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名人梵高簡介

  文森特·威廉·梵·高***Vincent Willem van Gogh,1853-1890***,中文又稱"凡高",荷蘭後印象派畫家。是後印象主義的先驅,並深深地影響了二十世紀藝術,尤其是野獸派與表現主義。下面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整理推薦的,希望各位看官能感興趣哦。

  :

  文森特·梵高於1853年3月30日出生於荷蘭南部北布拉班特省、位置靠近佈雷達的村莊津德爾特。他是安娜·柯妮莉雅·卡本特斯與西奧多魯斯·梵高***Theodorus van Gogh***之子,其父西奧多魯斯是荷蘭歸正宗教會的神職人員。文森特以他的祖父為名,其也是恰一年前頭一胎死產的哥哥的名字。以此方式重新使用名字的做法並不罕見。文森特在梵高家族中是個常見的名字;他的祖父***1789–1874***於1811年在萊頓大學得到神學學位。祖父文森特有六個兒子,其中三名是藝術品商人,包括另一個梵高信的叔叔。祖父文森特或許是被輪到以他父親的叔父——成功的雕刻家文森特·梵高***1729—1802***——命名。藝術與宗教是兩項深深吸引著梵高家族的職業。他的弟弟西奧·梵高於1857年5月1日出生。梵高有第三個弟弟柯爾,還有三個姐妹:伊麗莎白、安娜與維爾敏娜。

  文森特小時候是個認真、沉默與慎慮小孩。1860年,他到尊得特鄉村學校就讀,其唯一的老師是天主教徒,並有約二百名學生。自1861年起,他和他的妹妹安娜在家中由家庭女教師指導,一直到1864年10月1日,他到了荷蘭澤文伯根的私立珍普洛維利寄宿小學就讀,離他家約有20英里***32千米***。

  1869年至1876年,他分別在古庇畫行***Goupil & Cie***的海牙、倫敦、巴黎分店就職,遭解僱後前往英國的拉拇斯卡託***Ramsgate***,在寄宿學校服務。他在1877年於多德雷赫特的畫店當助理。文森特·威廉·梵高在1878年返回艾登,在布魯塞爾的傳教士培養學校學習3個月。他在沒有領到許可證的情況下,于波瑞納吉的煤礦區開始傳教活動。次年由布魯塞爾傳教本部解除傳教士職務。他在1880年下決心成為畫家。他在1881年回到艾登向表姐凱***Kee Vos-Stricker***求婚,遭到拒絕。文森特·威廉·梵高在1886年,進入美術學院學習,但與老師對立,1個月後退學,輾轉到巴黎,住在弟弟西奧的公寓,結識了羅特列克、貝納、畢沙羅、高更等畫家,與高更成為好朋友。

  紐南 ***1883年–1885年***

  在紐南時,梵高完全埋首於繪畫中。他曾付錢叫男孩找來鳥的巢窩 ,然後在他們的小屋中飛快的[8] 素寫下織布鳥的樣貌。1884年秋季,鄰居的女兒、比文森特年長十歲的瑪戈特·貝格曼,在梵高獻身於繪畫時一直陪伴著他,並愛上梵高,梵高也予以回報***儘管沒有貝格曼的那般滿腔熱情***。他們決議結婚,但遭到雙方家人反對。瑪戈特企圖以番木鱉鹼自殺,但文森特緊急將她送到醫院。1885年3月26日,梵高的父親死於心臟病。梵高因而哀慟欲絕。

  第一次,巴黎傳來了對他的某些作品有興趣的訊息。春季,梵高創作了現被視為他第一幅主要的作品《吃馬鈴薯的人》。到了八月,梵高在油畫商盧爾斯在海牙的展覽櫥窗,首次展出了他的作品。九月,梵高遭指控,指他讓他的一名年輕農家模特懷了身孕[13],天主教村神父於是禁止村民為梵高做模特。

