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甘露之變

  甘露之變,唐朝後期歷史事件。公元835年***唐大和九年***,27歲唐文宗不甘為宦官控制,和李訓、鄭注策劃誅殺宦官。奪回皇帝喪失的權力。11月21日,唐文宗以觀露為名,將宦官頭目仇士良騙至禁衛軍的後院欲斬殺,被仇士良發覺,雙方激烈戰鬥,結果李訓、王涯、賈餗、舒元輿、王璠、郭行餘、羅立言、李孝本、韓約等朝廷重要官員被宦官殺死,其家人也受到牽連而滅門,在這次事變後受株連被殺的一千多人。史稱“甘露之變”。

  鄭李爭功

  大和八年秋,鄭注、李訓***原名仲言***得當權宦官王守澄引薦,鄭注以醫術、李訓以講說《周易》成為文宗的親信。文宗因為他們均系宦官所推引,與之密謀誅除宦官,可免宦官猜疑,故以鄭注為太僕卿,李訓為翰林侍講學士,次年秋季,文宗提升李訓為宰相;又任命鄭注為鳳翔節度使,作為京師外援,逐步開始打擊宦官,先後將與殺害憲宗有關的宦官楊承和、王踐言、陳弘志、王守澄等處死。

  要誅除掌握禁軍實權的宦官,就必須有一定的武裝力量。李訓舉戶部尚書王為太原節度使、大理卿郭行餘為寧節度使,希望兩人在赴鎮之前,先召募若干兵卒,助除宦官;又以京兆少尹羅立言權知府事,太府卿韓約為左金吾衛大,刑部郎中兼御史知雜李孝本權知御史中丞,由他們羅致一些吏卒以誅宦官。
 

  甘露之謀

  壬戌***二十一日***,唐文宗御臨紫宸殿。百官列班站定後,左金吾衛大韓約不按規定報告平安,奏稱:“左金吾衙門後院的石榴樹上,昨晚發現有甘露降臨,這是祥瑞的徵兆,昨晚我已通過守衛宮門的宦官向皇上報告。”於是,行舞蹈禮,再次下拜稱賀,宰相也率領百官向唐文宗祝賀。李訓、舒元輿乘機勸唐文宗親自前往觀看,以便承受上天賜予的祥瑞。唐文宗表示同意。接著,百官退下,列班於含元殿。辰時剛過,唐文宗乘軟轎出紫宸門,到含元殿升朝,先命宰相和中書、門下兩省的官員到左金吾後院察看甘露,過了很久才回來。李訓奏報說:“我和眾人去檢查過了,不象是真正的甘露,不可匆忙向全國宣佈,否則,全國各地就會向陛下祝賀。”

  唐文宗說:“難道還有這種事!”隨即命左、右神策軍護軍仇士良、魚弘志率領諸位宦官再次前往左金吾後院察看。宦官走後,李訓急忙召集郭行餘、王璠,說:“快來接陛下的聖旨!”王璠緊張得兩腿發抖,不敢前去,只有郭行餘一人拜倒在含元殿下接旨。這時,二人招募的私兵幾百人都手執兵器,立在丹鳳門外等待命令。李訓已經先派人去叫他們來含元殿前,接受唐文宗下達的誅除宦官的命令。結果,只有郭行餘率領的河東兵來了,王璠率領的寧兵竟沒有來。

  計劃洩露

  仇士良率領宦官到左金吾後院去察看甘露,韓約緊張得渾身流汗,臉色十分難看。

  仇士良覺得很奇怪,問:“為什麼這樣?”過了一會兒,一陣風把院中的帳幕吹起來,仇士良發現很多手執兵器的士卒,又聽到兵器的碰撞聲音。仇士良等人大驚,急忙往外跑,守門的士卒正想關門,被仇士良大聲呵叱,門閂沒有關上。仇士良等人急奔含元殿,向唐文宗報告發生兵變,被李訓看見。李訓急呼金吾士卒說:“快來上殿保護皇上,每人賞錢百緡!”宦官對文宗說:“事情緊急,請陛下趕快回宮!”隨即抬來軟轎,迎上前去攙扶文宗上轎,沖斷殿後面的絲網,向北急奔而去。李訓拉住文宗的軟轎大聲說:“我奏請朝政還沒有完,陛下不可回宮!”這時,金吾兵已經登上含元殿。

  同時,羅立言率領京兆府擔負巡邏任務的士卒三百多人從東邊衝來,李孝本率領御史臺隨從二百多人從西邊衝來,一齊登上含元殿,擊殺宦官。宦官血流如注,大聲喊冤,死傷十幾個人。文宗的軟轎一路向北進入宣政門,李訓拉住軟轎不放,呼喊更加急迫。唐文宗呵斥李訓,宦官郗志榮乘機揮拳奮擊李訓的胸部,李訓被打倒在地。唐文宗的軟轎進入宣政門後,大門隨即關上,宦官都大呼萬歲。這時,正在含元殿上朝的百官都大吃一驚,四散而走。李訓見唐文宗已入後宮,知道大事不好,於是,換上隨從官吏的綠色官服,騎馬而逃。一路上大聲揚言說:“我有什麼罪而被貶逐!”因而,人們也不懷疑。宰相王涯、賈餗、舒元輿回到政事堂,相互商議說:“陛下過一會兒就會開延英殿,召集我們商議朝政。”中書、門下兩省的官員來問王涯三人,到底發生了什麼事?三人都說:“我們也不知怎麼回事,諸位各自隨便先去吧!”仇士良等宦官知道唐文宗參予了李訓的密謀,十分憤恨,在唐文宗面前出語不遜。唐文宗羞愧懼怕,不再作聲。

