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學習心得格式

  通過技術學習,我深深感到現代化教學技術的科學性和優越性,將資訊科技用於教學中,教師能省時省力,學生能根據直觀演示輕鬆地獲取知識,從而提高教學效益。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整理的,歡迎大家閱讀。

  篇1

  全面實施資訊科技素質教育,全面實施資訊科技課程改革是當前教育領域的一場深刻變革,作為這場變革中站在第一線的我在不斷地學習新課標,嘗試著正確領會新課標的精神和理念,期望能更好地應用於教學實踐,為資訊科技課程建設儘自己的微薄之力。看了那篇文章我覺得有所感觸,所以又去看了有關的知識現把學到的知識和大家一起來學習。

  新課程改革的重點之一是如何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變革,學習方式的變革迫在眉睫!它關係到我們的教育質量,關係到師生的校園生活質量。我們今天必須倡導新的學習方式,是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的學習方式。這也是實施新課標最為核心和最為關鍵的環節。新課標強調師生互動、互教互學。

  引用沃德的一句話說“平庸的老師傳達知識;水平一般的老師解釋知識;好的老師演示知識;偉大的老師激勵學生去學習知識。”教師們都明白這樣一個道理:要想讓學生學到東西,學生自己得渴望學習,而不是要老師逼著學。實現這一學習目標的惟一辦法就是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擔任主角。任何老師都不能讓人學好,學生必須願意學習,而且努力學習才行。新課程理念認為學習是一項參與性的活動。學生學習的方式是實踐——不斷實踐,直到學習成為他們的第二本性為止。而無論是自主學習還是合作學習亦或是探究學習體現的正是學生親身的體驗和實踐。聽新課標指導下的老師上課,你會明顯地體會到他們很少這樣做:在課堂上滔滔不絕地講,讓學生把每天的講話記錄下來。相反,讓學生主動學習的觀念似乎是頭腦中根深蒂固的理念,自然而然的行為。運用蘇格拉底式的教學原則,向學生提問,鼓勵學生討論,對話和辯論,希望學生去思考、推理和交流,其目的是給學生足夠的機會去嘗試:體驗成功,品嚐失敗,得到提高和進步。這種方法給學生傳達出資訊是:教師尊重學生的意見,而且相信學生的能力。有一句古話說,如果你認為他們行,他們就行。

  多年來,學生已習慣於教師講、學生聽、做筆記、課後背。如何讓學生“動”起來,老師們確實動了一番腦筋,可當學生真的“動”了起來以後,新的問題又出現了,學生積極參與學習,課堂氣氛空前活躍,學生提出各式各樣的問題,有些甚至是令人始料不及的,課堂紀律難以控制,教學任務難以完成,最令人擔心的是考試怎麼辦?課改使學生思維變得活躍了,他們的自我意識增強了,甚至敢於向教師挑戰,教師得放下架子,學會蹲下來欣賞學生,學會換位思考,有勇氣承認自己有不懂的地方,願意與學生共同探討。因此一節課,無論怎麼準備,都不會盡善盡美,課堂上會發生很多事先無法預知的情況,有時教學任務沒有完成,這是很正常的,但學生在某一方面獲得了充分的發展,就應當肯定。

  新教材最大的特點是它的開放性,並且採用了現在比較流行的任務驅動模式來設計教材。學生並非空著頭腦進入教室,在日常生活中,在以往的學習生活中,他們已經形成了廣泛而豐富的經驗和背景知識,從自然現象到農家生活、社群活動,他們幾乎都有自己的看法。而且,有些問題即便他們還沒有接觸過,沒有現成的經驗,但當問題一旦呈現在面前時,他們也可以基於相關的經驗,依靠他們的認知能力形成對問題的某種解釋,這並不是胡思亂想,而是從他們的經驗出發來推出的合乎邏輯的假設。所以,教師的備課不僅要備教材,而且要備學生。教師從學生的經驗出發,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從問題情境出發,引導學生探究學習、體驗學習。這樣的課堂學習才有的放矢。然而這種全新的編排體例和教學要求上的變化,與教師教學習慣產生強烈的衝突,矛盾日益突出。但我們卻堅信有了矛盾才會有改變、有進步教材只是一個載體,需要每一個教師去挖掘,去創造。教學是一個再創造的過程,是對課程的不斷髮展、不斷豐富的過程。新課程的理念告訴我們拿到教材後,千萬不能就教材“教”教材,而是利用教材組織各種各樣的活動,根據學生髮展的需要對教材進行調適和重組。由於強調開放式教學,課程資源的開發就提到日程,教材已不再成為惟一的課程資源了。這就要求教師學會尋找、開發、製作、整合教學資源和資料。教師在執行新課程計劃中,開發利用校內外的一切課程資源,來豐富教學內容。

