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畢淑敏散文精選有感

  畢淑敏的寫作素材全部取於平常人的生活,並沒有太多華麗的詞藻修飾,也沒有令人一讀就感到新鮮的選材,但她卻把最普通的平民生活,便成了如孔雀開屏一樣的燦爛的生活美景。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整理的畢淑敏散文精選讀後感,歡迎大家閱讀。

  畢淑敏散文精選讀後感篇1

  歡畢淑敏的散文,是因為讀過她的很多作品都會讓我心情異常的平靜,平靜之餘又會靜下心來思索很多人生的問題。她的《魚在波濤下微笑》讓我懂得:人生所有的問題,都是關係的問題。在所有的關係之中,你和你自己的關係最為重要。

  它是關係的總臍帶。如果你處理不好和自我的關係,你的一生就不得安寧和幸福。你可以成功,但沒有快樂。你可以有家庭,但缺乏溫暖。你可以有孩子,但他難以交流。你可以奼紫嫣紅賓朋滿座,但卻不曾有高山流水患難之交。

  你會大聲地埋怨這個世界,殊不知癥結就在你自己身上。

  你愛自己嗎?如果你不愛自己,你怎麼有能力去愛他人?愛自己是最簡單也是最複雜的事情。它不需要任何成本,卻需要一顆無畏的靈魂。我們每個人都是不完滿的,愛一個不完滿的自己是勇敢者的行為。

  處理好了和自己的關係,你才有精力和智慧去研究你的人際關係,去和大自然和諧相處。如果你被自己搞得焦頭爛額,就像一個五內俱空的病人,哪裡還有多餘的熱血去濡養他人!

  在水中自由地遨遊,閒暇的時候掙脫一切羈絆,到岸上享受晨風拂面,然後,一個華麗的俯衝,重新潛入關係之水,做一條魚在波濤下微笑。

  畢淑敏散文精選讀後感篇2

  “仰望星空,俯視地下,我發現那種‘地上死去一個人,天上就丟星’的說法,是多麼自作多情。天空的星遠比地上的人要多,就是全地球上的人都死了,星空依然光芒萬丈”初看這句話,會有些感傷。

  然而每每當我翻開《星空下的靈魂》時,對於這句話也總會有新的見解。其實,我認為作者的本意並不是讓我們憐憫,而是藉此來告訴大家珍重生命。天空中的繁星不會因一個人的離去而顯得稀疏;地球也不會因一個人的離開而停止自轉;人們也不會因一個人的逝去而放下手中忙碌的工作。正因此,我們更應當珍惜生命,愛惜自己。

  我們總是憂鬱,悶悶不樂,也曾因此而頹廢。然而面對周邊的困難與挫折,畢淑敏女士卻是用她那溫潤又不失力度的文字詮釋著她對生命的獨到見解,激發人們的正面能量。

  “機遇和成功,其實沒有什麼可神祕的。因為,在每個人的身體裡,都有一顆種子,焦灼的盼望著陽光。至於它到底是一顆什麼種子,在沒有發芽之前,誰也不知道。你的責任就是堅持不懈的給它澆水,保護它不被鳥雀啄食,不因為乾渴而失去生機,不會被人偷走,也不會在你飢腸轆轆的時刻,被你把它炒熟了充飢。”

  沒錯,這顆種子叫成功。給自己定一個目標,然後等待著它成熟,也就是安之若素的堅守。堅守,一個複雜而又單調的詞。若是沒有人給予你承諾,你忍心看著歲月流逝而過?不過是一種蒼涼中的無望守候,維繫意志的只是心的一往無前。

  也許某天,種子終於發芽,但你卻覺得自己已為了“成功”付出太多東西了。若是如此,我只能說:付出與結果是不成正比的。所以,從這個意義上講,只要自己是快樂幸福的,也就足夠了……

  畢淑敏女士的散文中,沒有華麗的字眼,但時常能讓人眼前一亮。就好比是一件打了補丁的衣服,不美,確實在。讀畢淑敏女士的散文,總感覺字裡行間都充斥著正面的能量。這或許就像角落中的糖果紙,你細心地將它們從各個塵埃、廢墟中拾起,七拼八湊後,陽光下,它們也能閃耀的如星光般燦爛。

  畢淑敏散文精選讀後感篇3

  我很崇拜畢淑敏,特別愛讀她的散文集。有人這樣評價她:在熱鬧而浮躁的文壇,畢淑敏似乎自立門戶,不能把她歸屬於任何一個派別;她不以學問見長,也不以前衛的語言標榜;她不是江南的清山秀水,也不是草原上的黑駿馬,她似乎是從五千年的文化傳統中走來,但又不全是傳統文化的迴歸。

  她把日常生活中極為平常的事物作為審美客體,把人人都經歷的事情寫得妙趣橫生。這種樸實無華的文風,很有一點“平淡而山高水深”的境界。

  在暑假裡,再次讀了《畢淑敏散文》,和她一起分享了心靈的顫動,畢淑敏以散文的形式,以詩一般的文字告訴我們“愛”是世界上最有記憶的金屬,她是那麼具有奪目的光澤,是那麼具有多豔的色彩。