  血濺長安

  仇士良等[2]人命令左、右神策軍副使劉泰倫、魏仲卿等各率禁兵五百人,***露刃從紫宸殿衝出討伐賊黨。這時,王涯等宰相在政事堂正要吃飯,忽然有官吏報告說:“有一大群士兵從宮中衝出,逢人就殺!”

  王涯等人狼狽逃奔。中書、門下兩省和金吾衛的士卒和官吏一千多人爭著向門外逃跑。不一會兒,大門被關上,尚未逃出的六百多人全被殺死。仇士良下令分兵關閉各個宮門,搜查南衙各司衙門,逮捕賊黨。各司的官吏和擔負警衛的士卒,以及正在裡面賣酒的百姓和商人一千多人全部被殺,屍體狼藉,流血遍地。各司的大印、地圖和戶籍檔案、衙門的帷幕和辦公用具被搗毀、抄掠一空。仇士良等人又命左、右神策軍各出動騎兵一千多人出城追擊逃亡的賊黨,同時派兵在京城大搜捕。舒元輿換上民服後,一人騎馬從安化門逃出,被騎兵追上逮捕。王涯步行到永昌裡的一個茶館,被禁兵逮捕,押送到左神策軍中。王涯這時年邁已七十多歲,被戴上腳鐐手銬,遭受毒打,無法忍受,因而,違心地承認和李訓一起謀反,企圖擁立鄭注為皇帝。

  王璠回到長興裡家中後,閉門不出,用招募的私兵防衛。神策將前來搜捕,到他的門口時,大聲喊道:“王涯等人謀反,朝廷打算任命您為宰相,護軍魚弘志派我們來向您致意!”王璠大喜,馬上出來相見。神策將再三祝賀他升遷,王璠發現被騙,流著眼淚跟隨神策將而去。到了左神策軍中,見到王涯,王璠說:“你參予謀反,為什麼要牽連我?”王涯說:“你過去擔任京兆尹時,如果不把宋申錫誅除宦官的計劃透露給王守澄,哪裡會發生今天的事!”王璠自知理虧,低頭不語。神策軍又在太平裡逮捕了羅立言,以及王涯的親屬奴婢,都關押在左、右神策軍中。戶部員外郎李元皋是李訓的遠房表弟,其實李訓並沒有提拔重用他,也被逮捕殺死。前嶺南節度使胡證是京城的鉅富,禁軍士卒想掠奪他的財物,藉口說賈藏在他家,進行搜查,把他的兒子胡抓住殺死。禁軍又到左常侍羅讓、詹事渾、翰林學士黎埴等人的家中掠奪財產,掃地無遺。渾鐬是中唐名將渾瑊的兒子。這時,京城的惡少年也乘機報平日的私仇,隨意殺人,剽掠商人和百姓的財物,甚至相互攻打,以致塵埃四起,漫天蔽日。

  塵埃落定

  癸亥***二十三日***,百官開始上朝。直到太陽已經出來時,大明宮右側的建福門才剛剛開啟。宮中傳話說,百官每人只准帶一名隨從進門。裡面禁軍手***槍,夾道防衛。到宣政門時,大門尚未開啟。這時,由於沒有宰相和御史大夫率領,百官隊伍混亂,不成班列。唐文宗親臨紫宸殿,問:“宰相怎麼沒有來?”仇士良回答:“王涯等人謀反,已經被逮捕入獄。”接著,把王涯的供詞遞呈文宗,唐文宗召左僕射令狐楚、右僕射鄭覃上前,讓他們觀看王涯的供詞。唐文宗既悲傷又氣憤,幾乎難以自持,問令狐楚和鄭覃:“是不是王涯的筆跡?”二人回答說:“是!”唐文宗說:“如果真的這樣,那就罪不容誅!”於是,命令二人留在政事堂,參予決策朝廷大政方針。同時,又命令狐楚起草制書,將平定李訓、王涯等人叛亂宣告朝廷內外。令狐楚在制書中敘述王涯、賈餗謀反的事實時,浮泛而不切要害,仇士良等人對此很不滿,由此令狐楚未能被擢拔為宰相。

  這時,京城街坊和集市中的剽掠仍未停止。朝廷命左、右神策軍將領楊鎮、靳遂良等人各率五百人分別把守街道的主要路口,敲擊街鼓加以警告,同時斬首十幾個罪犯,這才***下來。

