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採訪與寫作論文

  新聞就是新近發生的實事的報道,電視是媒體傳播新聞最常用的途徑。下文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的範文,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篇1

  淺談民生新聞的採訪與寫作

  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越來越多的民生問題不斷湧現,國家出臺的一些解決民生的問題需要媒體向民眾傳達,百姓也需要一個平臺表達自己的訴求,這為民生新聞提供了巨大的需求空間。筆者就民生新聞的採訪與寫作談談自己的看法。

  一、採訪上要做足準備

  採訪是新聞報道的基礎和前提,有了成功的採訪,才會有鮮活動人的新聞,採訪的成功與否直接決定著新聞作品的質量。

  第一,採訪的視角要落在百姓最關心問題上。民生即民眾的生計,民生新聞顧名思義,就是指從百姓日常生活中採寫出來的新聞。堅持以人為本,構建和諧社會的執政理念要求新聞工作者,始終把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老百姓最關心的,最期待解決的問題就是我們報道的重中之重。例如,加強農村義務教育,進城務工子女上學難的教育問題;高校畢業生就業等問題;醫療改革問題;養老等問題,既是老百姓關心的,也是政府亟待解決的問題。

  第二,選擇具有典型意義和相對重大的事件報道。在百姓的生活中,每天都發生各種紛繁複雜的事件,記者不可能對每件事都逐一報道。應該選擇群眾普遍關注的,議論最多的典型事件進行報道。例如,《黑河日報》接到部分居民反映,小區經常出現停水的問題。這是一件關係居民日常生活的大事。記者深入調查採訪,發現是該區域自來水管網老化。經過報道,該小區居民飲用水得到改善。

  第三,做好採訪前準備。採訪前一定要對與採訪物件有關的材料和背景進行了解, 對採訪物件的環境和生活狀況進行大致掌握, 並把採訪中的問題一一寫在採訪本上, 為採訪做好準備,避免採訪中出現遺漏。

  第四,抓住新聞細節。在民生新聞的採訪中,要抓住採訪物件周圍的環境,採訪物件的表情和心理狀態,只有這樣,才能反映出新聞人物的內心世界,才能做到以情動人。記者採訪過一位常年資助貧困學生,自己靠撿垃圾生活的大爺。記者注意到一個細節,辛苦撿了一天垃圾的大爺始終帶著笑容,一個樸實,無私的形象躍然紙上。

  第五,有針對性地提問。在民生問題採訪過程中,要根據不同的採訪物件,提不同的問題,或者說對不同的人群要採取不同的提問。一般規則是問全域性性的問題就找有關領導或工作人員,要問點上的情況就找基層普通幹部、群眾,要問知識性的事情就找專家學者。

  第六,對待採訪物件要真誠。記者和被採訪者通常不認識,要在短時間內取得對方信任,讓人拿出掏心窩子的話,記者要拿出更多的真誠。在民生新聞中,採訪物件通常是生活在社會最底層的人。因此,記者一定要放下架子,本著一顆尊重他人的心對待被採訪者,他會很信任你,放下戒備的心理,如實的把事實和自己的觀點表達出來。

  二、寫作上要狠下工夫

  民生新聞是為百姓服務的,因此,在寫作上要貼近百姓。既要把握政治性,又要富於人情味。不要拘泥於傳統的新聞寫作方式、方法,應在報道的故事性、創新性等上面狠下工夫。

  第一,把握政治性。民生新聞雖然報道的是老百姓身邊發生的事,但每件事都有詮釋他的政策法規。民生新聞一定要弘揚主旋律,反映健康的,正確的民意,實現以報道育人的目的。

  第二,帶著感情寫。民生新聞來自市井鄉情、來自群眾,報道的絕不是家長裡短。而是通過一個人、一件事反映出時代的特色,反映出震撼人們心靈的東西。作者只有先感動自己,才能感動讀者。

  第三,新聞故事化。“講故事”無疑是民生新聞報道形象化的一種很好手段。也是記者在新聞寫作中運用的越來越多的一種方式。講故事不僅關注事件的結果,更重視新聞事件的過程,注重展現新聞故事情節,挖掘人物的內心情感,捕捉細節,從而增強報道的客觀性與可讀性,使新聞充滿人情味。記者以一種講故事的新聞敘述方法,並在“故事”中提煉出思想主題,將新聞性與故事性有機結合,使新聞充滿現場感和人情味。

  第四,用百姓的語言。民生新聞就是要把身邊發生的事情通俗易懂地告訴百姓,讓他們知道事件經過,明辨是非曲直。因此,必須用百姓語言寫百姓心思,說老百姓能夠認同的話和理,讓群眾愛讀愛看,讓讀者喜聞樂見,才能實現最佳的報道效果。決不能把語言概念化、口號化,要擺脫所謂專業、晦澀難懂的文風

  第五,注重細節描寫。細節描寫包括外貌細節、行動細節、心理細節、語言細節等。外貌細節描寫可以反映人物的精神風貌,生動的細節描寫可以給讀者留下深刻印象。黑河日報有一篇報道《樑老的鍛鍊經》開篇寫道,“面板紅潤,零星的皺紋,真不敢相信這是位91歲的老人。”短短二十幾個字,一位經常鍛鍊身體,樂觀向上的老人形象展現在讀者面前。不同人物的語言風格是不同的,語言的細節描寫就是為了使人物更加鮮明,具有個性。行動細節具有現場感,真實感,讀者可以從人物動作的變化窺視其心理活動。

  民生新聞是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新聞內容,民生新聞的傳播對於弘揚社會主義榮辱觀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作為新聞工作者,應該深入基層,貼近各界群眾,以滿腔的熱情關注民生,努力使民生新聞報道成為黨和政府與人民群眾心手相連的一座橋樑。

