什麼都沒有,一切仰仗楊家的保護,她有什麼底氣去要求?很簡單,小姑娘能這麼理直氣壯恃寵而嬌,只有一個原因:愛!她知道楊堅願意疼她愛她。從性格、喜好、習慣、理想,人生的契合於相逢開始,在相悅中日日地鞏固,

  所以說,楊堅夫妻的關係非常浪漫,因為他們有男女間自然純粹的吸引和愛慕,甜蜜的愛情一直伴隨了他們終生。對楊堅這種“深沉嚴重,雖至親不敢狎”、“性威嚴,外質木而內明敏”的理性權威型人來說,他一生都不忍拂愛妻的意,實在是一件讓人無法想象的事情。史書上獨孤皇后眾多所謂跋扈的事蹟結合起來,其實就是意味著楊堅有多無條件地寵愛她。她幸福驕傲得像個女王,是因為她知道楊堅會縱容她心疼她寵著她。所以早已芳華不再的獨孤皇后還可以像個天真任性的少女嬌氣任性,楊堅偏偏還吃這一套。伽羅對他那霸道的佔有慾,楊堅其實是很陶醉和享受的:他愛的這個女人真的全身心用靈魂在愛他。

  獨孤皇后相親相愛的故事

  隋文帝與獨孤皇后作為最至尊的皇帝和皇后,帝后像平常夫婦一樣常年相顧欣然、同起同居、形影不離,這在中國歷史上是極其罕見的。史書上明確記載帝后長期同寢同居的只有隋文帝和獨孤皇后、明孝宗和張皇后兩對。

  史官不是八卦記者,然而他也忍不住記載下隋文帝夫婦宵衣旰食之餘那溫馨甜蜜的一刻:“上每臨朝,後輒與上方輦而進,至閣乃止。使宦官伺上,政有所失,隨則匡諫,多所弘益。候上退朝而同反燕寢,相顧欣然。”遙想千年之前,因為“勤勞思政”,“每一坐朝或至日昃”的文帝下朝時,看到早已在等著他退朝回宮的愛妻溫柔甜美的笑容時,也情不自禁以微笑迴應。不用多少言語,只這夫妻之間含情脈脈一笑,大概文帝滿身疲憊就自動消散了。從這裡也看得出,即使做了皇帝,楊堅也不願按照禮儀規矩和愛妻分居,他們夫妻像從前一樣,同寢共食,長年如膠似漆形影不離。

  史書中另一個無意記錄的生活片段,就像剎那間按下的一個快門,那一刻的情景凝止了千年的柔情:“元德太子昭三歲時,於玄武門弄石師子,高祖與文獻後至其所。高祖適患腰痛,舉手憑後。昭因避去,如此者再三。”根據中國傳統的文化環境和社會生活禮節,夫婦之間推崇和應該遵循的是“舉止有節、相敬如賓”,帝后更應造次循禮,成為禮儀典範。但人們無意的行為往往更加真實的表達了他的內心意願,隋文帝腰痛不便時,不假思索地抱著妻子,這說明他依賴暱愛皇后已是一個本能。看著祖父祖母這麼親熱,守禮的小孫子不好意思迴避了三四次,一直摟抱著獨孤皇后毫無不適感的隋文帝大約才回過神來公共場合此舉過於親密。

  獨孤皇后親定宮制的故事

  隋文帝無限寵溺地縱容著已經38歲的皇后作為女人和妻子的小心眼和小心思:沒有一個女人可以分走他的身體和氣息。他為愛妻開創了一個歷史記錄:獨孤伽羅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親自參與制定婦官制度的皇后***另外一個是武則天***。

  史載“文獻皇后功參歷試,外預朝政,內擅宮闈,懷嫉妒之心,虛嬪妾之位,不設三妃……又抑損服章,降其品秩”。獨佔夫君的伽羅雖然本身位置就決定了無法改變千年固有的社會規則,時代侷限也不可能允許她突破社會環境,但她不僅不為文帝納妃,而且在制度上廢黜了後宮全部高品嬪妃,而且大大省減員數,並且規定,除了皇后,後宮任何女人不能穿鑲繡有雉、翟的禮服***從西周一直到明代,中國內外命婦最隆重禮服上的典型紋飾一直是翟、雉紋***。這些完全是隋文帝對獨孤皇后任性的愛憐,它在當時社會環境下是如此不合理,以致隋煬帝不得不在大業年間重新制定了一份婦官制度,後來為唐朝所繼承。

  獨孤皇后六宮虛設的故事

  隋文帝和愛妻獨孤伽羅常年六宮虛設,五兒五女皆為皇后所出,夫妻情真意切始終不渝。隋文帝即位時已40歲,根據史籍記載,之前夫妻間沒有妾侍存在;開皇中,50多歲的隋文帝不僅向群臣得意地宣稱自己“旁無姬侍,五子同母”,而且還拒絕吐谷渾進獻美女填充後宮的外交示好舉動,並且一併禁止隋朝藩國向他進女。直到開皇末年,他和皇后都近花甲之年時,他才動了一點綺念。但他對皇后的寵愛依賴仍然是有增無減,唐朝稱即將花甲之年的獨孤皇后為其“寵婦”,把她的行為稱之為“擅寵”。

  不少文章稱“隋文帝晚年廣寵後宮非常縱慾”是不符合歷史史實的。隋文帝性格嚴正,他終其一生妃嬪不過寥寥數人,而且基本都是在文獻皇后死後置辦。甚至主要目的還不是為了情慾,只是垂暮老人試圖排遣巨大喪偶之痛和孤寡寂寞生活。著名歷史學家呂思勉先生評價隋文帝:“***高祖***性本嚴正,非溺情嬖妾者流。”而資深隋唐史專家韓升則認為他寵幸後宮只是在尋找文獻皇后的影子:“其實,文帝在百花叢中尋尋覓覓的是獨孤皇后的影子。可是,沒有一個女人能夠填補獨孤皇后逝世留下的巨大空白。因此,也就沒有一位女人能夠滿足文帝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