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安置殘疾人就業是企業有效稅務籌劃的切入點

  殘疾人是指在心理、生理、人體結構上,某種組織、功能喪失或者不正常,全部或者部分喪失以正常方式從事某種活動能力的人。殘疾人包括視力殘疾、聽力殘疾、言語殘疾、肢體殘疾、智力殘疾、精神殘疾、多重殘疾和其他殘疾的人。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對殘疾人勞動就業統籌規劃,為殘疾人創造勞動就業條件。殘疾人勞動就業,實行集中與分散相結合的方針,通過多渠道、多層次、多種形式,使殘疾人勞動就業逐步普及、穩定、合理,並在稅收上給予優惠政策。

  一、用人單位安置殘疾人就業的稅收優惠政策

  ***一***企業所得稅

  用人單位***含機關、團體、企業事業單位和民辦非企業單位,下同***安置殘疾人員的,在按照支付給殘疾職工工資據實扣除的基礎上,可以在度終了進行企業所得稅年度申報和彙算清繳時,按照支付給殘疾職工工資的100%加計扣除。

  1.虧損單位適用殘疾人工資加計扣除政策

  用人單位實際支付給殘疾人的工資加計扣除部分,如大於本年度應納稅所得額的,超過部分本年度和以後年度均可扣除;虧損單位適用上述工資加計扣除應納稅所得額的辦法;用人單位在執行上述工資加計扣除的同時,可以享受其他企業所得稅優惠政策。

  2.享受殘疾人工資100%加計扣除的條件

  用人單位享受安置殘疾職工工資100%加計扣除應同時具備如下條件:依法與安置的每位殘疾人簽訂了不少於1年的勞動合同或服務協議,並且安置的每位殘疾人在單位實際上崗工作;為安置的每位殘疾人按月足額繳納了單位所在區縣人民政府根據國家政策規定的基本養老保險、基本醫療保險、失業保險和工傷保險等社會保險;定期通過銀行等金融機構向安置的每位殘疾人實際支付了不低於單位所在區縣適用的經省級人民政府批准的最低工資標準的工資;具備安置殘疾人上崗工作的基本設施。

  ***二***城鎮土地使用稅

  對在一個納稅年度內月平均實際安置殘疾人就業人數佔單位在職職工總數的比例高於25%***含25%***且實際安置殘疾人人數高於10人***含10人***的單位,可減徵或免徵該年度城鎮土地使用稅。具體減免稅比例及管理辦法由省、自治區、直轄市財稅主管部門確定。

  ***三***增值稅和營業稅

  對安置殘疾人的單位,實行由稅務機關按單位實際安置殘疾人的人數,限額即徵即退增值稅或減徵營業稅的辦法。

  1.退還增值稅或減徵營業稅的條件

  首先,上述增值稅優惠政策僅適用於生產銷售貨物或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勞務取得的收入佔增值稅業務和營業稅業務收入之和達到50%的單位,但不適用於上述單位生產銷售消費稅應稅貨物和直接銷售外購貨物以及銷售委託外單位加工的貨物取得的收入。上述營業稅優惠政策僅適用於提供“服務業”稅目***廣告業除外***取得的收入佔增值稅業務和營業稅業務收入之和達到50%的單位,但不適用於上述單位提供廣告業勞務以及不屬於“服務業”稅目的營業稅應稅勞務取得的收入。其次,分別核算上述享受稅收優惠政策和不得享受稅收優惠政策業務的銷售收入或營業收入,不能分別核算的,不得享受本規定的增值稅或營業稅優惠政策。

  2.退還增值稅或減徵營業稅的籌劃

  首先,兼營享受增值稅和營業稅稅收優惠政策業務的單位,可自行選擇退還增值稅或減徵營業稅,一經選定,一個年度內不得變更。其次,如果既適用促進殘疾人就業稅收優惠政策,又適用下崗再就業、軍轉幹部、隨軍家屬等支援就業的稅收優惠政策的,單位可選擇適用最優惠的政策,但不能累加執行。

  3.退還增值稅或減徵營業稅的限額

  實際安置的每位殘疾人每年可退還的增值稅或減徵的營業稅的具體限額,由縣級以上稅務機關根據單位所在區縣***含縣級市、旗***適用的經省***含計劃單列市***級人民政府批准的最低工資標準的6倍確定,但最高不得超過每人每年3.5萬元。

