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滑雪需要考慮什麼因素

  高山滑雪是一項十分受人追捧的運動,但同時也是一項危險的運動,其中有很多需要考慮的因素。下面就讓小編來告訴你。

  高山滑雪需要考慮的因素:

  第一,積雪期要長,雪質要好,風速要小,溫度要適中,溫度太低不利於滑雪者發揮技術水平,太高不易儲存積雪,要有雪道機將被滑雪者攪拌過的雪面重新整理後壓實,為第二天的滑雪者提供一個較好的雪質。

  第二,要有幾條不同的滑雪道供初級、中級、高階滑雪者分別使用,避免在同一條雪道上產生不必要的混亂。滑雪道上要有陡坡,凹凸起伏,階梯狀,緩坡等不同地形,使滑雪者在各種不同的地形條件下體驗不同的滑行樂趣,感受驚險和刺激。初學者滑雪道的坡度要緩,地形不能有太大的起伏,滑雪道要寬,要給初學者留出較大的制動空間。中級滑雪道要有不同的地形條件,包括有陡坡、凹凸起伏地形以及緩坡,以使滑雪者體驗不同的感覺。而高階滑雪道能使技術好的滑雪者體驗到驚險和刺激。如果能有燈光滑雪道,那就更好啦,在一個下雪的晚上,當你在紛紛飄落的雪花中飛馳而下,那感覺真是妙極了。

  第三,每條滑道必須有與之配套的空中索道,以便將滑雪者送到相應高度。索道最好是乘坐式,它可為滑雪者提供一個休息和觀賞及其他滑雪者美妙滑行姿態的空中觀景臺。牽引式索道只適用於的初學者使用的地形較緩的初級滑雪道,它的牽引方式不利於滑雪者休息,也不能避免其他初學者與自已發生碰撞。一個不具備完善執行索道的滑雪場不能稱為一個好的高山滑雪場。

  第四,滑雪者居住區和雪具出租店要靠近索道的上車站,因為滑雪者在穿上滑雪靴後,腳踝被固定住,行走很困難,所以應該減少他們的行走距離,用索道將他們運送到應該到達的高度。

  第五,由於滑雪者在一天的滑雪活動結束後會出很多的汗,所以應該為他們提供洗澡的方便,較高的室溫會使他們的內衣第二天一早就幹了,不必穿著潮溼的內衣上雪道了。

  如何瞭解雪質及雪質對滑雪技巧的影響:

  提起皚皚的白雪,沒有人不知道,可是誰真正瞭解雪質呢?由於下雪時和下雪後的氣象條件不同,所以雪質會呈現各種各樣的形態。有人統計過,大自然中雪有粉狀雪、片狀雪、雨加雪、易碎雪、殼狀雪、漿狀雪、粒狀雪、泥狀雪、冰狀雪等;人工造的雪主要有壓實的粉狀雪、雪道雪等計六十多種。每種雪的滑雪板下都會使滑雪者產生不同的感受,當然對每種雪質所使用的滑雪技巧也不同。

  在我國,由於大多數滑雪場建在內陸,不受海洋季風的影響,空氣乾燥、寒冷、風大,雪的形態大多為粉狀雪、殼狀雪、冰狀雪、漿狀雪。國內滑雪場的雪質主要是將上述雪攪拌後形成的雪道雪。在清晨時,雪質呈現冰狀雪形態,表層有一層薄的硬冰殼,這種雪質的表面與滑雪板的摩擦力非常小,滑雪板無需打蠟,滑行速度很快,需要滑雪板的邊刃很足,滑雪者要有一定的滑行技術。

  十點鐘後,雪的表面慢慢被晒化了,呈粉狀雪形態,這種雪對滑雪者來說感受最好。不軟不硬滑行舒適。

  下午,在陽光的照耀下和雪板的不斷翻動下,雪質呈漿狀雪形態,雪質發粘、摩擦力增大,初學者在這種雪質上滑行較容易控制滑雪形態,雪質發粘、摩擦力增大,初學者在這種雪質上滑行較容易控制滑雪板;技術好的滑雪者可在滑雪板的底面打蠟,以減小滑行阻力。

  在下了新雪後,如果不用雪道機攪拌和壓實,幾天後會在雪的表面形成一層硬殼。在這種雪上滑行,要求滑行者要有較大的前衝力,以衝破這層雪滑行。這種雪質一般在雪道機無法到達的較高、較陡的滑雪道上,所以要求滑高者有較高技術水平江過在這種又高又陡需要前衝力又大的雪面上滑行,一旦您掌握了駕駛它的本領,看著一塊塊破碎的雪殼在空中飛舞,真是其樂無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