  “愛”是人世間最最具有情感,最最具魅力的,是任何物品所替代不了的。《愛怕什麼》是畢淑敏的散文名篇,被現代人稱為“心理散文”。在讀的過程中,我對文章產生了特有的激動,或許是畢淑敏在字裡行間對我的打動,第一次,我真真地對“愛”有那樣的按捺不住的衝動,肯定地說,正是畢淑敏對“愛”的深刻理解打動了我。

  “愛一樁事業,就奮不顧身地投入。愛一個人,就斬釘截鐵地追求。愛一個民族,就挫骨揚灰地獻身。愛一種信仰,就至死不悔。”從畢淑敏對“愛”的詮釋中,不難看出她對“愛”那種獨有釋懷。

  閱讀這篇散文,感覺畢淑敏對“愛”的解釋特別具有生活的氣息,特別具有人性的舒漫,使“愛”更具有人性之魂。在她的筆下,“愛”怕撒謊,“愛”怕沉默,“愛”怕猶豫,“愛”怕模稜兩可,“愛”怕沙上建塔,“愛”怕無源之水,“愛”怕假冒偽劣,“愛”怕刻意求工。

  “說了愛的許多毛病,愛豈不一無是處?”其實不然,畢淑敏在散文中用了大量的“愛是什麼”從廣泛的多視角詮釋了“愛”的博大、“愛”的堅固、“愛”的力量和巨集大。

  文中對“愛”的強調,足以保有一份人世間的真“愛”真“情”,能使孕育萬物之生活的草原生長出能力、勇氣、智慧、才幹、友誼、關懷……保有一份真“愛”,就是照耀人生長明的溫暖的燈。

  從閱讀畢淑敏的散文中,我更多的體味是教師應該如何對學生傾注愛,傾注多少“愛”,是“一生”還是“一時”。母親對自己的孩子傾注的是畢生的精力和愛,教師更應具有母親的博大情懷和終生的“愛”,因為教師的職業就是以“愛”的呵護,“愛”的德行,照耀學生們前行的道路。

  我在畢淑敏散文中,體味到“愛”的真諦——“愛是神奇的化學試劑能讓苦難變得香甜,能讓一分鐘永駐成永遠,能讓平凡的容顏貌若天仙,能讓喃喃細雨雅過雷鳴電閃。”

  “愛”是教育者的情懷,“愛”是教師的職業特性,“愛”是靈魂工程師們的之情,“愛”是學生成長的土壤,“愛”是學生快樂的源泉。“愛”是孕育萬物的草原。在這裡,能長出能力、勇氣、智慧、才幹、友誼、關懷……所有人間的美德和屬於大自然的美麗天分,愛都會贈與你。

  畢淑敏散文精選讀後感篇4

  開啟《畢淑敏散文集》,習慣性的隨便翻了幾下,不免覺得歡喜,畢竟是散文,不長,正適合我。因為我看一些文學作品的時候,喜歡短小精悍,也許與我的性格有關:不把簡單的複雜化,更要把複雜的搞簡單。

  我最喜歡《素面朝天》。畢淑敏用“素面朝天”的文字拌著“素面朝天”的感情,攪和成一碗對著天空的白皮面。吃下去,就是“素面朝天”裡樸實真誠、醇正柔和的美麗。“我相信不化妝的微笑更純潔而美好,我相信不化妝的目光更坦率而真誠,我相信不化妝的女人更有勇氣直麵人生。”

  是的,她用一支裡面裝著黑墨水的塑料杆子,告訴我們自然的淳樸馨香,還帶著春天小雨的細膩和夏天陽光的溫暖;她用一些能夠複製的語言,像一個朋友從容溫和地聊天,教給我們自然的美麗,甚至把自然種進我們的心田。這篇文章代表著她本人真實的品質與文風。

  如同夏日海邊溫和溼潤、沁人心脾的風,畢老師的散文是親切動人的。平淡如水的文字和芬芳若蘭的意味有種讓人難以抗拒的親和力,把讀者的心拉過來。《孩子,我為什麼打你》是一個最典型的例子。她用最簡單的筆調議論了一個最簡單的事實:母親打孩子。

  但她說出了這個“打”裡埋藏的一個女人細膩溫柔的愛,一個母親辛酸而幸福的無奈,一個媽媽真實自然的一片苦心。我自然不是一個母親,但我從此理解了母親從前的訓斥與巴掌,看見了她成雪的髮絲,明白了什麼是愛,什麼是關懷,什麼是屬於所有父母的那片熱切的期待。

  “濃淡由他冰雪中”是用來形容老梅的。我並不覺得畢淑敏的散文完全像老梅,但她的散文絕對擁有那種濃淡由他的超然氣質與渾厚內涵。她的散文就像整個自然,無形無聲包含一切,每一個轉折就好像自然的每一次呼吸,吐納著天然的清新之氣,淨化著讀者的思想和心靈。