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教版生物七年級上冊複習資料

  生物複習提綱生物是學習各種專業知識和從事各項工作的基本工具。七年級生物有複習內容有哪些呢?下面小編為你整理了,希望對你有幫助。

  七年級下冊生物複習提綱第一章

  1、 植物主要分為四個類群: 藻類 植物、 苔蘚 植物、 蕨類 植物、 種子 植物。種子植物又包括 裸子 植物和 被子 植物。

  2、 自然界是由 有生命 的物體和 無生命 的物體組成的。其中 有生命 的物體叫做生物,根據他們的形態、結構可分為 動物 、 植物 、 真菌 、 細菌 和 病毒 等。除 病毒 等少數生物外,其它所有的生物都由 細胞 構成,因此說 細胞 是生物體 結構 和 功能 的基本單位。

  3、 動物按脊柱的有無可分為 脊椎 動物和 無脊椎 動物。脊椎動物主要包括 魚 類如鯽魚、 兩棲 類如青蛙、 爬行 類如蛇、 鳥 類 如家鴿、 哺乳 類如山羊等。無脊椎動物主要包括 環節 動物如蚯蚓、 軟體 動物如河蚌、 節肢 動物如蝗蟲等類群。

  4、 細菌、真菌、病毒的個體多數體積比較 小 、結構比較 簡單 。

  5、 生物的特徵:1、除病毒外,都由細胞構成;2、能夠生長由小長大;3、從外界不斷地獲得物質和能量,並把體內產生的廢物和沒有利用完的物質排出體外。4、能生殖產生自己的後代;5、有遺傳、有變異;

  6、對外界刺激能夠作出一定的反應;

  6、 沙漠地區動植物種類稀少,是因為那兒缺少 水 ,蘋果不能在南方熱帶地區栽種的主要原因是 溫度 ,海洋深處沒有綠色植物的生存,是因為那兒缺少 陽光 。

  7、 生物體對外界刺激能夠作出一定的 反應 。生物在生活過程中與環境的關係是:生物體都能 適應 一定的環境,也能 影響 環境。海帶在淡水裡無法生存,這說明 生物只能適應一定的環境 。“山清水秀、窮山惡水”,從生物與環境的關係來看,這說明了 生物對環境具有一定的影響 。沙漠中的仙人掌葉變成刺狀,莖膨大可貯藏水分,是仙人掌對 沙漠乾旱環境 的一種適應。

  8、 “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這種現象是由 溫度 引起的。“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描述了 溫度 對鴨生活的影響。

  9、 環境中影響生物生活的各種因素叫做 生態因素 ,它又可分為 非生物因素 、 生物因素 。前者主要包括 陽光 、 溫度 、 水 、 空氣 和 土壤 ;後者主要指 影響某種生物生活的其它生物 。

  10、 用10只鼠婦做實驗而不是用1只鼠婦做實驗的原因是 消除偶然性,使實驗結果真實、可靠。

  11、 研究 生命現象 和 生命活動規律 的科學叫做生物學。20世紀50年代以後,生物學進入了 分子 生物學階段。

  11、 袁隆平 是世界著名的 水稻 專家,他和他的助手們在世界上首次培育出了 雜交水稻 ,該優良品種的主要優點是 產量高 。2001年2月他因此獲得了首屆國家最高 科學技術 獎。

  12、1928年,英國微生物學家 弗萊明 首次發現了一種被稱為 青黴素 的抗生素。

  13、我們的衣食住行都需要生物,說明人類的 生存 和 發展 離不開生物。當今世介面臨的一些重大問題,如: 人口劇增 、 資源貧乏 、 能源危機 、 糧食短缺 和 環境汙染 以及一些嚴重威脅人類生命健康的疾病,這些問題的解決都離不開 生物學 的發展。

  14、科學研究的基本方法有 觀察法 、 實驗法 、 調查法 等。

  七年級下冊生物複習提綱第二章

  1、探索生命必須藉助於 器具 。 顯微鏡 是重要的生物學探究器具。取顯微鏡的方法是一手 握住鏡臂 ,一手 托住鏡座 。

  2、將顯微鏡視野左上方的物象移到中央,玻片標本的移動方向是 向左上方 。使顯微鏡的視野變暗些,要用 平面反光鏡和小光圈 。使視野變亮些,要用 凹面鏡 和 大光圈 。在觀察標本時,若看到中央發亮而周邊黑暗的圓圈,該圓圈是 氣泡 。用解剖針輕壓蓋玻片時,氣泡 會變形,會移動 。

