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敦煌莫高窟的文章

  始建於秦朝的敦煌莫高窟,歷經十個朝代長達一千六百餘年的興建,成為了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內容最豐富的佛教藝術聖地,同時也取得了舉世矚目的繪畫藝術成就。下面就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希望大家喜歡。

  篇1:莫高窟

  莫高窟,你們知道嗎?瞭解嗎?現在,讓我來介紹這個舉世聞名的莫高窟吧。

  莫高窟位於甘肅敦煌市東南25公里處,開鑿在鳴沙山東麓斷崖上。南北長約1600多米, 上下排列五層、高低錯落有致、鱗次櫛比,形如蜂房鴿舍,壯觀異常。

  莫高窟又稱千佛洞,以精美壁畫和塑像聞名於世。他建造於十六國的前秦時期,經過十六國、北朝、隋朝、唐朝、五代、西夏、元朝等歷史的建造,形成巨大的規模,現在有735個洞窟,4.5萬平方米的壁畫,泥制彩塑有2415尊,是世界上規模最大,內容最豐富的藝術聖地。近代發現還有藏經洞,裡面有五萬多件古代文物。

  怎樣?已經瞭解莫高窟了吧。親自去看看會更瞭解它哦。

  篇2:莫高窟

  敦煌市位於河西走廊最西端,東鄰安西,南接阿克賽,西北接新疆,地處青藏高原北部邊緣地帶,敦煌最初立郡於漢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為漢河西四郡之一,史曾稱“三危”、“瓜州”,自古為絲綢之路東、中段各線文匯的樞紐。1986年被國務院命名為“中國歷史文化名城”。

  敦煌為一盆地型地形,周圍高山環繞,總面積31,200平方公里,以戈壁、沙漠和山地為主,綠州面積僅佔4.5%,有人口15萬,其中城市人口6萬多。敦煌屬典型的溫帶大陸性氣候,年平均隆雨量39.9毫米,年平均氣溫9.3℃,盛產的李廣杏和無核葡萄,汁多個大,含糖量高,馳名中外。

  敦煌是國家級優秀旅遊城市,有舉世聞名的莫高窟、嗚沙山月牙泉,陽關、玉門關、仿宋沙洲古城等旅遊名勝。敦煌市規模不大,但城市規劃整齊,旅遊飯店、商店和餐館鱗次櫛比,旅遊服務已配套成龍,六萬人的小城市已達到年接待50萬中外遊客的規模。

  敦煌機場已開通至蘭州、西安、北京、嘉峪關、鄯善、烏魯木齊、南京、廣州的正常航線或定期包機航線。將來敦煌機場的改、擴建工程完成後,到敦煌旅遊會更加方便。 敦煌位於敦煌市東南25公里處,大泉溝河床西岸,鳴沙山東麓的斷崖上,洞窟始鑿於前秦建元二年***公元366年***,現存491個洞窟,有2,400多尊雕塑,45,00平方米壁畫。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龐大的“世界藝術寶庫”。一九八七年十二月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莫高窟藝術的特點表現在建築、塑像和壁畫三者的有機結合上。窟形建制分為禪窟、殿堂窟、塔廟窟、穹隆頂窟、影窟等多種形制;彩塑分圓塑、浮塑、影塑、善業塑等;壁畫類別分尊像畫、經變畫、故事畫、佛教史蹟畫、建築畫、山水畫、供養畫、動物畫、裝飾畫等不同內容,系統反映了十六國、北魏、北周、隋、唐、五代、宋、西夏、元等十多個朝代,東西方文化交流的各個方面,成為人類稀有的文化寶藏和財富。

  自從1900年莫高窟藏經洞中發現了五萬多卷宗教文書和世谷文書後,敦煌藝術震驚了世界,“敦煌學”已成為世界性的顯學。由日本捐資,在莫高窟對面的三危山下,由敦煌研究院承建了敦煌藝術陳列中心,仿製了部分原大洞窟,使遊客在莫高窟的觀賞內容更加豐富多彩。

  篇3:莫高窟

  歷史的浪潮一尖高過一尖,狠狠的拍打著那個古老民族的傷口,夕陽久久的掛在莫高窟的牆頭,不忍離去。彷彿要為我們證明什麼,又好像要為我們哭訴什麼。是啊,他是當年不公平交易的唯一見證,他是當年那醜惡嘴臉和那呆滯表情的唯一見證。

