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箏是誰發明的

  放風箏可以使人心情放鬆,你知道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風箏是誰發明,希望能幫到大家。

  一、風箏是由誰發明的

  公元前1000年,中國人最先放風箏.早在信史之前,傳說中國人已會放風箏.相傳公元前四世紀,中國著名工匠魯班***即公輸班***做了一隻風箏,升空三日而不墜.還有一個故事說一名包圍了王宮,利用風箏測量宮牆與己方軍隊的距離.風箏可用於送磚上屋或在風箏尾部繫上魚鉤釣魚.公元1600年,東方的風箏***菱形***由荷蘭人傳到了歐洲.19世紀英國發明家克雷由風箏產生靈感而發明滑翔機.德克薩斯州演員科迪“”,曾利用風箏拖動摺疊式小艇,橫渡英倫海峽;

  1901年再接再勵,乘坐雙箱形風箏飛行,使英國陸軍部大感興趣.不久,飛機取代了軍用風箏,而科迪“”也在1913年駕駛他的新雙翼飛機時失事遇難.

  1970年,美國太空計劃設計了各種“飛行翼”,使風箏再次成為成年人的玩意兒,例如羅格樂樂摺疊飛行翼,本是專為水星號太空船倉安全著陸而設計的,後來被降落傘取代了;但這種摺疊翼,結果成為今日懸掛式滑翔機的機翼.風箏飛上天空為飛機飛上天空提供了原理和靈感.

  二、風箏簡介

  風箏,古時稱為「鷂」,北方謂「鳶」。大多數的人認為風箏起源於中國,而後廣傳於全世界,是一種傳統的民間工藝品。實際上,中國最早出現的風箏是用木材作的。春秋戰國時,東周哲人墨翟***公元前478-392年***,曾「費時三年,以木製木鳶,飛昇天空...」。墨子在魯山***今山東濰坊境內***,「斫木為鷂,三年而成,飛一日而敗」。這是說墨子研究試製了三年,終於用木板製成了一隻木鳥,但只飛了一天就壞了。墨子製造的這隻「木鷂」***或「木鳶」***就是中國最早的風箏,也是世界上最早的風箏。***約紀元前300年左右***,距今已有二千四百年。

  直至東漢期間,蔡倫發明造紙術後,坊間才開始以紙做風箏,稱為「紙鳶」。因此可以推斷,中國風箏已有兩千年以上歷史了。

  墨子把制風箏的事業傳給了他的學生公輸班***也稱魯班***,<墨子?魯問篇>中說,魯班根據墨翟的理想和設計,用竹子做風箏。魯班把竹子劈開削光滑,用火烤彎曲,做成了喜鵲的樣子,稱為「木鵲」,在空中飛翔達三天之久。<鴻書>上說:「公輸班制木鳶以窺宋城」。

  最初風箏常被利用為軍事工具,用於三角測量訊號、天空風向測查和通訊的手段。就如春秋時期,魯班『制木鳶以窺宋城』。

  公元前190年,楚漢相爭,漢將韓信攻打未央宮,利用風箏測量未央宮下面的地道的距離。而垓下之戰,項羽的軍隊被劉邦的軍隊圍困,韓信派人用牛皮作風箏,上敷竹笛,迎風作向***一說張良用風箏系人吹簫***漢軍配合笛聲,唱起楚歌,渙散了楚軍士氣,這就是成語「四面楚歌」的故事。

  在正史中也有關於風箏的記載,時間較五代更早,其一是南朝的〔侯景之亂〕,梁武帝被候景圍困,城牆被包圍。曾放風箏向外求援,據南史卷八十「候景傳」中所述,在梁武帝蕭衍大清三年***公元549年***時,候景作亂,叛軍將武帝圍困於樑都建鄴***即今南京***,內外斷絕,有人獻計製作紙鴉,把皇帝詔令系在其中,當時太子簡文在太極殿外,乘西北風施放向外求援,不幸被叛軍發覺射落,不久臺城即遭攻陷,樑朝從此也衰微滅亡。這是簡文施放風箏向外求救不幸失敗的故事。

  相傳在公元前五世紀時,希臘的阿爾克達斯就發明了風箏,可惜後來失傳。直到公元十三世紀,義大利人馬可波羅從中國返回歐洲後,風箏才開始在西方傳播開來。

  又從其它考據證實,約第十世紀傳至韓國再至日本,十三、四世紀才傳至歐洲。

  美國也有放風箏的故事,當時的人們以為雷電與閃光,是宗教上神的怒吼而生恐懼,富蘭格林則利用風箏,證明了雷電與閃光是空中放電的現象,而發明了避雷針。

 

 看了人還看了:

1.避雷針是誰發明

2.鉛筆是誰發明的 鉛筆的發明歷史

3.飛機是誰發明的 飛機的發明歷史

4.尺子是誰發明的

5.衛星是誰發明的

6.顯微鏡是誰發明的 顯微鏡的發明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