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國學經典品時代美文

  國學是我們中華民族豐富的傳統文化瑰寶,傳承國學有利於提高民族的文化素質,使人們共享中華傳統文化的精髓,接受教育,提升境界。以下是小編整理的的相關資料,歡迎閱讀!

  篇一

  國學是我們中華民族豐富的傳統文化瑰寶,傳承國學有利於提高民族的文化素質,使人們共享中華傳統文化的精髓,接受教育,提升境界。

  學習國學經典可以提高自己的素養,“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修身是一切的根本,欲修其身,先要獲得完善的知識,只有用知識武裝自己,完善自己,提升自己的德行,才能再談家國天下。正所謂千里之行始於足下,再遠大的理想,再美好的打算,在沒有實現之前一定要先把眼前的做好。知識能夠讓你更懂得怎麼了解自己,知道自己的不足之處從而去完善。比如:在工作中,我們要做的不是發怒不是指責,要從自身找不足,或是制定一個短期和長期目標,放在一個顯眼的位置,能夠時時的看到,這樣你就能比較容易的實現目標。

  學習國學經典讓我學會感恩、子曰:“弟子,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這句話的意思是:孔子說:“學生,在家裡孝順父母,在外要敬愛兄長,做事謹慎而誠實,博愛眾人,而親近仁德的人,躬行實踐之後有剩餘的力量,再去學習《詩》《書》等經典。”通過學習國學,我明白了許多人生道理,如對自己的父母應該以感恩的心去對待;對有困難的人應該從樂於助人的心去對待對犯錯的人應該以寬容的心去對待……在一切日常生活言語行為中要小心謹慎,要講信用。孩子從小就被教育要講禮貌,尊敬長輩等。它在教我們如何做一個善良的人、做一個孝順父母的人、做一個有禮貌的人。可以說,國學知識裡面對人生道理彷彿是指

  明人生方向的一個指南針,在你看不清前方時,為你撥開眼前的迷霧,為你指出正確的方向。

  總而言之,在古文經典中,古聖先賢把思想、理念、精神中的精髓傳承給我們,我們頌讀《經典》,能夠聆聽到聖賢的教誨,對我們是莫大的幸事。學貴力行,聖賢文化的學習,貴在把它落實到自己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去,才能從中得到真實的利益。誦讀國學經典潛移默化地塑造著我們的思想和行為。讓優秀的國學經典始終伴隨著我們一路向前,讓我們以自己的實際行動傳承博大精深的中華傳統文化並使之發揚光大。在今後的工作生活中,我們應遵循古聖先賢的教誨,落實到一言一行中。

  國學是我國傳統文化中的意識絢麗的奇葩,他的無窮魅力值得我們長久而深入的探究。

  篇二

  孔子是我國春秋時代的大教育家,他教過的學生不下三千,人們把他和學生上課時的交流記載了下來,這就是《論語》。

  “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這句話講的是學習的方法,它讓我們在學習後再溫習一遍,好好溫習了舊知識後,就會有新的發現,新的體會,就可以當老師了。我想起每到課間或回家後,我都會複習一下當天的內容,每次複習後,就會比以前有更深的理解,更深的體會,可總覺得還是有一些沒想到,所以以後我要常常複習,這一點是很重要的。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這句話告訴我們不要把自己討厭的東西給別人,不要讓別人來做自己所討厭的事。我想起有一次媽媽在我的碗裡舀了很多紅苕,我不想吃,就趕給了爸爸,讀了這一句話後,我在也沒有偷偷地把紅苕趕給爸爸了。我覺得我們應該學習魯迅先生,為自己想的少,為別人想的多,嚴於利己,寬以待人。如果人人都能學習魯迅先生,這世界該多麼的美好,多麼的和諧啊!

  通過學習《論語》,使我明白了:學習要講究方法;遇到困難,就得去克服它;還懂得了“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等道理。

  篇三

  國學是我們民族的印記,是構成我們民族精神的元素。學習國學更能陶冶我們的情操,豐富我們的知識,提高我們的素養。這個暑假我便通過《中華誦》這本書,學習到了許多國學名篇,使我充實了許多。

  “芳心向春盡,所得是沾衣”一句詩將花朵欺凌,沾人衣裳之境描繪出了淡淡憂傷,但卻無一絲浮誇,通俗易懂,令人猶如身臨其境。更令我們體會到詩的高雅、別緻與委婉的特點。

  而駱賓王的《在獄詠蟬》卻詠出了詩人身在獄中無限的苦悶與悲愴“無人信高潔,誰為表我心”更寫出了詩人對自己悲慘遭遇的感慨,抒發了“自己”被誣陷悲憤心情,表達了作者辨明無辜、昭雪沉冤的願望。此時詩人也正如戰國時楚國驅原《離騷》中所說:“世混濁而不分兮,好蔽美而嫉妒”了。

  而我最喜歡的卻是菜根譚中的“水流而境無聲,得處喧見寂之趣;山高而云不礙,悟出有入無之機。”,這句話總是使我思考,讓我體味。只有有了動才有靜的存在,人生亦是如此啊,只有有了誘惑才能體現出人無慾無求的高尚品質;只有身處逆境,才能體現出他的品德是如何;只有有一顆純潔的心,人才不會受外界的干擾導致墮落。“事常知足心常泰,人到無求品自高。”只有這樣人才能不為外物所羈絆,不為浮雲遮雙眼,從而獲得一種超然物外的自在與寧靜啊!而這裡的無慾無求並不是人生的不思進取和漫不經心,也不是心灰意冷和垂頭喪氣,更不是一籌莫展和難掩煩悶的消極態度和庸人哲學。而是告誡人們凡事不必強求,有所不求才能有所追求。

  其實我們也要向創作了這些經典作者們致敬,因為如果沒有他們也就沒有如此精彩的經典了。正如臺灣作家張曉風說過:“在讀書之餘,我們要把最高的敬意歸給歷代作者,是他們把世界上最美的事物記錄了下來。是他們,用精粹簡練的語言替眾生說出了種種感受。是他們,給了整個民族共同的記憶。”

  假如說我們的心田是一塊最普通的土地,那國學經典就是那陽光、暖風和甘露來無時無刻滋潤我們。我們只有多學習、多運用國學經典才能感悟到他博大精深的魅力。正如“雅言傳承文明,經典浸潤人生”一樣。

  就讓我們一起誦讀這些經典將其傳承,併發揚光大。使我們的心靈得到淨化,使我們的世界充滿智慧,讓這美麗的國學之光一直長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