  4.退還增值稅或減徵營業稅的方法

  主管國稅機關應按月退還增值稅,本月已交增值稅額不足退還的,可在本年度內以前月份已交增值稅扣除已退增值稅的餘額中退還,仍不足退還的可結轉本年度內以後月份退還。主管地稅機關應按月減徵營業稅,本月應繳營業稅不足減徵的,可結轉本年度內以後月份減徵,但不得從以前月份已交營業稅中退還。

  二、用人單位安置殘疾人就業實行備案管理

  用人單位應在年度終了進行企業所得稅年度申報和彙算清繳時,向主管稅務機關報送資料,辦理享受稅收優惠的備案手續。包括與殘疾人簽訂的勞動合同或服務協議;繳納社會保險憑據;實際支付工資憑據;已安置殘疾職工名單;《殘疾人證》或《殘疾軍人證》影印件;具備安置殘疾人上崗工作的基本設施和主管稅務機關要求提供的其他資料。

  用人單位逾期未參加殘疾人按比例就業情況稽核認定的,視作未安排殘疾人就業,由主管地稅機關依法按照實際在職職工人數確定應繳納保障金數額,並對未繳或少繳的保障金予以追繳。對於虛報或未正確申報職工人數和安置殘疾人就業人數的用人單位,由主管地稅機關依法按照實際在職職工人數和安置殘疾人就業人數確定應繳納保障金數額,並對未繳或少繳的保障金予以追繳。

  三、安置殘疾人就業未達到規定比例需要繳納保障金

  ***一***殘疾人保障金的徵繳範圍與徵繳標準。殘疾人就業條例規定,用人單位安排殘疾人就業的比例不得低於本單位在職職工總數的1.5%,具體比例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根據本地區的實際情況規定。用人單位安置殘疾人就業達不到規定比例的,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履行保障殘疾人就業義務,即用人單位安排殘疾人就業達不到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規定比例的,根據地方有關法規的規定,按照年度差額人數和上年度本地區職工年平均工資計算繳納用於殘疾人就業的專項資金。例如,大政辦發[2008]103號規定,大連市行政區域內的用人單位,均須按本單位在職職工總數1.7%的比例安排殘疾人就業,不足50人的單位,原則上應安置1名殘疾人就業,安排未達到比例的,依法繳納殘疾人就業保障金;各用人單位每少安排1名殘疾人就業,應按統計部門公佈的本地區職工年平均工資繳納保障金;按規定就業比例安排殘疾人不足1人的單位,根據實際差額比例繳納保障金。保障金計算公式:

  應繳納保障金=***用人單位在職職工總數×1.7%-用人單位已安排殘疾職工總數***×本地區職工年平均工資。

  ***二***殘疾人保障金的稽核認定。各級殘疾人就業服務機構負責用人單位殘疾人按比例就業情況的稽核認定。每年稽核期內,用人單位須攜帶用人單位工資手冊***或工資明細表***、社會保險繳費明細表,到所在地殘疾人就業服務機構辦理稽核,並填寫《殘疾人按比例就業單位登記表》;已安置殘疾人的用人單位,還須攜帶用人單位與殘疾職工依法簽訂的1年***含1年***以上《勞動合同》、中國殘聯制發的《殘疾人證》或《殘疾軍人證》,填寫《在職殘疾人登記表》。殘疾人就業服務機構根據稽核情況為用人單位開具繳費通知單,並加蓋稽核單位印章,用人單位據此在企業在所得稅前列支。

  逾期未參加稽核的用人單位,視作未安排殘疾人就業,殘疾人就業服務機構可核定用人單位在職職工總數,確定應繳保障金數額。

  用人單位因政策性虧損等原因,確需減免“保障金”的,由單位提出申請,報同級財政部門和殘疾人聯合會,經財政部門會同殘疾人聯合會審批後,可以給予減免照顧,未經批准,逾期不交者,可對逾期不交的部分按日加收5‰滯納金。

  四、安置殘疾人就業是企業有效稅務籌劃的切入點

  用人單位根據省級人民政府規定比例,實際安排了殘疾人就業,即可不用繳納殘疾人就業保障金,而將其用於給殘疾人發放工資、繳納社會保險等,對企業來說沒有多支付一分錢,卻可以享受企業所得稅加計扣除、城鎮土地使用稅減免和退還增值稅或減徵營業稅的稅收優惠政策。因此,安置殘疾人就業即貫徹落實了《殘疾人保障法》、解決了殘疾人生活、緩解了社會壓力,又樹立了用人單位的光輝形象、增加了自身的盈利水平與社會經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