  篇2

  議電視新聞採訪寫作技巧

  摘 要:新聞就是新近發生的實事的報道,電視是媒體傳播新聞最常用的途徑,由於它圖文並茂,表現力強,便於口說耳聽,優勢比較突出,給受眾帶來的是耳目一新的直觀影響,讓受眾一目瞭然,老百姓容易接受和理解,在所有新聞傳播中佔有一席之地。那麼如何在這稍縱即逝的熒屏上傳遞大量具有價值的資訊,這就要求從事電視新聞採訪的工作者具備較高的採寫水平,掌握一定的採寫技能。

  關鍵詞:電視新聞;採寫;技巧

  在媒體中有這樣的說法,“七分採,三分寫”,說的就是我們在從事新聞採訪活動時,要把重點放在現場採訪上,儘量獲取第一手資料,掌握現場的情況,收集大量資訊,為接下來的寫稿打下堅實的基礎。我們在拿到一個採訪報道題材或到達一個突發事件的現場後,首先就是要尋找新聞當事人或現場目擊者,從他們手中或口中獲取有價值的資訊。要做到準確及時,儘量挖掘新聞背後的故事,為下一步的寫作奠定基礎。

  電視新聞注重的是畫面和解說詞,我們先來說說畫面的拍攝技巧。畫面拍攝首先要講究用光,根據不同的環境來調整攝像機,要保證畫面清晰,色彩自然真實,讓受眾嘗心悅目。第二要選擇拍攝的角度,一般的拍攝順序就是遠、中、特。遠就是遠景,向觀眾交代新聞事件現場的整個蓋帽。

  中就是中景,拍攝的是部分現場情況,讓觀眾初步瞭解新聞事件的情況。特就是特寫,也就是人們常說的來的特寫,在拍攝這類鏡頭時,鏡頭一定要穩,抖動或搖晃都是不符合拍攝要求的。對於我們電視新聞記者來說,畫面的拍攝很重要,因為它也向受眾傳遞了大量資訊,他不僅是一幅圖,一幅畫,同時也傳遞了豐富的人文關懷以及人間冷暖。現場採訪結束後接下來的工作就是寫稿子。

  有了豐富的資料,寫稿就是輕易而舉的事情,只要現場採訪仔細了我們就有信手拈來的感覺。寫新聞擬標題很關鍵,因為標題是吸引受眾眼球,奪人眼目的最關鍵環節。我們在調查中發現,編輯在編稿,觀眾在看新聞時,一般只看新聞標題,不會全文通讀。所以我們在寫新聞稿件時,一定要擬好標題,要一針見血、簡明扼要的用十多個漢字把整條新聞的意義進行高度濃縮,觀眾一看就大概能明白新聞的90%。

  導語是新聞的開頭部分,由導語、主體和結尾組成,緊接在訊息頭的後面,是整個新聞中的核心環節,一般以簡要文字突出最重要、最新鮮或最具吸引力的事實,是把握和掌控新聞全篇的關鍵環節和第一步。如何寫好新聞導語,方法很多,有一語破的法。好的新聞導語如何做到“搶耳”、“搶眼”,用最短的文字,一語破的,無疑會起到開門見山、立竿見影的效果。有設定懸念法,在新聞導語上設定“懸念”,事情先不直說,吊起讀者的胃口,“逼”得你不得不繼續讀下去。有欲擒故縱法,先放開一步,再緊緊抓住,這樣的導語寫來必有“痛擊一拳”之淋漓快感。

  有化靜為動法,一個事件性的新聞,用靜態的記敘手法寫,其導語往往比較枯燥、呆板、索然乏味,但若用動態的表現手法寫,導語就會新穎有趣,活脫而有生氣,所報道的新聞也就有了靈性,引人入勝。有擬人修辭法,巧妙地運用擬人修辭手法寫導語,導語和被報道物件就會有“人情味”,給人以親切感。導語的寫作方法很多,我們在這裡就不一一列舉了。導語寫好了之後,寫主體就要簡單得多了。因為它承接導語,闡述導語所揭示的主題,或回答導語中提出的問題,對訊息事實作具體的敘述與展開。寫主體要注意如下幾點:

  一、主幹突出。訊息的主體是主幹,典型材料要用在主幹上。要去頭緒,減枝蔓,與主題無關的要捨棄,次要材料要簡略。

  二、內容充實。回答導語中提出的問題,其內容必須具體、充實,這樣才有說服力。導語提出什麼問題,主體就要回答什麼問題,這樣才能緊扣中心,突出重點。

  三、結構嚴謹,層次分明。要恰當地劃分段落,有條不紊地展開敘述,安排層次有以下幾種順序:

  一是時間順序,按事情的發生、發展、結束的先後順序安排層次;

  二是邏輯順序,就是根據事物的內在聯絡來安排層次;

  三是時間順序和邏輯順序相結合,這樣寫嚴密而有條理,活潑而不紊亂。

  最後就是新聞的結尾了,因為它有總結全文,可以起到和前文自然的銜接的作用,很自然的收尾,還有畫龍點睛作用。這是我從事電視新聞宣傳多年積累的經驗,僅供參考。

  參考文獻:

  [1]龐豔;;新聞寫作重在採訪[J];新聞窗;2007年02期.

  [2]陳毅銘;張蕾;;解析廣播新聞採訪中提問的作用與技巧[J];中國廣播;2011年02期.

  [3]藍鴻文;;新聞學教材建設要堅持“四個研究”的統一[A];新時期中國新聞學學科建設30年[C];200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