  賈餗換了官服以後,潛藏在百姓家裡。過了一夜,感到實在無法逃脫,於是,換上喪服,騎驢到興安門,說:“我是宰相賈餗,被奸人所汙衊,你們把我抓起來送到左、右神策軍去吧!”守門人隨即把他押送到右神策軍中。李孝本改換六品、七品官員穿的綠色官服,但仍舊繫著只有五品以上官員才能穿戴的金帶,用帽子摭住臉,一個人騎著馬直奔鳳翔,打算投靠鄭注。到了咸陽城西,被追兵逮捕。

  李訓向來和終南山的僧人宗密關係親近,於是,前往投奔。宗密想為李訓剃髮,裝扮成僧人,然後藏在寺院中。他的徒弟們都認為不妥。李訓只好出山,打算前往鳳翔投靠鄭注,被周至鎮遏使宋楚逮捕,戴上腳鐐手銬,押送到京城。走到昆明池,李訓恐怕到神策軍後被毒打汙辱,便對押送他的人說:“無論誰抓住我都能得到重賞而富貴!聽說禁軍到處搜捕,他們肯定會把我奪走。不如把我殺了,拿我的首級送到京城!”押送他的人表示同意,於是,割下李訓的頭送往京城。

  左神策軍出兵三百人,以李訓的首級引導王涯、王璠、羅立言和郭行餘,右神策軍出兵三百人,押餗、舒元輿和李孝本,獻祭太廟和太社,接著,在東、西兩市遊街示眾,命百官前往觀看。在京城獨柳樹下把他們腰斬,首級掛在興安門外示眾。李訓等人的親屬不管親疏老幼,全部被殺。妻子女兒沒有死的,沒收為官奴婢。觀看的百姓都怨恨王涯主持茶葉專賣,有的人大聲怒罵,有的人拿瓦塊往他身上打。

  此前,鄭注按照事先和李訓的約定,率親兵五百人已經從鳳翔出發,到達扶鳳縣。扶鳳縣令韓遼知道他和李訓的密謀,因此,不加接待,攜帶縣印和下屬胥吏、士卒逃往武功。這時,鄭注得到李訓失敗的訊息,於是,又返回鳳翔。仇士良等人派人攜帶唐文宗的密敕授予鳳翔監軍張仲清,命令他誅除鄭注。張仲清疑懼不知所措。押牙李叔和勸張仲清說:“我以您的名義用好言好語召來鄭注,然後設計退下他的親兵,在坐席把他殺死,叛亂即刻就可平定!”張仲清同意,於是,設下伏兵等待鄭注。鄭注依恃他的親兵,因而也不懷疑,徑直進入鳳翔城來見張仲清。李叔和把鄭注的親兵引到門外予以款待,只有鄭注和幾個隨從進入監軍使院。鄭注剛剛喝完茶,被李叔和抽刀斬首。隨即關閉外門,全部誅殺鄭注的親兵。於是,張仲清出示唐文宗的密敕,向將士宣佈。接著,殺死鄭注的家眷,以及節度副使錢可復、節度判官盧簡能、觀察判官蕭傑、掌書記盧弘茂等人和他們的同黨,總共一千多人。錢可復是錢徽的兒子;盧簡能是盧綸的兒子;蕭傑是蕭的弟弟。這時,朝廷還不知道鄭注已經被殺,丁卯***二十六日***,唐文宗被迫下詔,免去鄭注的職務和爵位,命令與鳳翔鄰近的藩鎮按兵不動,觀察鳳翔城中的動靜。同時,任命左神策大陳君奕為鳳翔節度使。戊辰***二十七日***夜晚,張仲清派李叔和等人前往京城獻上鄭注的首級,朝廷命掛在興安門上示眾。於是,京城的人心逐漸***,禁軍諸軍開始各回軍營。

  歷史評價

  史上對文宗留下了這樣的一句評價:有帝王之道,而無帝王之才。就是說,文宗雖然能夠勤勤勉勉、宵衣旰食,但自身缺乏治國的才幹,最終也不能消除禍患。文宗在位十四年***公元827—840年***間,朝政上的主要大事有二:一是朋黨之爭頗為激烈,朝臣分為牛***牛僧儒***、李***李德裕***兩派,各有朋黨,互相攻擊,史稱“牛李黨爭”。二是宦官權勢高漲。文宗雖然是宦官擁立,但宦官的飛揚跋扈也是令他深感不滿,政權以至皇帝的生死廢立已經全由宦官操縱,他的祖父憲宗、哥哥敬宗都死於宦官手上,他父親穆宗和他自己都是由宦官擁立才當上皇帝,所以他對宦官專權的危害看得比較清楚,一心想剷除宦官勢力,奪回政權。但是文宗過於柔弱,這一點朝中大臣多數看得清楚,韋處厚就因此乞請避位,但文宗再三慰勞,不令辭職。淮南節度使兼鹽鐵轉運使王播力求復相位,不惜重金賄賂權宦,並終得入朝為同平章事。這樣,小人復進,正士日疏。而地方強藩如魏博等鎮,也開始日漸驕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