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校園欺凌視訊後的心得體會

  校園欺凌行為在中小學校園裡頻頻發生,相當一部分學生直接或間接受到校園欺凌的衝擊,使其產生生存的危機感和焦慮感,嚴重影響學生的健康成長。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給大家作為參考,歡迎閱讀!

  篇1

  學校要反思。當前“唯分數論”的功利主義盛行,一些學校一昧追究高分數,卻忽視了對學生如何做人處世、關愛他人、理智地把握自己的行為等人格的培養,更談不上根據女性特點對女生進行行為教育,學校思想品德教育陣地長期空虛,致使一些不良思想和行為習慣乘隙而入。加上應試教育使一些“差生”不被重視甚至受歧視,在感情的衝動下,心裡積蓄的情緒容易借暴力渠道發洩。除此之外,學校還存在管理不嚴、教育不力的問題。一些學校擔心校園暴力事件敗壞學校的聲譽,出了事能捂則捂,息事寧人,更不願採取嚴厲的措施。女生校園暴力事件多數發生在學校寄宿學生身上,這暴露出一些學校的管理缺位。

  家長要反思。現在的中小學生,絕大多數是獨生子女,嬌生慣養。一些家長過分溺愛孩子,缺乏對孩子進行責任、義務和愛心等方面的教育,許多孩子是非不分,形成了自私、冷酷的性格。有些家長怕孩子吃虧,向孩子灌輸以牙還牙、以暴制暴等錯誤觀念。一些家長自身行為失範,五毒俱全,不以為恥,反以為榮,潛移默化中教壞了自己的孩子。有些家長一頭鑽到錢眼裡,對孩子不管不顧,等到發現自己的孩子變壞了,已悔之晚矣。一些家庭或家境貧寒,或暴力不斷,或父母離異,孩子享受不到溫飽的生活和家庭的溫暖,加上平時缺乏關懷、幫助、引導和管教,很容易走上歧路。

  社會要反思。時下,影視劇、網路遊戲、文學作品、卡通漫畫……等等充斥著“有仇必報”、“暴力至上”的觀念,時時刻刻影響著孩子們的思想。在一些影視劇中,少女經常是欺凌弱者、語言粗魯、刁蠻任性的形象,這些不良行為甚至經常表現在劇中正面人物的身上,使一些女學生觀看後錯誤地以為,欺辱別人是一種快樂的行為,甚至是英雄的行為。再者,物慾橫流的社會現實不乏弱肉強食的例子,也無形中成為了缺乏辨別是非能力的孩子心目中的價值標杆,使孩子誤以強權、暴力為正道,加以刻意模仿。從而導致了校園欺凌事件的發生。

  篇2

  校園是我們學習的地方,是教育我們成才的地方,但屢見不鮮的校園暴力欺凌卻打破了校園應有的寧靜。校園暴力欺凌嚴重危害青少年的身心健康,破壞正常的教學秩序和和諧校園的建設。

  校園欺凌主要表現為以下幾種形式:索要錢物,不給就威逼利誘、暴力脅迫、以大欺小 以眾欺寡 、為了一點小事大打出手、同學間因“義氣”之爭,用暴力手段爭長論短、不堪長期受辱,以暴制暴,衝動報復 、帶有黑社會性質的團伙等等,那麼,暴力欺凌事件的後果將怎樣?

  公安機關根據其後果不同分為毆打他人,故意傷害。毆打他人依據《治安管理處罰法》處理,屬於治安案件;而故意傷害則是依據《刑法》處理,屬於刑事案件。但無論哪種案件,最終的結果都是違法者人身自由受到限制,名譽受到影響,金錢受到損失;對違法人員的危害是巨大和不可挽回的。

  第一、人身自由受到限制。受到拘留處罰的,要送拘留所執行。受到拘役和有期徒刑刑罰的,要在監獄或看守所服刑。

  第二、金錢受到損失。金錢損失主要包括***和賠償兩部分。毆打他人的依據《治安管理處罰法》的規定最高可處1000元***,故意傷害的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要判處罰金。賠償是指對受害人進行賠償,專案包括醫藥費、護理費、營養費、誤工費、交通費等。******罰金***加上賠償就是打架的金錢成本。

