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政治考點複習提綱

  中考的政治複習考點都有哪些呢?同學們要準備哪些複習提綱來複習呢?面是小編為大家帶來的關於,希望會給大家帶來幫助。

  一

  1、習慣的含義:習慣是一種相對固定的行為模式,它滲透在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

  2、習慣的重要性:

  習慣有好壞之分,好習慣有利於我們身心的發展而壞習慣則會妨礙我們的健康成長。人的習慣一旦養成,就會成為是一種潛移默化的力量,對人的身體、思維、行為等產生各種各樣的影響。習慣不是小問題,它反映著一個人的修養與素質,在很大的程度上決定著一個人的工作效率和生活質量,並進而影響他一生的成功與幸福。

  3、中學階段必須養成哪些好習慣?

  1有計劃消費的習慣 有計劃消費習慣的意義:不僅可以使我們的收支保持平衡, 使我們的消費更加合理,而且還會給我們生活的其他方面帶來積極影響。還可以幫助我們養成節約的觀念,增強理財的技能,養成有計劃做事的習慣,從而有計劃地規劃人生。

  2勤於勞動的習慣 勞動是我國的傳統美德,勞動是人們創造美好生活的源泉,勞動是一項基本法律義務。作為初中生,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不僅可以減輕父母的負擔,而且還可以掌握一些勞動技能,增強獨立生活的能力。

  3節約時間的習慣

  4、怎樣培養好習慣:

  青少年時期可塑性很大,是習慣養成的關鍵時期。培養好習慣,必須克服壞習慣;要有完善可行的計劃;必須有實際行動;要有堅定的毅力。

  二

  1、學會生活自理的重要性:

  學會生活自理是提高自身生存能力、競爭能力和自我發展能力的基礎。生活不能自理就不會有什麼大的作為,也是懶惰與無能的表現。

  2、具備必要的生活自理能力:

  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如:做飯菜、洗衣服、整理房間、 購物、乘車、自我安全保護和自主安排和計劃生活的能力如:計劃和安排自己的學習時間、生活作息時間、日常活動和開支等

  3、中學生怎樣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自理能力不是自發產生的,它需要我們有意識地加以培養。

  1 克服依賴心理

  2 掌握一些必要的生活技能。包括學習生活技能如整理書包家庭生活技能如做飯、洗衣社會生活技能如怎樣做客等。

  3 尋找獨立鍛鍊的機會。在家裡要有意識地培養自己的生活自理能力和獨立性,主動承擔一些家務,遇到問題先想一想,拿出自己的主張。在學校裡,主動要求分擔一些班級工作,在實踐中鍛鍊自己的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當然,我們還離不開父母的幫助與監護,我們既要增強自立意識,提高自理能力;也要善於聽取父母、老師及他人的意見。

  4、保持樂觀的心態重要性:

  面對同樣的生活,人們的態度是不同的。樂觀地看待生活,世界充滿希望,生活中到處是機遇;悲觀的看待生活,世界盡是缺陷和醜惡。也有利於身體健康。

  5、怎樣保持樂觀的心態:

  1首先要認識到每個人的心態都是自己選擇的;2要熱愛生活,善於從身邊尋找快樂;3要正確看待生活中的不如意;4要藉助運動以保持健康;5要學會愛別人,寬容別人。

  樂觀的心態要求我們既要看到生活和工作中積極的、順利的因素,又要看到消極的、不利的因素;既要看到問題和困難,又要看到前途和希望。

  6、人生需要目標的重要性

  生活必須有目標的指引,否則容易迷失方向,隨波逐流,如果有了明確的生活目標,就能按照目標自覺地區追求,不達目的,誓不罷休。

  7、怎樣實現既定目標:

  目標重要,行動更重要。沒有行動,一切目標、計劃都將落空,成功也就無從談起。為了實現既定目標,就需要制定切實可行的行動計劃。把遠大目標分解為一個個小目標,然後一步一步地去實現。既要堅定信念,又要有一定的靈活性,適時地調整自己的方式和行動,使之更符合實際情況,順利的實現目標。

  三

  1、 什麼是意志?意志是指為了實現自己的目標而頑強拼博的精神和品質。

  2、 意志的特徵有哪些?