  1885年,文森特創作了陣列靜物畫。《草帽與菸斗的靜物畫》,以及另一幅同時期的畫作《砂鍋與木屐的靜物畫》,都充分表現了梵高畫技的熟練非凡。二幅畫皆展露了平穩、嚴密的筆觸與色彩細緻變化的特色。

  在紐南的期間,梵高的常用的色系是昏暗的大地色調,尤其喜愛深褐色,但卻不見任何在他後來的知名畫作中,鮮明生動畫風的發展痕跡。***當文森特抱怨西奧沒有在巴黎付出足夠的努力來出售他的畫作時,西奧駁覆指它們的色彩太暗淡,沒有擠進當今流行的鮮亮印象派畫風。***在他待在紐南的二年間,他完成了多幅繪畫與水彩畫,及近二百幅的油畫。

  梵高於1886年3月前往巴黎,就學於費爾南德·柯爾蒙的畫室,期間與弟弟西奧同住。在這段時間他倆人無需通訊,所以他此時的生活詳情難以被後人所知。他創作了幾幅巴黎街景作品,如“塞納河上的橋***阿尼埃爾***”。

  逗留巴黎期間,梵高蒐集了一些日本浮世繪風格的雕版作品。早在安特衛普時,他就對這類藝術深表興趣,用浮世繪畫作裝飾了自己的畫室。他蒐集了上百件此類畫作,並且在自己的很多作品裡運用了這種風格。1887年畫作“唐居伊老爹”的背景就有幾幅浮世繪。1888年作品“枝上杏花開”更是強烈地表現了梵高對日本藝術的熱愛。

  割耳事件

  梵高在1888年2月赴法國南部的阿爾勒旅居。他租賃房屋,高更於10月來訪,12月離去,隨後梵高的左耳於1888年12月聖誕節左右被割去一大半。普遍認為,梵高由於與好友高更發生爭執,高更憤怒之下離他而去。梵高因情緒激動而導致精神失常,於12月23日晚揮刀割掉自己的左耳。關於割耳事件的原委,學術界也有不同說法。兩名德國的藝術史研究學者於2009年5月曾提出,梵高的左耳可能是在與高更一次爭吵中,高更揮刀誤傷而導致梵高左耳被割掉。兩人為了掩蓋事實真相,維持友誼,而向警方謊稱割耳事件是梵高自己動手所為。但此一論點爭議性頗高,因此此事件目前尚無任何可靠解釋。

  自殺身亡

  西奧在18***4月結婚。梵高於5月住進聖雷米***法語:Saint-Rémy***的精神醫院。他在1890年5月21日去巴黎北部村莊瓦茲河畔歐韋接受保羅·嘉舍***Paul Gachet***醫生的醫治。他在7月27日傍晚散步時用***自殺。終年37歲。30日葬於瓦茲河畔歐韋的公墓。一生在支援文森特的弟弟西奧由於過度悲痛和精神失常在1891年1月25日逝世,死後葬於其兄墓旁。

  感情經歷

  梵高的一生共有三段感情經歷 1869年秋天,16歲的梵高經叔父介紹到一家美術行當小職員。不久被晉升後派往倫敦。在倫敦,他對房東太太的女兒尤金妮亞一見鍾情。 不久之後梵高向尤金妮亞表白了自己的愛慕之情。然而,梵高的追求並沒有得到任何回報,在梵高向她求愛時,她拒絕了。當梵高再一次向尤金妮亞求愛時,尤金妮亞告訴他,自己早已在一年前就訂了婚。隨後,他離開了倫敦,去了巴黎。

  1881年,梵高回家探親,見到了在他家裡做客的剛成為寡婦的凱表姐,梵高對錶姐產生了愛意。 他在某天午後休息時向表姐表白了自己的心意,但被表姐拒絕。經歷了兩次愛情的挫折後,梵高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畫畫上。