  第三、名譽受到損害。毆打他人依據《治安管理處罰法》的規定,根據情節的不同,違法人員要受到一日以上,十日以的下的行政拘留處罰;犯故意傷害罪,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規定,根據傷害程度的不同,要受到拘役,管制和有期徒刑,案底將留存公安系統,在全國任何一臺接入公安專網的計算機都能查到,這樣必然對升學、工作及從事經濟活動產生影響。

  校園,本該是一方淨土、文明的殿堂。然而,同學之間因瑣事引發的校園暴力給寧靜的校園蒙上了一層陰影。對比,我們真誠的呼籲廣大同學:涵養理智,莫讓美好的青春蒙受衝動的懲罰!

  篇3

  治理校園欺凌需要學校發揮主體作用,這是必須的,學校是擔當學校安寧、和諧秩序的第一責任人,需要制定完善預防和處理校園欺凌的制度、措施,建立校園欺凌事件應急處置預案,明確相關崗位教職工預防和處理校園欺凌的職責; 要加強校園欺凌治理的人防、物防和技防建設,充分利用心理諮詢室開展學生心理健康諮詢和疏導,等等。但是,治理校園欺凌不能只靠學校單打獨鬥,還需要全社會共同努力,需要建立“聯合部隊”。

  這支聯合部隊包括三個內容,一是家長部隊,孩子在學校欺負人,家長是責任擔當人,對於暴力孩子的家長,我們要加強教育引導,幫助家長學會教育孩子,讓孩子走出暴力陰影,家長部隊很重要,直接關係暴力孩子的轉化。二是社會司法部隊,就是我們必須在校園建立校園警察,一方面,對校園欺凌現象形成震懾; 一方面,及時對校園欺凌現象進行制止。同時,我們要建立司法教育強化培訓班,對暴力孩子進行強制教育。三是剷除社會暴力文化部隊。校園欺凌誕生的土壤來源於社會暴力文化,如暴力影視暴力文化,遊戲暴力文化,暴力文學,等等,我們應該建立一支剷除社會暴力文化的部隊,對於有暴力文化的影視、遊戲、視訊、文字進行清除,剷除校園欺凌誕生的土壤。

  校園欺凌現象誕生於家庭和社會,危害於學校,治理這種現象,必須從學校開始順藤摸根,剷除根源。

  篇4

  諧校園是一份安全感。即使烏雲蓋天,暴雨傾瀉,雷電咆哮,只要在學校裡,就像一個庇護所,是一個晴天。

  同學之間噓寒問暖,“你的衣服溼漉漉的,我伴你到校務處弄乾吧!”“不用怕雷聲,我媽說下雨的時候,是天上的星星替我們照相。”老師細心地替小學生拭乾頭上的雨,工友站在門前,替沒打傘的同學撐著走進玻璃房。

  暴雨稍停,涼風送爽,聖母像下的百合花高雅地綻放,毫不吝嗇美貌。“牡丹雖好,尚要綠葉扶持。”花叢中沒有雜亂無章的小草,小草都是青蔥的,茁壯的。這並沒有窮凶極惡的老鼠,只有去蕪存菁下的和諧,自然。

  經過聖母像,就走到中學操場。那裡一早就進行著,各式各樣的比賽。同學們如士兵般投入備戰狀態,有的吶喊,為自己的隊友打氣,譜出一段又一段雄壯而歡悅的多重奏,彼此鼓勵,掌聲不是隻屬於勝方。

  前一陣子,香港各校出現校園欺凌事件。曾記起希臘哲學家亞里士多德說過:“不必計較他的為人,要可憐的是他這個人。”無論被欺凌者是否罪有應得,我們也應阻止校園暴力的發生,幸好正義的同學永遠都會站出來。其實欺凌者更需要幫助,與其冤冤相報,不如齊心協力,共同創立一個和諧的校園。

  和諧的校園,並不是徒具優美諧鄣幕肪,而是上至師長,下至同學校工,彼此都有一份關心,一份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