  攔車的人最終沒能攔下,瘦馬踏過他同樣瘦弱的身體,他沒有流淚,只是默默的看著遠去的馬車和那茫茫黃沙頂上依舊孤單的殘日。久久,沙漠中留下了兩道淡淡的車轍。一場雨,什麼都沒有了,曾經的歷史,曾經的騙取,全被這場雨沖刷的乾乾淨淨,雨過天晴,卻留下了層層的屈辱。 王道士的塔依舊佇立在莫高窟的空地上,歷史的浪潮曾經道經這裡,可沒有沖刷掉臭道士身上的汙漬,也沖刷不掉。無數仇視的目光,一個受傷民族流血的傷口,在他看來,很無所謂。他很委屈,很茫然。是啊,他不過是一介平民,一個畏畏縮縮的農民。 莫高窟慘白的洞壁顯得刺眼,誰又能想到那厚厚的石灰下是幾千年民族智慧的結晶,地上那扭曲的泥人讓人心碎,誰又能想到那滿是裂縫的泥巴是幾千年民族藝術的精髓。而王道士只是用手抹了一把汗,憨憨的笑著,卻不知手上的石灰粘到了臉上,現在自己是個花臉的罪人。

  珍貴的國寶文物,瑰麗的五千年文化,就這樣渺無聲息的漂洋過海,到達了東京,彼得堡,倫敦,巴黎。沒有任何人阻攔,沒有經過所謂的邊關,沒有經過檢查,徑直飛到了國外。只有王道士滿臉的笑容,與那腰帶上綁著的沉甸甸的銀袋在外國人的腦海裡揮之不去。

  道士終究是道士,農民終究是農民。在哀嘆文物流失的同時,不禁又慶幸國寶流到了國外,否則,不過是再多出滿地的破磚爛瓦,多出滿洞的石灰。 歷史的天空依舊黑暗,只有那慘白的日光無力的照射著王道士的圓寂塔。秋風穿過密密的叢林,卻在這裡駐足了,似乎想看清墓碑上的歷史,銘記這個遺臭萬年的千古罪人。專家們來來往往的穿梭於莫高窟,無奈的用拳頭捶擊著那個塔,但是那個道士卻在一旁冷笑“我已經死了,你再用力也無所謂。

  歷史沉默了,久久,敦煌的石窟中才漸漸傳出一聲哀嘆:敦煌在中國,敦煌學在中國。

  篇4:莫高窟

  在遙遠的敦煌,有735個神祕的石窟,這就是有上千年曆史的佛教文化遺址——莫高窟。

  我們參觀了好幾個石窟。其中一個石窟裡,臥著長達14。8米的釋迦摩尼涅槃像,也稱“臥佛”。他經過多年的修煉,得到了不滅的靈魂。在他的身邊,站著72位弟子。他們有的愁容滿面,為釋迦摩尼的涅槃而流淚;有的則笑容可掬,覺得自己也能像釋迦摩尼一樣擁有不滅的靈魂。而最讓我難忘的就是中國第二大的佛像——彌勒佛像了。

  步入石窟,我就被那尊高達26米的彌勒佛像深深地吸引了。要知道,我張開的手掌也只有他的一個指甲蓋呢!而且,他那副正在念經的樣子是那樣一本正經,他的尊嚴打動了我的心靈。

  石窟四周的石壁上還畫著筆畫,讓石窟變得更加生動。這其中,我最喜歡的就是九色鹿的壁畫了。它,一隻擁有九色皮毛和一顆善良的心的九色鹿,被古人畫得栩栩如生。我真不敢相信古人有那麼靈巧的雙手,可以把他們畫得如此生動。

  參觀完莫高窟,我知道了古人對佛教的信仰,知道了古人對佛的尊敬。莫高窟是我這次旅行中最難忘的記憶,我要把它深深地刻在腦海裡。

  篇5:敦煌莫高窟

  從臨澤出發,終於來到了戈壁深處的歷史名城———郭煌。它是我國絲綢之路上的重鎮,蘊藏著豐富的寶藏。

  敦煌莫高窟洞經歷了1000多年的歷史,經過北魏、隋、唐、宋、元等朝代至清代共擴充套件到492個洞窟。每個洞窟的牆壁上佈滿了壁畫,正中央是形態各異的佛像。壁畫多是形狀相似的千佛圖,還有很多神話故事。最大的洞高達5米,最小的洞連一個人都站不起來,敦煌的泥塑最大的是33米高的釋迦牟尼佛像,顯示了我國古代雕塑匠師們的卓越智慧和創造才能。莫高窟的藏經洞,珍藏著數量巨大,價值極高的古代經卷、文書、畫卷等珍貴文物。

  莫高窟是一個藝術寶庫的百花園,每一個洞窟就是百花園裡的一束絢麗多姿的奇葩。

  從臨澤出發,經過十幾個小時的長途跋涉,終於來到了戈壁深處的歷史名城———郭煌。它是我國絲綢之路上的重鎮,蘊藏著豐富的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