  篇2

  在我們的仔細聆聽中,我們期盼已久的培訓學習在我們的戀戀不捨中敲響了結尾的鐘聲,

  對於這幾天的培訓課程,我想我只能用受益匪淺這四個字來形容了。老師們的博文廣識、生動講解、精彩案例無不在我的腦海裡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只恨自己才疏學淺、文筆糟糕,不能夠將所有的感觸都通過文字顯然於紙上。但是我還是盡力絞盡腦汁,以祈求能將培訓完後心中所想所獲能表達出來。

  計算機實訓在不知不覺中就結束了,我感覺自己還有好多東西要學,還有好多的東西不懂呢!每次實訓我都感覺學到了好多東西!因為是一天到晚的不間斷訓練,所以記的會非常牢固。不像平時上課,每上兩次的理論課卻只有60分鐘的實際操作。在課上,有老師在前面演示我們都還能跟著做,可輪到我們獨立完成的時候,因為實際操作的少,早就忘光了!我很感謝學校有實訓這樣的安排,對我們計算機水平的提高發揮著重要作用!還要感謝我們的王老師和有梅老師,老師很溫柔們,也很有耐心,即使老師講了很多遍的問題,我們不會,老師還是會走進我們給我們耐心的指導,還給我們講一些學習計算機的方法,讓我們知道自己在哪方面不足,需要加強,也讓我們瞭解到哪些需要認真的學習,那些是重點,不是沒有方向的亂學一通,什麼也學不好!

  經過這次的實訓,我的的確確的感受到了計算機在我們生活中工作中的運用,這些軟體、程式能讓我們提高工作的效率,更直觀更便捷的切入主題,

  這次我們學習的是資料路的原理及應用的各方面知識,由老師帶著我們不斷操作。能有效的組織、管理和共享資料庫資訊,我覺得學習了這個,對我參加工作後製表、建立查詢、資料分析和材料演示都有很大的作用,這樣,我們能更清楚的瞭解資訊並進行分析。當然,在學習的過程中並不是一帆風順的,在這之中,因為要操作的東西很多,有時錯一步,後面的結果就無法顯示,而自己的計算機又太差,根本檢查不出來是哪裡出了錯!這時候,老師都會耐心的過來幫助我,我很感謝有梅老師和王老師,也很感謝學校能安排這麼優秀的老師們來教我們!只是我個人太頑皮,有很多東西老師講了有的我也沒能記住,我想在此說一句:老師,你們辛苦了!

  一個星期的實訓課很快結束了,我發現我對計算機有了新的認識,以前只知道玩遊戲、娛樂和簡單的應用。通過這次的實訓,我瞭解到,要真真正正的掌握計算機還不是一件簡單容易的事兒,但真正掌握後,它帶個我們的將是無窮的便捷與科技,我喜歡高階便捷的生活。我希望我能做計算機這個萬能機器人的主人而不是奴隸,我會努力加油的!感謝學校,感謝老師給我的幫助,讓我的思想、技能又上了一個臺階!感謝!加油!

  篇3

  為提高教師教育技術水平,促進教師專業能力的發展,貫徹執行教師繼續教育的相關政策,我校開展了資訊科技學習活動,通過學習,我深深感到現代化教學技術的科學性和優越性,將資訊科技用於教學中,教師能省時省力,學生能根據直觀演示輕鬆地獲取知識,從而提高教學效益。本人經學習有以下體會:

  一、掌握資訊化教育技術是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

  資訊化是社會發展的趨勢,資訊化的水平已經成為衡量一個國家現代化水平和綜合國力的重要標準,教育資訊化是其中的一個部分,大力促進教育資訊化已成為教育發展的潮流。作為一名教師,應適應社會發展的趨勢,把握現代化資訊教育技術,是跟上時代發展的步伐、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

  二、把握資訊化教育技術是提高教學效益的需要

  將資訊化教育技術應用於教學中,有助於教師整合教育資源,有助於提高教師的專業水平。資訊教育技術是新型的科學教育技術,能彌補陳舊教學中的不足,傳統的教育手段費時費力,不利於學生在輕鬆的狀態下把握知識,不利於提高教學效益。只有充分把現代化資訊教育技術用於教學中,才能提高教學效益。

  三、積極應用資訊化教育技術是提高教學技能的需要

  實踐是學習的目標,也是提高應用能力的手段,教師只有在實踐中充分利用現代化資訊教育技術,才能在應用中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才能在不段總結經驗、吸取教訓中學習並提高自身教育技能。

  四、終身學習是使自己得到可持續發展的途徑

  社會在不斷進步發展,資訊化技術也在不斷更新,作為一名教師,如果止步不前,那麼就不能適應教育發展的需要,就不能勝任教育工作,要認清形式,勇於挑戰,樹立信心,不斷學習,用新知識和新技術來完善自身素質,用教育技術進行終身學習,實現自身教育水平得到持續發展,在不同階段都能勝任教學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