  在巴黎畫素描時,梵高認識了曾做過妓女的克里斯蒂娜。每次克里斯蒂娜下班之後,就給梵高當模特兒,有時還為他做菜、燒飯、洗衣服。這些舉動讓梵高萌生了結婚的念頭。不久以後,兩個人就同居了。兩人決定當梵高每月能賺到l50法郎時就婚。最終,由於梵高無法賺到150法郎的月薪,兩人的矛盾日漸加深,他與克里斯蒂娜斷絕了關係,結束了自己的第三段愛情。

  梵高:燃燒的生命和愛情

  一次次的戀愛,換來的是一次次的傷痛。絕望之餘,梵高呼喊道:“我應該有一個女人!我活著不能沒有愛,沒有女人。如果生活中沒有無限的東西、深刻的東西、真實的東西,我會覺得生活毫無意義。”“無論對錯……我需要一個女人,我不能、也不會、也將不過沒有愛的生活。我是一個男人,一個有熱情的男人;我必須有女人一道過日子,否則我就會凍成冰塊或變成石頭……”

  梵高為藝術而生,也為藝術而死。他是天才,是狂徒,是殉道者,是悲劇的主角,是大眾畫家。

  他的畫作奔放、熱烈、自由,是色彩的狂歡、情感的狂歡、生命的狂歡。他尤其喜歡向日葵,人稱“向日葵大師”。因為,向日葵是太陽的象徵,也是旺盛生命力的象徵。“無論多高多大,永遠不會忘記自己的來處”,這就是向日葵的精神。他的生命像太陽一樣,是熊熊燃燒的;他的生命像向日葵一樣,是燦爛輝煌的。

  反映梵高生平、創作與故事的電影主要有4部:《渴望生活》,1956年美國拍攝,道格拉斯主演;《夢》,1990年日本拍攝,黑澤明導演,斯皮爾伯格製片;《文森特和提奧》,1990年美國拍攝;《梵高》,1991年美國拍攝,本片主要記敘他在巴黎近郊奧維爾度過的最後10天。

  文森特·梵高***Vincent Van Gogh,1853~1890年***,19世紀世界最偉大的藝術家之一,荷蘭籍著名畫家,但長年生活在法國。後期印象畫派代表人物,與塞尚、高更合稱為三大巨匠。

  梵高生於荷蘭南部布拉邦特省的格魯特·曾德特鎮,毗鄰比利時,是新教牧師泰奧多勒斯·梵高和安娜·科妮莉婭·卡本特期的長子,祖母是瑞士人,外祖父是著名裝幀師。他有3個妹妹、2個弟弟。比他小4歲的弟弟提奧是他一生的知己,他最大的支持者和崇拜者。

  梵高是一個自學成才的天才畫家,據說因為不會拉丁語和希臘語,將他永遠攔在了大學校門外。但他從小就受到藝術薰陶,又有極高文學素養,這使他具有很高的藝術鑑賞力。梵高喜歡倫勃朗、米勒、杜米埃,他用自己的畫筆描繪農民、工人、社會底層人。他摒棄了一切後天習得的知識,漠視學院派珍視的教條,甚至忘記自己的理性。在他眼中只有生機盎然的自然景觀,他陶醉其中,物我兩忘。他視天地萬物為不可分割的整體,用全部身心擁抱一切。

  梵高少年時代曾於家鄉澤芬伯根寄宿學校作最早的圖畫。他早年經商,在畫店裡過當店員,這算是他最早接受的“藝術教育”;後熱衷宗教,進而成為一名傳教士,1880年以後才開始正式學習繪畫。他來到“世界藝術之都”巴黎,1887年經弟弟提奧介紹結識了貝爾納、西涅克、德加和高更等畫家。其早期作品受印象主義和新印象主義畫派影響,開始醉心於色彩的運用,代表作有《食土豆者》、《塞納河濱》等。他曾兩次在咖啡館和飯館等勞工階層展出自己的作品。