  良好意志的特徵有:自覺性、果斷性、堅忍性、自制性。

  不良意志的特徵有:盲從性、動搖性、寡斷性、衝動性。

  3、我們青少年為什麼要磨礪堅強的意志?磨礪意志的重要性、作用

  初中生處於人格塑造的最佳時期,培養堅強意志不僅關係到我們能否正確處理自己當前的學習和生活問題,使自己平安度過青春期, 而且還關係到自己的健康發展,關係到成年時對社會的適應與自我完善等問題。

  1 意志是成人、成才、成學、成業的必要條件。無論從事什麼活動,沒有良好的意志品質,都是難以成功的。2 堅強的意志能夠充分激發人的潛能。3 堅強的意志是行動的強大推動力。4 堅強的意志是克服困難、獲得成功的必要條件。

  4、 我們怎樣磨礪堅強的意志?

  1 從小事做起,持之以恆2 主動迎接挑戰,在實踐中鍛鍊意志品質。3 做自己不感興趣卻有長遠意義的事。4 制訂明確的目標和計劃。

  四

  1、 為什麼說我們和父母結成的關係是世界上最親密的關係?

  1父母賦予子女生命,父母之愛是人世間最偉大的愛,因為這種愛能包容一切,能撼天動地。父母與子女之間的愛,是人類之愛中唯一真正基於血緣的愛。2 父母賦予我們生命,我們是父母生命的延續,這就使我們與父母之間結成了世界上最親密的關係,這種關係不僅表現在我們濃濃的日常親情中,還表現為我們自己不可能選擇生身父母。3法律也確認了子女和父母之間的關係,是無法被解除的。

  2、為什麼我們不能挑剔父母?

  人都是父母所生,人不可能選擇父母,也不應該挑剔父母。父母賦予了我們生命,不僅養育了子女的身體,還塑造了子女的靈魂,在人的一生中,父母的關心和愛護是最真摯、最無私的,父母的養育之恩是永遠也訴說不完的。而今後的生活只能靠我們自己,父母並不能代替。父母賦予我們生命,並盡其所能為我們生命的成長付出所有,他們的愛奠定了我們人生的基礎,而每一個生命的輝煌和燦爛都源於自身的努力和追求。我們不能選擇自己的出身,我們可以選擇自己的未來。我們可以選擇孝心、選擇報恩、虛心接受父母的教育,少給父母添麻煩,尊敬、關愛,贍養父母。

  3、我們應該怎樣看待父母?

  父母賦予了我們生命,父母的愛最偉大,他們不僅養育了子女的身體,還塑造了子女的靈魂。儘管父母對子女愛的方式各異,但其本意都一樣,都渴望兒女成才和幸福。在人的一生中,父母的關心和愛護是最真摯、最無私的,父母的養育之恩是永遠也訴說不完的。父母恩情比天高、比地厚,是人世間最偉大的力量。

  4、為什麼要孝敬父母長輩?

  1“孝”是中華民族優良的傳統美德.自古以來,“孝”是一個人立身處世的最基本的道德規範。2孝敬父母也是社會主義道德規範的重要組成部分。3是我國法律規定的必須履行的義務,是每個公民義不容辭的責任。

  5、我們應該怎樣孝敬父母?

  1要對父母長輩履行應盡的義務 包括孝敬,關心,贍養父母等等.具體表現在:一句親切的問候,一次耐心的傾聽,一段貼心的話語,一杯溫暖的熱茶,一把舒適的椅子,一份生日的禮物.把孝敬父母長輩落實到我們平時的一言一行中去.

  2在日常生活中,做一些讓父母高興的事 接受父母的教育和監護,主動承擔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勞動,理解,尊重,諒解父母,不向父母提不當要求,不增加父母的思想和經濟負擔.認真學習,少給父母添麻煩.在父母生病時候儘自己能力照顧他們.安慰他們.

  3將來,我們不管走到哪裡,都要記著自己的父母,現在,我們要乘在他們身邊的時候,多孝敬他們.

