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與自然***

  每一年臨近高考,很多歷年有經驗的老師會預測今年的高考作文型別,下面是小編提供的關於,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文章。

  “嫦娥奔月”、“女媧補天”是人類童年時期對星空的仰望;

  “夸父逐日”、“精衛填海”膨脹著人類征服自然的野心;“登月成功”、“火星著陸”記錄著人類探索自然的足跡。人與自然的彼此磨合,經歷了數千年,付出了沉重的代價。

  趙忠祥主持的一檔欄目,一直深受觀眾的喜愛,其間欄目名字有所改變,這種改變昭示了人類對自然的態度的改變:《動物世界》體現了人類對自然的認識,《人與自然》體現了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的願望。面對千姿百態的大自然,面對千瘡百孔的地球,人類該如何協調自己的角色?

  請你根據以上材料,寫一篇作文,立意自定,文體自選,不少於800字。要求選好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脫離材料內容及含意的範圍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襲。

  【寫作指導】

  “人與自然”是一個思辨性很強的題目,對於這種並列式短語結構的話題,需要從兩個概念間的特殊關係中去思考,運用辯證思維的方法,去辨析兩者之間的關係。人的生存離不開自然,而自然環境的好壞又取決於人類的活動。二者之間既有統一的一面,又有對立的一面。寫作時一定要通過它們的關係來立意。可以從正面立意,如欣賞自然、體悟自然、師法自然、感恩自然、迴歸自然等角度;也可以從反面立意,即通過反思生態的惡化,批判人類對自然的破壞,呼籲人類敬畏自然,善待萬物,關愛地球。

  可以遷移到話題“欣賞”:米開朗其羅雕刻作品“大衛像”舉世聞名,然而這尊在藝術史上放射著不盡光輝的雕像,剛從採石場運回時,卻被許多雕刻家譏笑為無任何雕刻價值的頑石。是米開朗其羅獨到的欣賞眼光,成就了一塊世人眼中普通的大理石。學會欣賞,一塊頑石可以成為絕世雕塑;學會欣賞,自然界的萬事萬物皆有可用之處。

  可以遷移到話題“啟迪”:清代王永彬在《圍爐夜話》中寫道:“觀朱霞,悟其明麗;觀白雲,悟其舒捲;觀山嶽,悟其靈奇;觀河海,悟其浩瀚,則俯仰皆文章也。對綠竹得其虛心;對黃花得其晚節;對松柏得其本性;對芝蘭得其幽芳,則遊覽處皆師友也。”這種師友自然的情懷,是我們每個人都應該擁有的赤子情懷。

  可以遷移到話題“自由”:動物在面臨危險,面臨可能失去的自由時,往往會採取自我犧牲的辦法保全自己、甚至丟掉性命也在所不惜性命。海星腕部、壁虎斷尾、海蔘會丟擲內臟、被捉的麻雀以絕世抗爭。那種不自由毋寧死的血性和剛烈令人歎服。動物尚且對自由如此珍惜,不惜以命抗爭,何況萬物之靈長的人類呢?

  可以遷移到話題“感恩”:大自然厚德截物,卻從不以造物主自居。“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取之無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而吾與子之所共適。”大自然給予我們慈母般的恩賜,我們應該心懷感恩之情。

  可以遷移到話題“敬畏”:佛家有“走路不傷螻蟻命,愛惜飛蛾紗罩燈”般的慈悲:弘一法師圓寂時,再三叮囑弟子把他的遺體裝龕時,在床的四個角下各墊一個碗,碗中裝水,以免螞蟻蟲子爬上遺體後在火化時被無辜燒死。大師對生命的敬畏令人感動,也值得我們效法,請以敬畏的心善待萬物吧。

  可以遷移到話題“和諧”:鮮花,因有了綠葉的簇擁,才更加嬌媚動人;藍天,因有了白雲的依偎,才更加深邃遼遠;大地,因有了萬物的陪伴,才更加彭勃蔥蘢。世界萬物不正因為相互依存,相互促進,共同發展,才呈現出五彩斑斕的和諧嗎?……

  【佳作示例】

  無言師者

  古希臘悲劇大師埃斯庫羅斯說:“非但不能強制自然,還要順從自然。”我說,人類不但要順應自然,更應師法自然。人類是自然孕育的最偉大的嬰兒,我們的很多天賦與靈感甚至生存智慧都源於自然,自然是無言的大師。

  自然之師沒有華麗的辭藻,卻時時刻刻給予人類無言的啟迪:臨水照影、鑽木取火、漿果為酒,蠅眼之於照相機、火野豬之於防毒面具、變色龍之於迷彩服,蝙蝠之於雷達;船和潛艇來自人們對魚類和海豚的模仿;火箭升空利用的是水母和墨魚的反衝原理……這樣的靈感觸發數不勝數。

  自然是最好的老師,不但教會我們模仿,更重要的是教育人類完善自我。

  小小的蜘蛛教會我們什麼是執著。“滑鐵盧”這三個字是大家再熟悉不過的名詞了,他的流傳得益於一位英國威靈頓。據說他被拿破崙打敗後,隻身逃出了戰場,當時天降大雨,他躲到一家農戶的草堆裡避雨。就在他萬念俱灰的時候,一個蜘蛛的出現改變了他的命運。這隻蜘蛛在風雨中拼命地織網,可剛結成的網卻一次次沒無情的風雨吹破,蜘蛛毫不氣餒,仍然一次又一次地吐絲結網。這種屢敗屢戰的精神深深地打動了威靈頓,他重新振作起來,重新組織他的部隊,發起了新一輪的進攻,並最終打敗了拿破崙取得了戰爭的勝利。是蜘蛛激發了威靈頓反敗為勝的勇氣,是蜘蛛改變了整個歐洲的命運。

  一片葉子教會我們什麼是堅持。美國作家歐;亨利在他的小說《最後一片葉子》裡講了個故事:病房裡,一個生命垂危的病人從房間裡看見窗外的一棵樹,在秋風中一片片地掉落下來。病人望著眼前的蕭蕭落葉,身體也隨之每況愈下,一天不如一天。她說:“當樹葉全部掉光時,我也就要死了。”一位老畫家得知後,用彩筆畫了一片葉脈青翠的樹葉掛在樹枝上。最後一片葉子始終沒掉下來。只因為生命中的這片綠,病人竟奇蹟般地活了下來。人生可以沒有很多東西,卻唯獨不能沒有希望。是那象徵著生命的葉脈青翠的樹葉,給瀕臨死亡絕境的人帶來了希望的曙光。

  懸崖上的花告訴我們怎樣去面對挫折,蚌育珍珠啟示我們要經得起磨礪,荊棘鳥的絕唱讓我們懂得什麼是生命的真諦,斑羚飛度讓我們見證了什麼是無私的奉獻……自然是最好的老師,沒有教條的言論,只有踐行者的背影,春風化雨點點滴滴皆是智慧的甘霖。讓我們拋開自以為是的傲慢,聆聽來自天籟的那一聲聲無言的教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