  3、觀察洋蔥鱗片葉表皮細胞,製成的玻片標本是 裝片 。觀察葉片結構,製成的玻片標本是 切片 。觀察血細胞時,製成的是 塗片 。

  4、在顯微鏡下觀察植物細胞的臨時裝片時,看到視野中有一汙點。當用手推動裝片時,視野中的汙點也隨著移動,這時汙點在 臨時裝片 上;如果視野中的汙點不隨著移動,則汙點在 鏡頭 上;若此時轉動目鏡,汙點不動,則汙點一般是在 物鏡 上。

  5、顯微鏡各部分的結構不同,功能也不相同。其中目鏡的功能是 觀察 ;轉換器的功能是 轉動鏡頭 ;通光孔的功能是 通過光線 ;載物臺的功能是 放置玻片標本。

  6、在轉動粗準焦螺旋,使物鏡下降時,眼睛一定要看著 物鏡 ,以免物鏡碰到玻片標本。

  7、在製作臨時玻片標本的過程中所需要的器具有 載玻片 、蓋玻片 、滴管 、乾淨紗步 、鑷子 、刀片 。製作的基本步驟:淨片,即用潔淨的紗布擦淨 載玻片 和 蓋玻片 ;滴液,即 在載玻片中央滴 一滴清水 或其它液體;取材,用鑷子夾取一小塊 薄而透明 的生物材料放到載玻片上,用 鑷子 將其展平;蓋片,用 鑷子 夾起 蓋玻片 使其一邊 接觸水滴 然後輕輕蓋在生物材料上;用 吸水紙 吸去多餘的水。所觀察的材料有時需要 染色 。染色,從 蓋玻片 的一側滴加染液,另一側用 吸水紙 吸引;鏡檢,把制好的 臨時玻片標本 放到顯微鏡的 載物臺 上進行觀察。

  8、用顯微鏡觀察材料時,所看到的物像是 倒像 ;物像的大小是材料大小的 目鏡倍數×物鏡倍數 倍。

  9、科學探究的一般方法通常包括: 提出問題 、 作出假設 、 實驗 、 得出結論 、 表達交流 等方面。

  10、科學探究的基礎是: 提出問題 、 作出假設 ;獲得事實和證據的多種途徑是: 觀察 、實驗 、 調查 等;得出結論的重要過程是: 推理 、 判斷 。

  11、 假設 是對生產和生活中發現的問題的一種可能的 解釋 ,驗證假設的基本途徑是 實驗 ,其中要包括 制定計劃 、 實施計劃 等方面。實驗變數是實驗過程中 變化 的因素。在對照實驗中,除了實驗變數 不同 外,其它因素 都相同 。

  12、 科學探究 是探索生命的重要方法,是人們 主動獲取 科學知識、認識世界的重要途徑之一。

  七年級下冊生物複習提綱第三章

  1、生物體的各項生命活動是以 細胞 的各種生命活動為基礎的,細胞是生物體的 結構 和 功能 的基本單位。

  2、在顯微鏡下觀察到植物細胞的基本結構分別是 細胞壁 、 細胞膜 、 細胞質 、 細胞核 。人和動物細胞的基本結構都具有 細胞膜 、 細胞質 和 細胞核 。與植物細胞相比,人和動物細胞不具有 細胞壁 、 中央大液泡 、 葉綠體 。人體

  和動物細胞基本相似的是 基本結構 。

  3、細胞核近似 球 形,它是細胞中 遺傳物質 的主要存在場所。在每種生物體細胞中,染色體的 形態 、 結構 、 數量 都是一定的。它的主要成分是 蛋白質 和 DNA 。染色體中主要的遺傳物質是 DNA , 它DNA能 傳遞遺傳資訊 ,並能控制 生物體的形態和生理特性 。在細胞核中,儲存遺傳資訊的載體是 染色體 。

  4、植物細胞和動物細胞中都含有線粒體,這說明它們可進行 呼吸作用 。在生命活動旺盛的細胞中,能緩慢移動的是 細胞質 。

  5、擠壓水果得到的果汁主要來自細胞結構中的 液泡 。植物細胞生長過程中變化最明顯的是 液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