  五

  1、產生代溝逆反心理的原因

  隨著年齡、生活經歷的增加,自我意識和獨立意識的增強,我們和父母的想法會出現一些偏差,到了青春期這種偏差加大了;我們與父母的生活經歷、角色身份、興趣愛好、思維方式和認知水平都有差異。

  2、如何跨越代溝?

  溝通是跨越代溝的最好方式。我們要盡力克服煩躁與不安,以感激的心情、理智的態度對待自己的父母。

  3、逆反心理的危害:

  不僅對我們的學習是極為不利的,對我們身心健康發展也是非常有害的;會產生“對著幹”的心理。

  4、如何克服逆反心理?

  努力培養髮散思維,從多方面考慮問題;提高文化素養,提高心理適應能力;如果與父母發生矛盾,首先看一看是不是自己的逆反心理在作祟,並且嘗試著換個角度去思考問題;體諒父母“望子成龍”的良苦用心,體會他們言語行為的真實動機;把握自我,在要和父母發生衝突的時候,盡力剋制自己,同時也提醒父母息怒;對家長有意見要有禮貌的提出,不任性,不耍脾氣,不頂撞。

  5、怎樣正確處理和父母的關係?怎樣做到有話好好說?

  A、要諒解父母的過失,要體諒父母,尊重父母,理解父母,聽從父母的勸告。

  B、經常與父母交流生活,學習,思想等情況。少用命令的口氣,多用商量的口氣。及時體察父母的心情,感受,多作解釋,爭取得到父母的理解,說出自己的心情,感受,或通過書信的方式試著與父母進行情感交流。

  C、作為子女應該敞開心扉,積極地與父母交流,溝通,掌握溝通的一些技巧和方法,努力做到有話好好說。說說我們對父母的心裡話,讓他們走進我們的內心世界。

  D、讚賞父母,認真聆聽,幫助父母,在家庭交往中,不必與父母太計較。

  E、我們要理解父母,體諒父母"望子成龍"的良苦用心,體會他們言語的真實動機。把握自我,在要和父母發生衝突的時候,盡力剋制自己,同時也提醒父母息怒。對家長有意見要有禮貌的提出,不任性,不耍脾氣,不頂撞。

  六

  1、 如何認識教師工作?

  教師是履行教育教學職責的專業人員,承擔教書育人、培養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質的使命。

  教師工作的最大特點在於與學生交往。教師在向學生傳授知識的同時,他們的興趣愛好、氣質修養等都會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

  為了學生的成長和發展,教師要擔當學生的長輩、朋友,班級的組織者、管理者,心理健康顧問以及模範公民等多重角色。教師工作是一種特殊的勞動,更是一種富有創造性的勞動。

  2、怎樣理解我們的老師?

  設身處地地為老師著想,自覺自我反省;主動找老師交流溝通,說出自己的想法;諒解老師的過錯,構建好新型的師生關係;正確對待老師的表揚與批評。

  3、正確對待老師的表揚和批評:

  表揚和批評是老師經常使用的教育手段,也是老師對學生的一種關心和愛護,更是老師應盡的責任。表揚和批評好比加油站,受到表揚不要頭腦發熱,要找出差距,繼續努力;批評好比防疫站或急診室,受到批評不要耿耿於懷,要虛心接受,有錯即改。讓表揚和批評成為我們與老師進行有效溝通、增進感情和不斷努力的動力;讓表揚和批評伴隨我們健康成長。

  4、為什麼要理解、支援和尊敬老師?

  在一定意義上,教師是文明的使者,向他們表示敬意,就是給予文明應有的尊嚴。尊師重教不但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美德,也是社會的行為規範。尊敬老師就是尊重知識,尊重人類的文明和進步。

  我國黨和政府十分重視教育事業。教師承載了國家、社會以及千千萬萬家庭的希望和責任,老師是知識的重要傳播者和創造者,連線著人類文明的歷史、現在和未來。教師肩負著為社會主義現代化,為振興中華培養人才、提高民族素質的重任。

  5、我的尊師行動:

  尊重老師的勞動,虛心聽取老師的教導;對老師要有禮貌;以好的成績報答老師;多想想老師的困難和苦衷;做錯事後能真誠的接受老師的批評見到老師熱情打招呼、問好;感激老師的關心和教育;關心、體諒和幫助老師。

