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經秦風無衣

  《秦風·無衣》出自《詩經·國風·秦風》。傳統解釋寫秦武公請求周王封他為諸侯,希望得得到七章之衣的諸侯常服。也有以為是感謝別人贈衣的作品。這首詩一共三段,以復沓的形式,表現了秦軍戰士出征前的高昂士氣:他們互相召喚、互相鼓勵,捨生忘死、同仇敵愾。是一首慷慨激昂的從軍曲!《秦風·無衣》是《詩經》中最為著名的愛國主義詩篇,它是產生於秦地***今陝西中部和甘肅東南部***人民抗擊西戎入侵者的軍中戰歌。在這種反侵略的戰爭中,秦國人民表現出英勇無畏的尚武精神,也創造了這首充滿愛國主義激情的慷慨戰歌。

  秦風·無衣

  原文:

  豈曰無衣?與子同袍。王於興師,修我戈矛。與子同仇!

  豈曰無衣?與子同澤。王於興師,修我矛戟。與子偕作!

  豈曰無衣?與子同裳。王於興師,修我甲兵。與子偕行!

  譯文

  誰說我們沒衣穿?與你同穿那長袍。君王發兵去交戰,修整我那戈與矛,殺敵與你同目標。

  誰說我們沒衣穿?與你同穿那內衣。君王發兵去交戰,修整我那矛與戟,出發與你在一起。

  誰說我們沒衣穿?與你同穿那戰裙。君王發兵去交戰,修整甲冑與刀兵,殺敵與你共前進。

  註釋

  ①袍:長袍,即今之斗篷。

  ②王:指周王,秦國出兵以周天子之命為號召。一說指秦君。

  ③同仇:共同對敵。

  ④澤:通“襗”,內衣,如今之汗衫。

  ⑤作:起。

  ⑥裳:下衣,此指戰裙。

  ⑦甲兵:鎧甲與兵器。

  ⑧行: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