瞭解第四次工業革命的汽車

  進入21世紀,人類面臨空前的全球氣候變化危機\全球能源與資源危機、全球生態與環境危機的多重挑戰,由此引發了第四次工業革命,下面由小編為你整理第四次工業革命的汽車的詳細資料,希望能幫助到你。

  

  關於汽車的產業革命,已經有許多業內專家分析過,思考過。以煤炭為主要能源的第一次工業革命,以石油和內燃機為代表的第二次工業革命,都給當時汽車的發展帶來了質的飛躍。現在第三次工業革命是在網際網路普及的基礎上的自動化生產。

  現在第三次工業革命方興未艾,還在全球擴散和傳播。而且在發展的過程中,新能源,自動駕駛,等汽車相關的關鍵詞成了最近幾年的熱點話題。

  不過也有學者分析認為,計算機與資訊通訊技術的加入沒有給汽車的生產帶來本質的提升。這是為什麼呢?

  1980年代以後,隨著行動式計算機技術的普及,全世界的工廠和辦公室都開始裝備電腦,併成為了當時的一股熱潮。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羅伯特·索洛說,電腦和網路普及以後,利用資訊科技,在汽車生產方面,雖然在技術研發和生產管理上更加方便,但是對其汽車的生產效率,並沒有多大的幫助。當然很多人並不贊同他的這一觀點。

  羅伯特·索洛把自己的研究成果公佈之後,就是著名的“索洛悖論”。又稱生產率悖論。20世紀80年代末,美國學者查斯曼***Strassman***調查了292個企業,結果發現了一個奇怪的現象,這些企業的IT投資和投資回報率***ROI***之間沒有明顯的關聯。

  1987年獲得諾貝爾獎的經濟學家羅伯特·索洛將這種現象稱為“生產率悖論”***productivity paradox***:“我們到處都看得見計算機,就是在生產率統計方面卻看不見計算機***Computers everywhere except in the productivity statistics.***”。索洛悖論是指“IT產業無處不在,而它對生產率的推動作用卻微乎其微”。

  1947年~1983年美國勞動生產率平均為2.8%但是在大規模使用了電腦計算機之後的2000~2007年,美國勞動生產率平均下降到2.6%。到如今智慧手機革命到來的2007~2014年,美國勞動生產率更是下降到1.3%。因此在美國,“技術無用論”甚囂塵上,也有越來越多的人相信索洛悖論。

  過去的10年間,技術的進步與革新使投資呈現幾何級的增長,全世界的勞動生產和需求呈現出前所未有的合作。當技術發展到一定程度,效率悖論的問題又被提及,造成經濟恐慌,這似乎成為經濟學中一個難解的謎。

  到目前為止,關於第四次工業革命最權威的是來自達沃斯經濟論壇創始人,克勞斯·施瓦布的《第四次工業革命》一書,該書縱覽了人工智慧、機器人技術、物聯網、自動駕駛汽車、3D列印、區塊鏈、生物技術等新科技,共同構成“第四次工業革命”。與此同時,2016年夏季達沃斯的主題也選定為“第四次工業革命——轉型的力量”。

  20世紀初,亨利·福特首創流水線生產方式,汽車生產的效率得到提高,生產成本大幅降低。並且每個工人只負責自己的一部分,對技術工人的技術要求也降低了。如果把亨利·福特的流水線生產視作過去汽車產業最偉大的革命的話,那麼未來的汽車產業革命必然是自動駕駛汽車。

  曾經很多國外的汽車分析師認為,如今這個時代汽車電子裝備,自動駕駛是發展趨勢,並且中國市場是全球汽車市場的最重要的陣地。

  為什麼這樣說呢?首先,關於自動駕駛,最受矚目的當屬谷歌無人駕駛汽車,但是要達到谷歌無人駕駛汽車的最終形態會非常難,商業化之路非常遙遠。因此很多具有高度自動駕駛汽車首先被廠商生產出來。不過,無人駕駛會是最終形態。

  因為社會資本首先會投資給效率最高的企業,而無人駕駛汽車普及以後,目前交通事故中90%是人為因素引起的,無人駕駛汽車將徹底解決由人為因素引發的交通事故,使全社會的出行效率得到提高。

  不過,要想達到終極形態,將不會是汽車廠商自己能夠解決的。需要政府主導,全社會的共同努力,到時候汽車的形態甚至不會是現在我們看到的樣子,汽車的製造再也不是廠商和零部件供應商能夠說了算了,恐怕社會各行各業都會融合到汽車製造以及交通生活中來。

  第二個改變來自石油枯竭的思考。20實際末,有學者就分析,石油資源將會在2030年枯竭。“石油危機”也數次被提及。當地球上石油枯竭的時候,傳統內燃發動機自然而言的就會消失。不過所有專家的預測都錯了。因為地球上又新發現了很多新的油田,還有很多在深海,因此地球上到底有多少石油,能開採多少年,我們自己也不知道。

  因此,石油巨頭們的影響力在下降。 美國的埃克森美孚正在減少煉油產業,轉向其他行業投資。 這樣一來,消費者使用的汽油質量下降的可能性很大。相應的,汽車排出的有害氣體會增多,這對於汽車生產企業來說,將會是一個不小的負擔。

  為了減少有害氣體,廠商將會繼續進行各種技術研發。這些裝置的研發需要用到各種稀有金屬,比如稀土等。當然稀土資源生產的產品也會用在智慧手機中,而全球95%的稀土資源都在中國。因此未來中國將會在全球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第三個嚴峻的問題是全球氣候變暖。現在汽車排放的尾氣是造成全球氣候變暖的原因之一,各國對尾氣排放的標準逐漸嚴苛,也會汽車廠商帶來不小的負擔。現在全球電力的40%來自煤炭,30%來自天然氣,6%來自石油。也就是說,全球75%的電力的生產也都會產生二氧化碳,是造成全球氣候變暖的原因。

  數字時代的技術開發,現在正在致力於動作識別,語音識別,觸控式螢幕,平視顯示,娛樂,車載資訊服務系統等進行融合。到2030年左右,人工智慧技術就會非常成熟。人與汽車的對話會像人與人的對話一樣實現更高的識別率,更快的反應速度。

  10~20年後,自動駕駛汽車將會真正得到商業化。到時候對汽車的需求還會增加,同時汽車的銷量也會與人口的增長成正比。人類的社會生產生活將會更方便,谷歌等美國企業的創新,將在新一輪的產業革命中,保持優勢。

  第四次工業革命的核心

  這一輪工業革命的核心是智慧化與資訊化,進而形成一個高度靈活、人性化、數字化的產品生產與服務模式。德國經濟學家克勞斯·施瓦布著在其作品《第四次工業革命》書中認為,這場革命正以前所未有的態勢向我們席捲而來,它發展速度之快、範圍之廣、程度之深絲毫不遜於前三次工業革命。它將數字技術、物理技術、生物技術有機融合在一起迸發出強大的力量影響著經濟和社會。作者還詳細闡述了可植入技術、數字化身份、物聯網、3D列印、無人駕駛、人工智慧、機器人、區塊鏈、大資料、智慧城市等技術變革對社會的深刻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