  梵高雖然一生坎坷、遭遇悲苦,而且思想突兀、舉止怪異,但是他生性善良、同情窮人,對一切生靈都充滿了基督徒式的“同體大悲”。為“撫慰世上一切不幸的人”,他曾自費到比利時的一個煤礦區去當過傳教士,跟礦工一樣吃最差的伙食,一起睡在地板上。礦坑爆炸時,他曾冒死救出一個重傷的礦工。他的這種過分認真的犧牲精神引起了教會的不安,終於把他撤了職。這樣,他才又回到繪畫事業上來。

  不久,他厭倦了巴黎生活,來到法國南部普羅旺斯的阿爾勒城,開始追求更有表現力的技巧;同時受革新文藝思潮的推動和日本葛飾北齋的“浮世繪”啟發,大膽探索自由抒發內心感受的風格,以達到線和色彩的自身表現力和畫面的裝飾性、寓意性。代表作《向日葵》、《郵遞員魯蘭》、《咖啡館夜市》、《包紮著耳朵的自畫像》、《星光燦爛》、《梵高在阿爾勒臥室》、《歐韋的教堂》等,都包含著深刻的悲劇意識以及強烈的個性和形式上的獨特追求。

  梵高全部傑出的、富有獨創性的作品,都完成於他生命中最後的6年。他一變曾經的低沉而為響亮和明朗,好像要用歡快的歌聲來慰藉人世的苦難,以表達強烈的理想和希望。他曾說過:“只要活人還活著,死去的人總還是活著。”他的藝術生涯雖然很短暫,但這位極端孤獨、無比熱忱的藝術家,因其才情噴湧、勤奮創作,留下了大約850件油畫和數量更多的素描,以及情感洋溢的大批書簡——寄給弟弟的親筆信。

  雖然當時他的作品很難被人接受,甚至被大家當做瘋子看待,但後來對西方20世紀的藝術有深遠影響。法國的野獸主義、德國的表現主義以及20世紀初出現的抒情抽象主義等,都從他的主體在創作過程中的作用、自由抒發內心感情、意識和把握形式的相對獨立價值、在油畫創作中吸收和擷取東方繪畫因素等方面得到啟發,形成了各自不同的繪畫流派。

  梵高很晚才作為一位極具個性化的畫家而嶄露頭角,距他去世時只有兩年。他的運氣沒有畢加索那麼好,直到去世前不久,才有比利時畫家安娜·博赫以400法郎的價格買下了他的《紅色葡萄園》,這是梵高生前賣出的唯一一幅油畫,現存莫斯科。此外,1882年梵高的叔叔向他訂購了一些海牙景色的素描,1885年艾恩德霍芬一家人為餐廳訂購過一組四季圖。

  1890年7月,梵高在巴黎郊區瓦茲河畔奧維爾城因患精神病而開槍自殺身死,年僅37歲,與文藝復興時期藝術大師拉斐爾同壽。因為他不願再增加別人的負擔***尤其弟弟提奧,他長期在經濟和精神上支援哥哥***。可是6個月後提奧也跟著病逝。人們說: “他是為梵高而生。”兄弟倆被埋在一起。

  梵高死後,他的名氣卻越來越大。隨著作品在各地展出和書信的公開,甚至傳記的出版,他在全世界逐漸家喻戶曉,儼然已成為最受寵愛的畫家之一。他生前窮困潦倒,而死後,其作品竟成了億萬富翁炫耀的資本!他的畫是國際藝術品市場拍賣最高價的:1990年《加歇醫生像》以8250萬美元的價格賣給了日本收藏家,這也是多年裡世界上賣價最高的藝術品***直到2004年畢加索的一幅《拿菸斗的男孩》在英國倫敦蘇富比拍賣會上賣了1.04億美元***。1987年《鳶尾花》賣了5390萬美元的天價,震驚世界,也引起一些爭論。同年一幅向日葵賣了3950萬美元,1998年一幅沒有鬍子的自畫像賣了7150萬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