  6、現代師生關係:

  現代師生關係已經超出了傳統意義的教育者與被教育者的關係,在新的教育觀念裡,教師和學生具有平等的人格和尊嚴,師生關係是一種互相教育、互相感染、教學相長的關係,師生雙方互相尊重、信任、理解、合作,構建起一種新型的、良好的師生關係。

  七

  1、在法律上,人的行為分為作為和不作為兩種。

  2、行為與後果的關係:

  行為與後果具有一致性,有行為就會有後果,某種後果一定是由某些行為引起的。行為都會產生一定的後果,作為的行為會產生一定的後果,不作為的行為也會產生一定的後果。 有的行為會產生一種後果,而有些行為則會產生多個後果,甚至是連鎖的後果;有的後果是由一個行為造成的,而有的後果是由多個行為造成的。

  不僅個人的行為會產生後果,一個集體、一個國家的任何行為也都會產生一定的後果。

  3、為什麼要對自己的行為負責?

  每個人都有行動的自由,但是自由必須以不損害他人的、集體的和生活的權利和自由為前提。任何人在享受權利的同時,必須同時承擔相應的義務。作為公民應該為自己的行為承擔法律的、道德的責任。不承擔責任不僅會給自己帶來影響,如得不到人們的信任,而且還會有損他人和社會的利益,從而受到人們的譴責甚至法律的懲罰。

  4、如何對自己的行為負責?

  對自己的行為負責是一個自我認識、自我接納、自我調節、自我引導與調控的過程。在行為前預見與選擇,行為中自律與自控,行為後自省與負責集中體現。

  八

  1、成人的基本標誌是具有責任意識和責任能力。

  2、樹立高度責任感的意義:

  責任意識是一個人道德修養的重要組成部分;既能給我們以戰勝困難的勇氣和智慧,又能幫助我們不斷修正前進的方向,有效地抗拒不良誘惑。如果不能履行應盡的社會責任,違背了法律和道德規範,就要受到相應的懲罰和譴責。

  3、一個人由於具有不同的身份角色而負有不同的責任。也可以同時具有多種社會身份,每一種社會身份都要求承擔相應的責任。

  4、責任來自於社會道德、習俗及法律等方面的要求,具體來說包括職業、習俗、公民原則、道德原則、承諾、養育等。

  九

  1、信守承諾的重要性:

  承諾給別人的是一份期待,給自己的是一份義務。不努力地去實現承諾不僅要受到心靈上的拷問,道義上的譴責,有時還要受到法律上的懲罰。信守承諾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2、 信守承諾需要我們付出時間、精力乃至金錢。

  3、信守承諾會得到回報:得到真正的幫助,得到友情的溫暖,獲得別人的信任,贏得人們的尊重和社會的讚譽,增強自信心,自尊得到滿足,獲得更多的成功機會。

  4、怎樣學會承諾?

  在作承諾時要量力而行;在承諾後應盡力而為;當承諾無法實現時要取得對方的理解。許諾時要慎重思考,不能隨意,堅決履行諾言。

  十

  1、人生與責任的關係:

  1責任無時不在,伴隨人的一生。2一個人所擔負的責任往往是多重的。每個人都不僅擔負著對自己、對他人的責任,還有對家庭、對集體的責任,對社會、對國家的責任。3責任是相互的。對他人負責就是對自己負責;對自己負責,也就是對他人負責。反之,對他人不負責也就是對自己不負責。

  2、在生活中,要 勇敢地承擔責任,只要是屬於自己的那份責任,即便是在十分緊急、非常困難的情況下,也應該做到臨陣不亂,理智面對。

  3、怎樣做一個負責任的公民?

  首先對自己負責。一個對自己都不能負責的人,是不可能對他人、對家庭、對集體、對社會、對國家負起責任的。

  必須掌握一定的知識,有能力才能負責任。我們不僅要學好各門功課,還要學習對自己有價值的其他知識。

  進一步增強責任意識,自覺遵守《中學生日常行為規範》、社會道德和法律規範;對自己負責,做一個好公民、好兒女、好學生、好居民;認真學習科學文化知識,拓寬視野,鍛鍊身體,提高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